少年文學 > 武俠小説 > 《杯雪》在線閲讀 > 第一章 避禍

第一章 避禍

    “臨安城外餘杭縣,

    餘杭縣上好登樓”

    三娘子笑吟吟地説。

    酒樓到了宋代,那是分外的豐贍富麗起來。有宋一代,光汴京就有上百座名樓。什麼“白礬樓”、“忻樂樓”、“遇仙樓”、“鐵屑樓”、“看牛樓”、“清風樓”……各具特色,出產的“玉練槌”、“思堂春”、“雪腴”、“內庫流香”種種名酒更是爭奇鬥勝,有口皆碑。南渡之後,康王趙構秉承乃父習氣,更貪安逸遊樂。一俟局面安定,那杭州城內的煙雨樓台,飄香舞榭便翻新鬥巧地興盛起來。

    好登樓位於餘杭地界,是座跨街騎樓。門斗甚大,門口兩旁攔着兩道亮鋥鋥的黑漆杈子,用以阻攔路上的閒雜人馬。樓下排了三四十席散座兒,樓上則有二十多個閣兒,一律翠綠簾幕,文繪藻井,當街臨窗望去,便見遠山秀水,端的與眾不同。

    這時,靠近左首的窗前,正坐了對中年夫婦。男的神情脱略、身材長大、只穿了件灰布長衫。女的卻是柳葉彎眉、杏核靚眼、恬靜明麗。眾人多有注意那女子的,見她周身打扮也只是一龔半臂、一條藍裙,荊釵素面、卻風致嫣然,語笑如菊。

    兩人都是三十五、六歲年紀。只聽那女的笑道:“傲之,你可知道這好登樓上曾有副名聯?”

    那男人噢了一聲,抬眼看向三娘——這兩人正是預先知機避出鎮江府的沈放與三娘子夫婦。沈放內人名喚三娘子——説起他們這段姻緣倒有些離奇,不過那還是十年前的事了——沈放對妻子一向很是敬重,不由就側耳聽她細説。

    只聽那三娘子説道:“我聽説書的相公説過,天下名樓世傳共有三十六,臨安的‘樓外樓’、洞庭的‘岳陽樓’、金陵的‘五閒樓’、汴京的‘樊樓’、襄陽的‘西樓’、再加上這座‘好登樓’號稱為六座樓中之樓。別的樓之所以稱為名樓的原因我不知道,但這好登樓的成名卻只怕是因為一段掌故。”

    沈放又“噢”了一聲,他知三娘雖為女流,但見聞極廣,自己一向也最喜歡聽她講故事,雖都非經傳所載,但卻都更加活潑。

    卻聽三娘子笑道:“那還是南渡初年,集賢殿侍詔學士胡銓奉命出行,路過此樓。胡學士那一手好字、一身剛正、一肚學問可算無人不聞了。那日歇馬於此,正值這酒樓開業不久,掌櫃的殷勤奉承得很,準備了好酒好墨,想請他乘興留題於此。胡學士獨飲了兩杯,也就應了那掌櫃的所請,正在題筆凝思之際,忽聽樓下一片響,往下望去,門口卻來了位龍行虎步、鷹準燕頷的將軍。胡學士盯了他兩眼,不由大喜,忙命掌櫃的快請。那將軍一上樓,胡學士便運筆如飛,筆酣墨飽地寫了兩個大字——‘幸甚’!那將軍看看他的字,再看看他這短小精捍的人,便知道是有名的鐵項御使胡銓了。”頓了下,三娘子笑道:“相公,你猜那將軍是誰?”

    沈放想了想,胡銓一代名臣,清直剛正,至為權勢不容,終於掛冠而去,當時雖滿朝金紫,他所青目的將軍該不過一、二人而已,便用指醮酒在桌上寫了個“飛”字。他所指的人姓岳名飛字鵬舉,曾官至太子少保,可惜後來為奸相秦檜所害,天下聞聲皆憾。三娘子頷首一笑,接着道:“胡學士見了他便忘了寫字,兩人重新入座,杯酒相邀,縱言天下,極為歡暢。最後臨別時,嶽將軍見那掌櫃的愁眉苦臉,似有不足之色,一問之下,方知是嫌留的兩個字太少了,不成幅。嶽將軍看看胡學士寫的那兩個大字,撫須一笑,提起筆來,也留了兩個大字,卻是即情即景的一副天然妙對!胡學士看了,不由也哈哈大笑,當下兩人分手而去。相公,你猜這嶽將軍下聯該是哪兩個字?”

    沈放沉吟道:“這何從猜起?幸甚、幸甚——————”

    三娘子微微一笑:“快哉!”

    沈放一想,不由撫掌道:“快哉!”以“幸”對“快”,以“甚”對“哉”,虛實相應,確是一副妙聯,兩人相顧開懷,俱由此四字懷想起當日樓頭文武二人的雅量高概。三娘子續道:“掌櫃的精明,便把這四個字的對聯刻了掛在了樓頭,又切題,剛好一副賓主酬答的口氣,誰不來看!這好登樓於是便也聲名鵲起了。”説罷一嘆:“這些年咱們朝廷上真當得住‘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惜命’這兩句的,也真只他二位了,叫人事後摹想,怎不欽敬?”

    沈放聽她説了這麼有趣一段逸事,不由滿斟了一杯酒,一飲而盡,笑問:“那副對聯呢?”

    胡、嶽二人在有宋一代俱稱書法名家,沈放性耽於此,不由追問。三娘子嘆了口氣:“後來他們二人一個掛冠去國,一個獲罪身死,俱不見容於秦丞相。有秦丞相在,這酒樓上又如何也掛他二人的字?不是收了,便是燒了。”

    沈放臉色便陰沉下來。他這次與三娘逃避他鄉,也只為風聞朝廷上君相二人對吳江長橋上所題之詞極為不滿,正暗詔嚴訪。詞雖不是他寫的,但沈放自知恐已難見容於昏君奸相。所謂三人市虎,百口莫辯,何況沈放也不屑於辯解。只有與三娘悄悄離開鎮江,潛行避禍。三娘子也是見他心緒不好,故意説上一段逸聞來引他高興,沒想最後終不免情懷轉惡。

    ※※※

    餘杭縣是臨安府的近畿,相距京城不過三四十里,快馬的話,一鞭可到。當真天子腳下,與眾不同——市井繁庶、人物端麗,五街十巷、榆柳門庭。加上今晨雨霽,市人行客、商旅店鋪,都要趁這好難得的新晴,街上便更是熙熙攘攘,一片太平景象。

    沈放望着窗外,他們老家鎮江府雖也是個大鎮,但地處邊界,這些年兵火不斷,如今比起這小小一縣來講,倒顯得遜色多了。本來宋金疆界該在淮水一帶,但朝廷久已放任江北之地,心中只以長江為界,以江防為務,所以鎮江府倒也成了屯兵重地。沈家原是鎮江舊族,到沈放這一代,雖門第未衰,但畢竟是亂離之後,氣象和當日已很有些不同了。好在沈放生性通達,不同於一般腐儒,倒不以門庭衰微為撼。他好讀書,但經傳之學只通其大概,卻於錢穀兵革之類雜務頗為留心。一轉念之下,就為這京畿繁華下了一番註腳——朝廷南渡之前,以被金人擄去的徽欽二帝的奢侈浪費,一年所徵賦税不過六千萬貫;沒想南渡之後,地方丟了大半,人口流離大半,朝廷一年賦税竟徵到八千萬貫,足可見搜求之刻了。所謂繁華,也真好比三娘所説的:兔子不吃窩邊草罷了。

    三娘卻在打量這酒樓的規模。因為還早,樓上酒座不多,來的人也大多是為消閒破悶而來,桌上點的大多都是小食。靠樓梯口拐彎處的木欄杆前,卻正放着一條長凳,長凳上坐着一個瞎老頭操着三絃,咿咿啞啞地遠遠拉着,還有個小姑娘立旁邊,倆人正在説書——講的是《吳越春秋》。三娘子移開眼,又向別處看去,只見東首座上坐了位鬚髮花白的老者,身穿一件五福團壽的長衫,一隻手上指甲極長,正在桌上輕輕叩着,再有一座,似是兩個軍官,看來像進京辦事的,偶然路過,上來喝一杯,還有,就都像些閒雜人物。三娘子輕輕鬆了一氣——她不能不小心些,沈放生性脱略,又是個書生,一向不注意小節,也從未遇到過什麼險惡之事,他像並沒把這次逃亡看得有多嚴重,三娘卻知道,那吳江一詞可能引來的禍患到底有多大,這次逃亡真正的份量又到底有多大。她知道那些鷹犬追捕的能力。一念及此,心裏不由微微一苦,想:難道十年之後,命運真的要逼着她又要一次重歷江湖嗎?

    這時對面臨窗的座上忽有個粗嗓子説道:“要説這些茶民不是傻是什麼!造反也就造反罷了,竟然妄言‘扶宋抗金’。奶奶的,他説這話也不怕閃了舌頭——抗金自是朝廷的事,有他們操的心嗎?真別説,這一夥茶匪真的想從黃岡地面渡江北去,看來認真是豬油蒙了心了,真想抗金去!被呂副帥一番伏兵打得死得死、逃得逃了,光了,到底剩下幾十人還是過了江。奶奶的,他連咱們這宋兵都打不過,還説什麼抗金?金兵是那麼好抗的嗎?當年四大元帥打了上十年,最後還不是靠咱們秦丞相談和的?——抗金?送命吧!”

    他這話聲音甚大,眾人尋聲望去,正是坐在窗邊的那一對軍官。酒樓茶肆一向最是消息靈通之地,眾人早聽説這半年來湖北地界出了一位厲害茶匪,名叫王興,以忠義為號,靠販茶聚財,嘯聚了無數亡命人物,日漸成為朝廷心腹大患。這參將看來就是從湖北巡撫使呂維材帳下出來的,不知進京有何公幹。他一開口樓上人便不由側耳傾聽,但他這番話卻也説得樓上眾人暗暗皺眉——當時宋廷為蒐括民脂民膏,法定茶葉專賣,税賦極重,這茶匪起因便是有一干小民不堪其苦,做了茶販、偷偷販運求利,後來出了個領頭的王興,遭到官兵擠壓,便聚眾造反。樓上多是朝廷順民,貪安懼危,聽得茶販造反已遭平定,心裏故然鬆了口氣,但聽得那人貶低中興四將,吹捧秦檜,所謂公道自在人心,心中不由都大大不以為然。那説話的是個參將打扮,容貌粗醜,舉止野俗,見不少人留意自己説話,不由更得意起來,因見酒樓上像沒有什麼出色人物,儘可由着他發揮,不由越是顧盼自豪,大吹大擂,旁邊一個裨將也來湊趣捧他,誇他如何親冒矢石,殺人無算,那參將也自許豪雄,不一會兒,倆人已説得唾沫橫飛,意興甚濃。

    卻聽那參將説道:“大帥這次派我來,秦丞相定會申報皇上,重重有賞。咱們呂大帥這次突出奇兵,斬首一萬六千餘枚,想當年岳飛大破楊幺洞庭水寨,殺的還不到咱老子這十分之一,那算什麼破賊了?呂大帥已得曹御史首肯,一得軍功,便可舉薦,看來這次升遷有望了。哈哈,兄弟我也不免也跟着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哈哈哈!”

    樓上諸人聽得他不通文墨,把個成語用得不倫不類,不由都暗暗一笑。旁邊卻有個老者自言自語道:“斬首一萬六千餘枚?茶民造反哪有這麼多人了?不知又有多少無辜良民枉死於鋼刀之下,還死無全屍,割下頭來被充當做茶匪好冒功領賞的。”説話的正是那個穿件五福團壽長衫的老者。樓上大半人也都聽到了,那參將怒道“老……頭子,你胡説什麼,——怎麼冒功領賞了,你看見了?”他本打算喊‘老傢伙’的,因見那老頭身穿一件綢長袍,態度閒雅,像是個隱居的員外,才換了‘老頭子’這個稍微好聽點兒的稱呼。他是偏將,位份不低,但在這京畿地面,也不敢胡來。

    那老頭子看了他一眼,嘆了口氣,好言好語地道“是一萬六千枚就是一萬六千枚了,只是你這位軍爺在這酒樓上可別胡言亂語,衝撞了嶽將軍,這樓上可是供過嶽將軍墨寶的。想當年嶽將軍大破洞庭水寨,是用智取,不是力敵,而且水寨中也盡多忠義之人,嶽將軍也是為國家情勢不得不爾,還收得楊再興一名猛將,日後小商河一戰,名動千古。當時嶽將軍殺人雖少,卻建功極大,把一干叛匪都收歸帳下,開到前沿抗金殺敵,保國安民,引上正路,這不比光殺人好多了?杜子美雲:‘苟能制強敵,豈在多殺傷’,前人説得好,説得好啊!”

    那參將聽他掉文,答不出話來,想想沒意思,喃喃自語道“好什麼?哼,在這酒樓上又如何?老子衝鋒陷陣,什麼沒見過,就算罵上那姓岳的幾句,他一個死人,還能咬下老子的鳥來?”

    這也是圓場收蓬的話,旁人都不理,沒想旁邊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書生卻聽了不順耳,冷冷答道“咬下你的鳥來?嘿嘿,那倒大可不必,也夠髒了,只不過你閣下的腦袋得小心一點兒。”

    那參將正一肚子火,見一個窮酸也敢嘲笑他,一拍桌子罵道:“老子的鳥就比你個秀才的鳥髒了?老子不是免子,要那麼細皮嫩肉做什麼?看你背時發瘟的相,再幹淨的鳥彎不了弓放不了箭打不下種來還不是一個熊樣!”

    江南人物大多言語閒麗,意態都雅,聽他這麼不講理的胡罵一氣,粗魯不文,樓上人不由都譁然一笑。那書生氣得脹紅了臉,冷笑了起來,忿聲道:“這位軍爺好大的狠勁啊,不知又是仗的誰的威勢?曹御使嗎?他可夠狂呀!就不知比起那緹騎都尉馮小胖子來講又怎麼樣?嘿嘿!”

    參將一瞪眼,就待發怒,卻見那書生一句話説出來,樓上人等都忽然一靜,同桌的人便你望我我望你,一齊神色怪異的嘰嘰喳喳起來,似有什麼隱秘異事。那參將也聽説過馮小胖子其人,他是京中馮侍郎的兒子,馮侍郎因拜在秦檜門下,權勢正熾,他這個百無一用,只好吃喝嫖賭的兒子便也得蒙恩蔭列名進了“緹騎三十二衞”,可算是三十二衞中最不成材的一個。這馮小胖子出了名的有三多三少:跟班多、乾爹多、小媽多,眉毛少、鬍子少、家教少。他家舊宅就在餘杭縣,地廣千頃,樓高數闕,原是地方一霸,更是有名的‘王八癩頭賤廝鳥’,人見人怕的一個主兒,可謂地方一害。

    那先説話的老者這時又好言好語地循循勸道:“可不是在這酒樓上説話要小心些!兩月之前,那馮小胖子也是在這樓頭喝酒,年輕人胡鬧,帶了十幾二十個妓女相公,篾片幫閒,吹拉彈唱,胡言亂語,説罵無忌,攪得鳥煙瘴氣。當時也有人勸,説這樓頭供過胡學士和嶽將軍的墨寶,在這時裏説話可要小心些,有避忌的,不好胡來,以免衝撞。那馮小胖子笑道:避忌?常人不避忌我就算他走運了,供過幾個字又怎麼樣?我就算怕他個活將軍還怕他個死將軍了?當今世上能讓我怕的也不過只有‘三怕’而已!”

    “——那些愛奉承他的人乘機拍馬屁,打蛇隨棍上,問:原來少爺也有三怕,少爺是哪三怕?叫少爺都怕的,那不成天王老子子?馮小胖子一笑,笑道:‘這三怕嘛,只怕不是我,人人都要怕的,第一就是金人了,有朝一日,他們一翻臉過了江,大家都身家性命難保,誰敢不怕?連當今聖上都怕;第二就數秦丞相了,他位高權重,這世上又有誰不怕他!皇上都敬他三分呢;第三則是我們袁老大,嘿嘿——這第三個其實我也只怕他一半,但袁老大那一身武功,那一副膽色,真當得上是天下第一,這是被聖上親許的,叫人不佩服不行。除了這三個,便是我親孃老子,並上上下下這些零雜碎,我怕他何來?’説着得了意,在這窗口端着個翡翠杯子,高聲大氣地喊道:‘在餘杭這地面上,老子怕誰?誰敢殺我?”

    樓上諸人想來也都風聞此事,卻不如老者知道得這麼詳細,不由都側耳傾聽。那老者呷了口酒繼續道:“他那話説得聲音太大,那日老朽我在對面的恆記茶莊里正在嘗掌櫃的新到的雨前,都聽到了。”

    説着往外一指,那恆記茶莊在街斜對個,離得頗遠,可見馮小胖子當時得意放情之態。那老者繼續道:“當時馮小胖子得意得狠了,竟把這句話連説了三遍,最後一遍剛剛説完,他把酒杯舉起,還沒來得及喝,剛剛舉在喉嚨前面的時候,就聽有個聲音説‘我敢殺你!’。”

    “樓上人都一驚——那聲音不算大,平平淡淡,卻彷彿敲金擊玉,冷得和冰一樣,直刺人耳。一樓上下的人都清清楚楚聽見了,連樓下外面街上的人也都有人聽到,當時這街上樓頭在場的只怕不下兩百人。樓上人只見人影一晃,似有個黑衣瘦腰的少年人閃了一閃,便馬上不見了,誰也沒看清。事後據灑保説他本是一直趴在桌子上醉酒的,卻記不清他的相貌,好象是個好俊秀的哥兒。——樓上那馮小胖子的幾個幫閒都在回罵,向窗口找那個人,旁人只奇怪馮小胖子這回怎麼變得這麼客氣了——沒有摔杯回罵。叫打那個冒失鬼個三七二十一的,反還笑眯眯地喝酒?過了一會兒,眾人才發覺不好,只見他一顆頭慢慢耷拉下來,然後,杯子裏的酒也開始漏,最後才見一串血細瀝瀝地從他喉嚨裏流下來,仔細一看,卻是喉嚨口已被利劍刺穿——那一劍是穿過他手裏的裴翠杯子後又刺入咽喉才收回去,杯子上卻只留下一孔,杯子卻沒碎。樓上樓下的人只見人影一閃,誰也沒看見來人的模樣。如果那一劍是人使的,那也當真算鬼斧神工了,人哪有那麼大的本事?就憑你説,見過有人能用一把劍穿透一支翡翠杯的嗎?事後連這街上捕快請來的三義鏢局的鄭師傅都説那絕不是武功,——那不是嶽將軍的陰靈是什麼?

    “最後捕快也曾把看見的人一齊鎖住拿問,只聽樓下人説,當時隱隱只聽到一聲冷笑,找不見人,後來城門口有守軍説隱隱約約見一頭怪模怪樣不知是馬是騾的牲口馱着個人遠遠不見了,似乎有些怪異。”

    眾人都已聽住了。那老者又喝了一口荼,重又衝着那參將道:“所以小老兒勸你個軍爺説話還是小心些。這樓上之事可是半分不假的,不信你出去打聽打聽,整個餘杭縣的人都知道,馮侍郎現在還在辦喪事呢。”

    那參將雖魯莽,但這類人也最敬畏鬼神,張口結舌的説不出話來。先前那個書生卻猶對他餘忿未熄,冷哼一聲,付帳走了。在樓梯口卻頓了下,自言自語道:“京中曹御使結交藩將,好得很啊!好得很啊!”

    ※※※

    沈放先聽着那老者的話時,便低聲向三娘説道“他説的那牲口倒像我在吳江長橋所見的那個一般。”三娘子微微點頭,並不答言,用手拉拉他暗示他不要再説。卻聽那老者等那書生去遠了,才又向那參將道:“你又得罪他做什麼,你可知道他是誰?”

    參將已知不好,想問又不好意思問,那老者已然説道:“他就是大學生陳左毅,自稱是陳東再世,最會聚眾鬧事的,是清議中的首領。如今在朝廷中也很有些勢力了,正要找曹御使下手,你可不正撞到他手裏?”

    那參將先還嘴硬,聽到後來臉色發白,心中懊惱,不敢做聲了。

    旁邊有人輕聲道“別説、現在清議倒有些勢力了,也幹了點好事。這陳左毅一干人前些日子不是扳倒了左都御使王槐?該,那傢伙也壞夠了!”

    那老者聽了不言,半晌停杯嘆道“哼哼、又成得了什麼氣候了!所議之事不過是負氣使性,爭的不過是對金是稱‘父子’還是稱‘叔侄’,可笑啊、可笑……”

    嘆了口氣又道:“便使盡朝野上下吃奶的勁兒才不過扳倒一個王槐,老虎頭上打了個蝨子,可老虎不照樣還在?卻先一個個自覺安邦定國了般。你看那陳左毅得勢不過兩月,先把綢長衫換下了往日的舊布衫了,天下百姓還能指望他們嗎?”説完又嘆口氣,吩咐夥計一聲:“計在帳上”,起身走了。

    沈放聽那老者説話大有道理,不由暗暗點頭,想依靠這班士人學子,朝政是永無清寧的。那邊説書的瞎子卻已快把一段《吳越春秋》説完,只聽他道“……且説范蠡見那吳國已破,夫差身死,越王大仇已報,他卻見着西施,兩人自是彼此歡喜,更不待言。西施説道‘大夫,想不到你我還有相見之日’,她違心事賊,這些年心中甘苦無數,説罷掩面悲泣,便有要投湖自盡之意。範大夫卻忙一把攔住,柔聲道:‘西子,我這一生事業已盡,成敗功過,且由後世評説,正要與你泛舟五湖,做一生一世的消磨,你如何卻要自盡?’

    説着握了西施的手,一個高材謀士,一個絕代佳人,雖心中各有瘡口,但俱識得這人間的苦,其餘話便也不用多説了。當日範大夫便棄官而走,走前修書一封,寄與宰相文種。信上面説‘飛鳥盡、良弓藏;狡免死、獵狗烹。越王為人為人刻毒寡恩,長頸鳥喙,可以共患難,不可共富貴。君何不速去?’意思是鳥打完了,就是獵狗該殺的日子,功高駭主,不如功成身退。那文種還在猶疑,閉門苦思,忽然第二日,越王就叫人送來一把長劍,説道:‘文丞相送我滅吳七策,我只用了其中之三已滅了吳國,剩下四策何用?留在人間只怕也成國家大害,只有請文先生隨先王去試行於九泉之下吧。’這分明是逼文種自殺了。文種長嘆一聲,只説了聲‘悔不該’三字,便撥劍自刎。可憐一代名臣,終究魂歸黃土,哪及得上范蠡的逍遙自在?列位,這範大夫的英資雄才,方略謀算,種種胸襟,怎不讓人稱羨?所以到了本朝神宗時,王安石丞相每回想起這位範大夫的為人立事,便不由長吟‘永憶江湖歸白髮,思迴天地入扁舟’之句,數遍不止,以至於淚下。如今這吳江之上有一座三高亭,供着三位高人,范蠡、季鷹、陸龜蒙,為首的便是這範大夫了。”

    沈放聽他説的雖言語粗陋,倒也不失事略大概,而且范蠡也一向為他所欽慕——此時不由嘆了口氣,想越王勾踐雖毒,尚能容人到功成之後,而如今這昏君奸相,卻終不能容嶽將軍至痛飲黃龍,叫人怎不扼腕痛恨!

    那瞎子繼續説他的煞尾,“列位,怎知範大夫這英魂烈魄,到如今千百年後,竟至無處容身了!”

    沈放聽了一奇,不知又有何驚人之談?只聽那瞎子説道:“那吳江的三高亭蓋於吳地,算是從前吳國所屬,沒想今日卻已變成了‘二高亭’,而非‘三高亭’了。——只為前日有位吳中學子曲遇鴻做了一首詩,道‘吳人不解亡國恨,卻祠范蠡供大仇’,説範大夫本是吳國的大仇,吳中之人怎可供他?幾個吳下書生公議,便將亭中范蠡神位撤去了”。

    沈放聽得心中冷曬,這般秀才只知翻千餘年前老帳以充博雅,可惜雖記得夫差之仇,倒忘記眼前的金兵壓境。

    卻聽那瞎子又拉了幾句胡琴,啞着嗓子説:“可笑這範大夫魂靈既不見容於吳,卻更不能見容於越!秦丞相修會稽先賢祠時,列舉諸賢,卻也把他除名了。——為什麼?秦丞相説:只為他臨去留言,怨罵君王,竟對文種説什麼越王為人長頸鳥喙之類,不是將君王比之於禽獸嗎?秦丞相説: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乃是君臣大義,范蠡枉為人臣,只顧自己區區小命,遠走江湖,卻陷君王於不仁,如此不忠不義之人,如何配列享先賢呢?所以不許他配享會稽先賢祠——他秦丞相這番苦心,是要後世為臣子者不可不戒。”

    他一番冷言冷語,把秦檜沽名做作之態卻也描繪了個盡。沈放先還不知這話,聽罷不由心中大怒:這是什麼歪理?不肯給他昏君奸相魚肉活剮的自然不忠不義了!不由雙眉一剔,罵道“放屁!”

    他這二字聲音極大,本來無人注意這邊。這時座中人不由都一起回過頭來,想何人大膽,竟敢罵秦丞相放屁?三娘子早知不好,忙一臉小心地陪笑跟沈放説:“相公不情願,也就算了,我不過白説説。”眾人方知是兩口兒吵嘴,那女的説了什麼,一言不和,招那男人叱罵了一句。只奇怪他看來也還温文儒雅,怎麼這麼粗魯?三娘又可憐憐地對四座歉然一笑,算是為丈夫驚動他人陪禮。各人俱轉過頭,想:枉他娶了這麼温柔的一個妻子。

    沈放卻已明白,想來這京畿地面上,秦檜必然耳目四布,何況兩人正在避禍之時,自己方才是冒失了。他感激地看了三娘子一眼,低聲笑道:“你這也可以算是陷我於不義了。”

    ※※※

    正説着,只聞樓梯間‘騰、騰、騰’一陣響,一聲聲十分沉重。樓上座客不由都訝然回頭,望向樓梯口,正不知是什麼樣的人物走上樓來,竟然會這般山行嶽移的氣勢。三娘子臉色一凝,忽皺眉道:“這人受了傷”。

    沈放一愕:“你怎麼知道?”

    三娘子只輕聲道“我知道的。”然後側耳傾聽。

    只見她面上神色越來越驚訝,喃喃自語道“左輕右重,走‘崑崙療傷十八式’的‘忘憂步’,那是傷在膈下,動了肝脾了?氣息不調、長短不一、胸中必有阻澀,中的該是內家掌力。一步一頓,一步一提氣,想來還有很重的外傷……真真奇怪,這麼重的傷,這人怎麼還能走得動路,沒有躺下?”

    沈放越聽越奇,三娘子素來沒聽説她精於醫理呀,不由注目樓梯口,看是個什麼人上來。那人卻上的很慢,半晌才走上樓來,可讓人也着實吃了一驚——好凜凜然的一條漢子!

    沈放仔細看去,只見上樓那人中年年紀,面貌蒼拙,手腳粗陋,穿着一件褐色布衣,身量不小——照理也不是特別高大,只是一望之下卻猛可裏給人種威勢的震撼。只見他面呈淡金,雙頰泛青,瞳中見赤,沈放便知三娘説的不錯,這人果是受了傷的。

    那漢子左脅下還挾了個小童,看身材也只六七歲的模樣,相當瘦小,臉孔朝下,看不着臉。那兩人俱是一身塵士,似是經過長途奔波。那漢子打量了樓上一眼,一言不發地便向靠板壁的一副空座行去。一轉身,眾人不由都倒吸了一口氣,有人竟‘哦’地叫了出來——只見他背後血跡淋漓,筋肉橫糊,竟傷了好大一片,肉都翻卷出來,像是被誰用一隻鋼爪縱橫交錯地抓了幾道,難為他怎麼挺得住?肉與破衣糾結在一起,觸目驚心,真不知是如何疼痛呢,便有人不敢多看,連忙低下頭,心裏都不由猜疑這大漢的來路——不是江洋大盜恐就是江湖豪雄。

    那漢子剛一坐下,便叫道“小二”,聲音很低,似是中州口音,想來是北方人氏。那小二見他上樓就已心裏打鼓,沒奈何地只有蹭上前説“客官吩咐”。

    那漢子還是壓低着聲音道:“賒十五斤燒酒來,”

    他這一句話他説得很慢,像怕店小二聽不懂。店小二聽他一開口就説‘賒’字,不由頭皮就一陣發麻,他怕的就是這個——這麼瘟神爺樣子的一個人,開口就賒,他如何敢賒給他,又如何敢不賒?

    遲疑半晌,那小二低聲低氣地囁嚅道:“這個……這個……小店規矩,都是現銀交易,不賒給生客。小的眼拙,不認識貴官,客人別怪。”説着便苦了半邊臉等着捱罵,或是捱打,盤算怎麼脱身,生怕那大漢發起蠻來。那漢子卻不見發怒,半天抬頭道:“我生平沒有不結的帳,賒來!”

    他的聲音壓得極低,像怕牽動身上傷勢。一抬頭,眾人只見到他臉上一雙沉鬱的眼,——英雄落泊,不由都想起這四個字來。

    那小二便膽色一寒,只覺那股不怒而威的氣勢直壓上身來,要不是掌櫃的刻薄,他怕真要端上來賒與他好趕快打發他走路好了。

    沈放聽那漢子口氣平和,不是賭兇鬥狠之輩,倒更像落柘江湖的奇士,更驚於他如此傷勢還要喝酒。只見他人雖受傷,臉上卻有一種英雄寥落、鬱郁勃勃之氣,讓人看了不覺精神一振。沈放聽那漢子一開口便説出個‘賒’字,早已不由在心中暗贊,想以他的威勢,若只管先叫上來,喝罷就走,怕這樓上夥計也難攔得住,卻一開口就坦言‘賒’字,足見他胸懷磊落,不欺黎庶。正思開口為他代付酒帳,卻又怕唐突奇士,卻聽三娘已喊道“小二”,小二忙趁機回頭,三娘子只淡淡道:“送吧。”

    小二還在遲疑,三娘子微微一笑:“記我的帳。”説完她與那漢子對視了一眼,她眼中含有笑意,那漢子眼中卻冰冰冷冷,毫無謝意。小二見有人認帳,忙不迭地下去了,不到一刻就把酒送了上來。樓上眾人都奇那人如此傷勢,如何還敢喝酒?十五斤燒酒,怕不能醉死幾人?都要看他如何喝法。卻見那漢子揮起一掌,拍去壇泥封,湊到鼻下聞了聞,冷笑道:“號稱九年陳釀,最多隻有七年,看來這好登樓也不過如此。”説完便不再理那酒罈,卻把身邊孩子一抱,讓他站在條凳上。眾人這才看清那孩子:也只七八歲的年紀,小鼻小眼,長相一般,又十分瘦弱,像只褪了毛的小雞一般。眾人都懷疑他是不是被那漢子綁的票。那小孩被那漢子挾了一路,一衣一臉都是塵土,衣衫又破爛,活脱脱一個小叫化。只見他臉色發白,已喘不過氣來。那漢子目光轉憂,遲疑了一會兒,目光只在那小孩身上和那壇酒之間轉來轉去,最後似下了決心,伸出一隻手掌撫在小孩胸前,用力摩娑了好一陣,小孩身上那細細的肋務似乎都要被他揉斷了。那漢子每揉一下自己臉色便又黯淡一分,小孩臉上卻紅潤一分,三娘子在一旁低聲道:“啊、返照大法,這可是最耗精氣的呀”。那漢子的手越來越快,小孩喉嚨中呼呼嚕嚕,只是呻吟不斷,最後那漢子猛地向那小孩背後拍了一掌,吐氣開聲,這一下甚是用力,看樣子真象要把那小孩的肝肺都震出來。説也奇怪,那孩子卻沒事兒,眾人只聽到他“咄”的一聲,小孩已‘哇’地一口吐出一大口青綠的痰來,然後搜腸刮肚,不住清咳,咳一陣吐一口,大漢讓他伏在自己膝上,只一會兒,地上便是青溜溜一大片痰跡。眾人無不皺眉。那小孩喘了半天才好,肺中污物似已吐盡,臉色才像有了些人氣。那漢子難得露出了點笑影,衝他點頭一笑道:“六兒,醒過來了,辛苦不辛苦?”

    那小孩兒很懂事地説:“六兒不辛苦,伯伯辛苦。”

    那漢子一臉温和,説:“六兒,伯伯要給你治傷了,你這傷可不能再拖,可能會很疼,不過你爹爹即然那麼英雄,我相信他的小六兒也不會怕疼的。”

    那小六兒點點頭,説:“可是,可是,那老頭兒説你只要再動真氣就會,就會……”他記不住下面那個詞兒,説不下去。那漢子卻只一笑,伸出手,三下兩下便把那孩子衣服鞋子剝了下來,脱了個乾乾淨淨,露出個又髒又小的身子,光是骨頭不見肉,卻見他渾身骨節處處處皆有一圈圈的青紫,怵目驚心,竟似受過什麼酷刑一般,——會有誰對這麼一個小小孩童下手?眾人不由都看呆了。

    那小孩用兩腿緊緊夾着羞處,有點不好意思,卻並不反抗。那漢子轉向酒罈,長吸一口氣,閉上眼,卻把雙手伸進酒罈裏面,眾人大奇——他要了十五斤燒酒難道只是為了洗手嗎?卻見他浸泡了半刻,三娘子已輕聲道:“三陽真氣?”象是並不確定,只見不到一會兒,那罈子壇口熱煙滾滾地冒出熱氣來,隨風飄散,一罈酒竟似煮開了,整個樓頭都散佈開一股酒氣。那漢子這時才縮回雙手,一把向小孩身上捏去。小孩呲着牙,咬着嘴唇,忍不住就哼了一聲,想來痛極。但他勉力忍着,開始還不見怎樣,漸漸五官都皺在一起,雖不敢叫,但身子已開始扭動起來,渾身也冒出騰騰的熱氣,像是在温泉中洗浴。那漢子偏偏揀他關節四肢上的傷處下手,下手又極重,滿樓空氣中都傳出一股餿味,還夾着腥氣。那漢子的大手每一動,背後傷處的血肉便不由一陣翻扭,讓人看了觸目驚心,膽小的人便不敢看。

    只見小孩身上酒氣漸濃,又由濃轉淡,再由淡轉濃,那漢子雙手反覆伸到壇裏去浸泡,如此反覆多次,漢子臉上金色加重,雙眉緊皺,孩子的呻吟聲卻越來越小,小小臉上露出歡愉來。壇裏的酒不上一會功夫怕已蒸去半壇,小孩身上泥垢也已在大漢手下一條條籟籟而落,露出細嫩的皮肉來,小臉上氣色也漸漸紅潤,只聽骨節處一聲聲‘喀吧喀吧’直響,也不知是傷勢好些了還是人已燻醉了。

    三娘子這時又喃喃道:“原來不是青城三陽,是塊磊真氣。除了那人,還有誰能行此大法,那麼説,果然是他了?”

    沈放一奇:“三娘,這半天、你都在説些什麼?他是誰?”

    三娘子才回過神、微微一笑:“我也是猜的,像從前聽人説過的一個奇客”,便不肯多説。

    沈放又一愣,他從沒想過妻子居然還會有這些江湖見聞。三娘子卻又皺眉道:“他如此傷勢,還冒險為人療傷,不怕內傷加劇嗎?”因她又是喃喃自語,沈放知她現在還不願説,也就不再問了。

    ※※※

    有那麼半頓飯的工夫,那漢子才住手,等小孩子身上熱氣散盡,他方給他穿上衣服。他自己臉上卻氣色壞極,像是傷勢更重了。背上又有新的創口裂開,鮮血迸流。小二這時送上一大盤饅頭,幾樣色重味鹹的北方菜和一碗細火煨的鴨子肉粥,都是三娘子在無人留意時吩咐送上的。那漢子看都不看送上給自己吃的飯菜一眼,等那小孩喘過口氣,只撿那鴨子肉粥一勺一勺地喂他喝了。

    卻聽‘咳’的一聲,是那瞎老頭子清了清嗓子,引起大家注意。——本來書説完的那一刻便是他叫小孫女求座客賞錢的時候,卻偏偏被那漢子上樓岔開了,這時也不好直接要錢,扶着小孫女一座座地走去,問:“客人想點一曲嗎?”哪個有心思聽他的,有的給兩個小錢,有的理都不理,揮揮手就讓他們走開了。走到沈放桌前時,那小姑娘手中的小簸簸裏也才只有十幾個小錢。那小姑娘眼中已含了淚,含怨地向那漢子處瞟了一眼——都是他,攪得這一上午的書又白説了。只聽那老人啞着嗓子説:“客人,點一曲吧,”聲音全是哀求之意。沈放見他祖孫二人身上單寒,這麼的秋九月,小姑娘身上還是單薄的花衣花褲。兩人操的是山東口音,想是北方流落來的難民,不由心下慘然,便衝三娘點點頭,意思要三娘打理。小姑娘也看出這夫婦兩人面相很善,似知今天中飯算有着落了,怯怯地問:“客官想聽什麼?”

    三娘説:“你會唱什麼?”

    沈放楞了下,沒想三娘竟真的要那小姑娘唱。那小姑娘説:“只有一些小曲兒。”

    三娘子笑道:“那就隨便揀你喜歡的唱吧。”

    小姑娘想一想,和爺爺説一聲瞎老頭便把胡琴拉起來。琴太舊了,聲音有點走調,小姑娘的嗓子卻還好,只見她想了想,等胡琴一個過門後,便婉轉柔嫩地唱了起來,卻是首洛陽舊謠,口音不純,想是逃難路上學來的:

    春去也,

    多謝洛城人!

    弱柳從風疑舉袂,

    叢蘭挹露似沾巾,

    獨坐亦含顰

    詞中講的是洛陽風光,樓上人中也多有江北人氏,想起洛陽那中州舊都,牡丹盛地,花甲天下,紫陌紅塵,遊蹤不斷,如今卻盡入金人之手,不由一陣低嘆。那邊那漢子也輕輕地嘆了口氣。小姑娘清聲玉振,連歌三撾,方才止住。三娘子祖藉江北,聞曲憶舊,有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從包袱裏取了幾十錢,都給了那小姑娘,小姑娘萬福謝了,正要走開,三娘子想了想忽又招招手,把那小姑娘又叫回來。

    小姑娘楞了楞,走回來,只見三娘往她臉上端詳了會兒,輕輕摸了下,又搖搖頭,説:“我當年也是這般年紀呀”,言下一聲輕嘆,似是在回想什麼傷懷舊事,然後才從頭髮上撥下一根釵來,掠掠那小姑娘的鬢髮,柔聲問:“你媽媽呢?”

    小姑娘搖搖頭,三娘子便知多半不在了。沉吟了半晌,嘆道:“也是個苦命人,”便將才從自己頭上撥下的那根木釵插在了小姑娘頭上了,口中説:“看你的頭髮亂的,把這個拿給你戴去吧,這釵兒雖不值錢,但還有點用,別、別輕易丟了”。

    那根木釵看不出是什麼木質的,只是用久了,相當光滑,樣式也很樸通,三娘卻似把它極小心,沈放不由微覺奇怪:一根木釵所什幾何?三娘一向都是個爽快脾氣,這會兒怎麼變得這麼羅裏羅嗦的?偏那邊那個大漢這時卻似有意似無意地向那小姑娘頭上瞟了兩眼,若有所思。

    三娘卻又慎慎重重地認真囑咐道:“這釵上面也刻了幾句話兒——你認字嗎?不認的話,去找那認字的人認了,也學着唱。以後……説不定幫得上你一點兒小忙,可千萬別丟了。”

    那小姑娘萬福謝了,方才退開。

    ※※※

    眼看那孩子一碗肉粥喝完,那漢子拍拍那孩子小肩膀,問:“小六兒,累不累?咱們又要趕路了。告訴伯伯,你怕不怕?”

    小孩子象已有了些精神,搖搖頭,脆聲脆氣地道:“不怕!”

    漢子頷首道:“對,別怕,再有壞人追來了,就看着伯伯殺壞人。今天早上伯伯殺了幾個?”

    小孩子不由一臉興奮,伸出四個指頭,説:“四個”,他説的是臨安口音。

    那大漢難得的一笑道:“不錯,四個,你能數得清,就説明你真的不怕。”説着,忽一反手,手臂竟轉到背後,那是通州通臂拳的功夫,卻只怕通臂拳的掌門何曉勇也沒練到他這麼屈伸如意的地步。三娘子暗暗一嘆,果然是盛名之下無虛士!卻見他把傷口上粘住的布條一條條撕開來——那血本已幹住,粘在布片上,那布片便如同長在身上了一般,他這麼一撕定是扯心扯肺、疼痛無比,那漢子卻面色不動,依舊和那孩子平常説話,背後早露出一大片傷處,磷磷地透着白骨。等碎布都撕掉了,他一手端起壇中餘酒,默運玄功,不到一柱香工夫,壇中酒氣重又熱騰騰地沸騰起來,只見他倒轉壇口,把酒從肩頭直澆在那片傷口上,“滋”地一聲,樓上眾人“啊”的驚叫,不由心底發怵。那漢子的唇角微微一動,三娘知他是要用酒勁燒灼傷口以免潰爛。眾人還在驚訝,那人卻已抱起孩子,看都不看座中諸人一眼,起身就走。

    ※※※

    沈放見他行事奇偉,尤其在大庭廣眾之下敢直説“殺了幾人”,可見行的必是慷慨豪雄之事,不由大是傾慕。見他站起,連忙也起身叫道:

    “仁兄!”

    那人不理,依舊朝樓下走去,沈放忙跟上幾步。那人忽一轉身,回過頭來,目中寒光迫人,依舊是一言不發,沈放便覺心底一寒,卻微笑不語,伸手解下自己身上長袍,指指那人傷口,含笑道:“聊免駭人耳目”,説着雙手遞了過去。那漢子看了他手中袍子一眼,又看了他一眼,再看那袍子一眼,想了一下,才説:“本來不必”,頓了一頓,還是接過,橫披在身上,也不看合不合身,更不多謝一聲,抱着孩子大踏步地去了。
此页面为HK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