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看來温文儒雅的他,令人很難想象有暴力傾向。相戀半年多以後的某一天,他為了小事抓狂,情緒失控之後,竟然在大街上狠狠地推了她一把。
不知道該感到慶幸,還是遺憾,這系一推就此把她推醒,再也回不去他的身邊。事後,他向幾個好友抱怨她的絕情,竟然為一點偶發的小事就不顧舊情。她的處世態度一向謹慎,聽到朋友傳來他在私下批評她的閒言,沒有繼續響應,倒是一兩個有豐富感情經驗的姊妹淘,很支持她的決定。
戀情結束很久以後,她才敢拿出來和她們討論:"如何在甜蜜的熱戀期,就能辨識對方是個有暴力傾向的人?不要到了論及婚嫁以後,才發現枕頭邊的良人,竟是個會揮拳頭的狼人。"
閨中密友們給她的建議,多半都是兩性專家經常提出的看法。包括:
觀察對方的家庭。從他父母溝通的模式,可以看出端倪。如果他的父親輕視女性,會打老婆,最好要當心,他可能受到影響,同樣也會在情急的時候揮拳相向。
還有,多注意對方的情緒。如果他經常處於過度壓抑的狀況,不輕易表達自己,就容易在心中累積情緒的爆發力,變成暴力以上這些蛛絲馬跡,的確都有助於辨識對方有沒有暴力傾向。
對暴力血腥畫面感興趣,容易產生暴力傾向
但其中有一位交過很多男友的女孩,提出一個很妙的見解:"多陪對方看電視。尤其是無所事事的時候,兩個人躺在沙發上,然後把選台器交給他,任他亂轉,然後觀察他停留在哪一類型的節目比較久。如果他對暴力血腥的畫面特別感興趣,就要當心了。"
女孩所講的,並非玩笑話。根據美國心理學協會(APA)發表的一項由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博士羅威爾?漢斯門(L. Rowell Huesmann)等多位學者,追蹤三百二十九位青少年長達十五年的研究結果顯示:"孩童時期喜歡看暴力電視劇,長大以後和別人相處時就比較容易發生'推撞行為',包括:推撞自己的配偶,以肢體冒犯來響應與他不同的意見,甚至發生交通違規;其中觸犯刑法和交通違規的機率,比一般人多出三倍。"
研究中還有另一項有趣的發現:"喜歡看暴力影劇的女童,成年之後會以丟擲物品對丈夫表達憤怒的比例,比一般人高出四倍之多。"羅威爾?漢斯門博士表示:"孩童若長期暴露於電視的暴力影響下,會增加長大後的攻擊行為。"
聆聽有暴力傾向的歌曲,會引發攻擊性的情緒
無獨有偶,美國心理學協會隨後又發表另一項研究結果指出:"過去以為聆聽憤怒而暴烈的音樂是一種情緒的宣泄,有助於釋放壓力,其實是很錯誤的觀念。有暴力傾向的歌曲(包括曲調和歌詞),會引發攻擊性的情緒。長期聆聽這種類型的歌曲,會使人變得好鬥,並且對整個社會環境與人際關係充滿敵意。"
一份來自北京的研究報告也指出:青少年沉溺於計算機遊戲,會導致暴力傾向。長時間玩計算機遊戲,大腦裏的一種叫"多巴胺"的化學物質會急速分泌,它很類似腎上腺素,短期內會使人產生激烈的興奮感,但後期則令人加倍地感到頹喪,於是產生注意力分散和情緒不穩定的現象,很容易因為一時衝動,而產生暴力行為。
值得憂心的是,電視和計算機中的影音暴力正以雷霆萬鈞的氣勢,攻擊毫無招架能力的孩童。也難怪近幾年來暴力事件充斥在兩性之間、家庭之中,甚至危害整個社會。許多父母因為工作忙碌,從襁褓時期就習慣把孩子放在客廳的沙發上,讓電視充當幼兒的保姆,只要孩子不哭不鬧,就算是萬幸了,哪裏會注意到電視放送的強力聲光,多半是暴力血腥的畫面,正在影響手無寸鐵的小孩,長大後可能變成殺氣騰騰的暴民。
父母陪同孩子看電視,可以有效降低負面影響
台灣的富邦文教基金會曾針對小學孩童進行"媒體使用研究調查",發現近年來孩童收看電視及瀏覽網站的比例大為增加。而其中約有四分之三的學童看電視時,沒有父母陪同;高達九成以上的學童上網時,父母不在身邊。
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藹玲小姐,對父母親提出誠懇而且強烈的建議:"孩童看電視、上網時,父母最好能夠花時間陪在旁邊。"羅威爾?漢斯門博士的研究報告也顯示:"父母陪同孩子看電視,適時對電視畫面中的暴力行為,提出解釋或評論,可以有效降低電視暴力情節對兒童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也許只是短短閒聊的一句話:"小寶,你看這個人的行為多系粗魯,很不應該。"都會是很有教化意義的提醒,讓全家人在欣賞精彩電視節目的同時,能夠對負面的影音暴力行為,自然地產生免疫力,而不會在長大之後談戀愛時,變成一個令人又愛又怕的情人。
發現幸福的奧秘
人生有很多時候,需要化悲憤為"力量"。
惟獨失去愛情的時候,請化悲憤為"希望"。 ——
摘錄自《愛情左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