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華人文學 > 《北京法源寺》在線閲讀 > 第29節 佛法有研究

第29節 佛法有研究

    “也是,也不是。我對佛法有研究的興趣,可是並沒像善男信女那樣對佛膜拜,當然也從不燒香叩頭。”

    “我也一樣,我們是志同道合了。我對佛法喜歡研究,也喜歡逛逛寺廟。可是,總覺得寺廟跟佛法的真義,有許多衝突的地方。宋明帝起造湘宮寺,他説‘我起此寺是大功德’,可是虞願卻説了真話,他説:‘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賣兒貼婦錢。佛若有知,當悲哭哀愍。罪高佛圖,有何功德?’像湘宮寺這種寺廟,古往今來也不知有了多少,可能寺廟蓋得愈多愈大,離真正的佛門精神反倒愈疏愈遠。當然,這座法源寺有點例外,它本來是唐朝的忠烈祠,一開始並沒有這種大雄寶殿式的佛教氣氛。”

    梁啓超的廣東官話,説得很慢,口音有點奇怪,但是見解更奇怪了——在佛堂裏,他沒有訶佛罵祖,但他似乎根本否定了佛堂的意義。使面前的湖南人聽了,備感好奇。湖南人説:

    “你老兄的見解是很高明的,我們又是志同道合了。嚴格説來,寺廟這些有形的東西,除了有藝術的、建築的和一點點修持的功能外,離真正佛門精神,誠如你所説,十分疏遠。自佛法入中國來,演變得好奇怪,一開始就走入魔障,大家沒能真正把握住佛門實質,反倒拼命在形式上做功夫,佛門的大道是無形的,可是自命為佛教徒的人,卻整天把它走得愈來愈有形,蓋廟也、唸經也、打坐也、法會也、做佛事也……這些動作,其實跟真正的佛心相去甚遠了。《華嚴經》有‘迴向品’,主張已成‘菩薩道’的人,還得‘迴向’人間,由出世回到入世,為眾生捨身。這種‘迴向’後的捨身,才是真正的佛教。但是,佛教傳到中國,中國人只知出世而不知入世,只走了一半,就以為走完了全程。他們的人生與解脱目標是‘涅槃’,以為消極、虛無、生存意志絕滅等,是這種路線的目標,他們全錯了。他們不知道,佛法的神髓,到這裏只走了一半,要走下一半,必須‘迴向’才算。談到‘迴向’後的捨身,佛門人物也幹過,但那只是走火入魔。五代後期,周世宗就指出:‘僧尼俗士,自前多有捨身、燒臂、煉指、釘截手足、帶鈴掛燈、諸般毀壞身體、戲弄道具、符禁左道、妄稱變現還魂坐化、聖水聖燈妖幻之類,皆是聚眾眩惑流俗,今後一切止絕。’可見這種捨身,也只是把戲,並非真的為生民捨身。五代後期,全國財務困難,周世宗下令毀掉天下銅佛像,用來鑄錢。他的理由是:我聽説佛教以身世為妄,利人為急,如果佛本人真身尚在,為了解救蒼生,一定連真身都肯犧牲,何況這些銅做的假身呢?這種理論,才是真正深通佛法的理論。明朝末年,張獻忠‘屠戮生民,所過郡縣,靡有了遺’。有一天,他的部下李定國見到破山和尚,破山和尚為民請命,要求別再屠城。李定國叫人堆出羊肉、豬肉、狗肉,對破山説:‘你和尚吃這些,我就封刀!’破山説:‘老僧為百萬生靈,何惜如來一戒!’就立刻吃給他看,李定國盜亦有道,只好封刀。周世宗和破山和尚,他們真是第一流深通佛法的人,因為他們真能破‘執’。佛法裏的‘執’有‘我執’和‘法執’:我執是一般人所認為主觀的我;法執是所認為客觀的宇宙。因為他們深通佛法,所以能‘為百萬生靈’,毀佛金身,開如來戒。而一般的佛門人物,整天談世間法、談出世間法,其實什麼法都不能真的憧、真的身體力行。佛教被這些人信,被這些善男信女信,‘佛若有知,當悲哭哀憨’。釋迦牟尼死不瞑目了。”湖南人一口氣説了這些,愈説愈有火氣起來。

    “聽你老兄弘揚佛法,見解真是過人。老兄出口就是《華嚴經》,似乎老兄比較喜歡華嚴?”

    “其實哪一支都被攪得烏煙瘴氣。華嚴也一樣。只是華嚴一開始就被歧視。一千五百年前《華嚴經》的譯者佛馱跋陀羅到長安,就被三千多和尚排擠,只好離開長安南下,十多年後他譯出《華嚴經》,華嚴在中國,憂患之書也。我特別喜歡它。尤其,它的成書經過也充滿了傳奇,那龍樹,他的朋友被殺了,但是他得以活下來傳播華嚴思想。朋友死了,華嚴思想不死。”

    《華嚴經》的全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傳説是由文殊菩薩和阿難編的,由龍神收到龍宮裏。龍樹菩薩入龍宮見到了它而得道,把它流傳人間。這部經有上、中、下三本,傳到中國來的是下本的節本。龍樹菩薩是釋迦牟尼死後七百年生的使徒、是馬鳴菩薩的再傳弟子。他很聰明,與兩個朋友學隱身法,跑到皇宮裏。皇帝下令左右四處揮劍去砍隱身人,結果兩個朋友被殺死了。在敵人揮劍的時候龍樹菩薩發現他們怕誤傷皇帝,不敢在皇帝身邊揮,於是就躲在皇帝身邊,逃過了大難。梁啓超想起了這些,愈發對這湖南人好奇起來。“這位老兄喜歡龍樹,他一定有不少俠氣。”他心裏想。接着,他開口了:

    “老兄談到周世宗的舍銅佛身、破山和尚的舍素食身,都可看出老兄能就佛法大義着眼立論。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氣魄自是不凡。有俗諦,而後有真諦;有世間法,而後有出世間法。佛門言轉依,是轉世間心理為出世間心理,但是,佛門的真正毛病是,善男信女只知俗諦而不知真諦,結果渾然不識世間心理,又從何轉之?從何依之?老兄説他們整天談世間法、談出世間法,其實什麼法都不能真的懂、真的身體力行,可謂説得一針見血。”

    “老兄過獎、過獎。不過,我覺得,一針見血其實也只是説,要做到一刀見血才是行動。古今志士仁人,在出世以後,無不現身五濁惡世,這正是佛所謂乘本願而出、孔子所謂求仁得仁。最後,發為眾生流血的大願,以無我相卻救眾生而引刀一快、而殺身破家,也是很好的歸宿,這才是真正的所謂捨身。”説着,湖南人朝佛像一指,“殿上供着大日如來、文殊、普賢菩薩,這是通稱的‘華嚴三聖’,我想他們會同意我這種從《華嚴經》而衍發的解釋吧?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大日如來即佛的法身。但是,‘佛地經論’説身化三種,所謂‘自身相應’、‘他身相應’、‘非身相應’,在第二種‘他身相應’中,有化魔王為佛身、變舍利子為天女的説法,如此化身,我認為才真是佛的真身。這樣看來,坐在這裏的大日如來,站在兩邊的文殊、普賢菩薩,其實都是假身,他的本身的塑像,恰好反證了這種造型的虛妄。如果木雕有靈,這三位託假身以現身五濁惡世,真不知他們做何感想?難道在大雄寶殿中受人膜拜,就算完事了嗎?真的佛、真的菩薩絕不如此。所以呀,我看,他們三位真要不安於位呢!他們與其附託在木雕像上,還不如附身在志士仁人身上,以捨身行佛法呢!哈哈,老兄以為如何?”

    梁啓超點着頭,望着湖南人,微笑着:

    “既然可化魔王為佛身,自然可化佛身為志士仁人之身,這種推論,是可以成立的。所以,姑且可這麼説:志士仁人的殉道,既是志士仁人捨身,也是佛與菩薩的同死,是不是?”

    “可以這麼説。”湖南人微笑着,“不過,佛和菩薩可以化身為千千萬萬,大神附體在志士仁人身上,所死不過是他們自己千千萬萬分之一,死得不是全部,但是志士仁人卻不然,志士仁人自己只有一個,所以一旦捨身,所死就是全部。這樣看來,未免不公平。哈哈!”湖南人不微笑了。
此页面为HK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