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華人文學 > 《北京法源寺》在線閲讀 > 第37節 秘密

第37節 秘密

    “話不是這麼説,洪門一直是秘密的,所以簡直沒有任何寫下來的材料,一切都憑口傳,難免傳走了樣。我所知道的,也極有限,但從官方的一些材料裏反過來看,有時候可以正好跟口傳的配合上,像剛才五爺説的藤牌兵,就是一個例子。”

    “三哥説得是。”

    “又比如説《大清律例》中有説福建人有歃血訂盟焚表結義的,要以造反罪處分,為什麼看得這麼嚴重?就是為了對付洪門。滿洲人注意洪門,搞不清洪門宣傳,除嘴巴你傳我我傳你以外,一定得有寫下來的才方便,一直扯了一百五六十年。才在咸豐年間發現了一本書,不是別的,就是《三國志演義》。《三國志演義》的特色是提倡恢復漢室,桃園三結義,大家拜把子,可成大事,忠義千秋。所以咸豐皇帝查禁《三國志演義》。”

    “哦,原來是這個緣故。洪門以後的事,太複雜了,簡直搞不清楚。只知道成立洪門是為了反清復明,可是後來發現很多兄弟又跟清朝合作,大家搞不清怎麼回事,要反他,怎麼又跟他合作?合作、合作,洪門前五祖不就是合作上了大當,兔死狗烹,惹來火燒少林寺,怎麼還合作?三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説來話長,得先從滿洲人種説起,才能説明白。”譚嗣同先喝了一口水,“世界人類種族有三大類:黃種的蒙古利亞種、白種的高加索種、黑種的尼革羅種。中國人是黃種,其中又分了漢滿蒙等大族。在大族中,漢族一直是中國土地上的老大,幾千年歷史中,中國土地上完全被其他種族統治的時期,只是十三世紀蒙族元朝,和十七世紀到今天的滿族,加在一起,只有三百四十多年。蒙族人長得比較矮,眼珠黑,鬍子少,但蒙族的祖先成吉思汗那一支,卻灰眼珠,長得高,又有長鬍子,可能混有滿族的血液。十三世紀蒙族佔據中國後,它把滿族排名第三,叫滿族做漢人,把漢族排名第四,叫南人;十七世紀滿族佔據中國,它同樣把蒙族排在漢族之前,跟蒙族通婚,給蒙族和尚蓋喇嘛廟,不許漢族種蒙族的地,也不許跟蒙族通婚,並且規定漢族在蒙族地方做生意,有一定居留期間。滿族的用意很明顯,他要聯合蒙族,抵制漢族。

    “滿族為什麼防範漢族?因為漢族在中國做老大太久了,根太深了,人太多了,文化又高,不能不約束它的影響力和同化力。滿族南下的時候,自中國東北越過萬里長城,正象徵了漢族的失敗——萬里長城擋不住漢族以外的種族了。當時守長城的漢族總司令是愛情至上的吳三桂將軍,聽説首都北京被流寇攻進,皇帝上吊死了,他按兵不動;但接着聽説在北京等他的情人陳圓圓小姐也被搶走了,他就不再忍耐,於是他跟敵對的滿族拉手,借滿族的兵,去救他的陳圓圓。

    “這一後果是可想而知的,滿族進了北京,不再走了。他用最隆重的喪禮來為明朝的殉國皇帝發喪,同時把孤零零陪這個皇帝同死的一個太監,陪葬在這三十五歲就自殺了的皇帝身旁,他們又消滅了攻進北京的流寇,然後在北京出現了滿族皇帝。

    “滿族對漢族説:‘殺了我們皇帝的,是我們的仇人流寇;殺了我們仇人流寇的,是我們的皇帝。’這是一種巧妙的代換,把漢族的皇帝的底片,跟滿族的皇帝的底片重摺沖洗,‘皇帝’這個名詞沒有變、這個象徵沒有變,但是照片上的相貌,卻不同了。

    “滿族決定用一些具體而明顯的方法來使漢族屈從,於是從頭做起,先改變漢族的髮型。用你肯不肯改髮型,一望而知你肯不肯就範。漢族舊有的髮型是留長頭髮,但是滿族卻是留辮子,留到今天,我們儘管恨滿族,可是還是得跟着留辮子。

    “不過,滿族雖然被漢族所恨,漢族説滿族是異族、是夷狄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大家都是中國人。古代中國小,中原地區只是河南、山西這些地方,那時大家以為除了這地方的人,其他都是異族,其實都是老祖宗們的瞎扯淡!並且異族的範疇和定義,也因扯淡的扯法不同而一改再改。在當年陝西周朝的眼光中,山東殷朝之後的孔夫子,就是道道地地的異族;可是曾幾何時,殷周不分了,變成了一家子人了;而周朝的晚期,山東幫和陝西幫,又把湖北幫看成異族,所謂荊楚之地,乃蠻貉之區,於是屈原又變成了異族;可是又曾幾何時,湖北人也擠到山東、陝西人的屁股底下,也不是異族了;於是又手拉手起來,向南發展,把四川、貴州人看成異族,所謂‘夜郎自大’等挖苦話,就是罵西南人的。

    “這些説不盡的有趣的夷狄標準的變化,使我們可用它的觀點,來重新檢討中國的民族歷史。中國民族從遠古以來,就處處顯示出‘夷夏不能防’的混同痕跡。第一次混同的終點是秦朝,秦朝時候已完全同化了東夷和南蠻中的荊吳,以及百越、西戎、北狄的一部分;第二次混同是漢至兩晉南北朝,這是一次更大的混同,匈奴、氐、羌、東胡、南蠻、西南夷等等,紛紛大量跟中土人士交配,而生下大量大量的雜種;第三次混同是隋唐到元朝,從突厥、契丹、女真,直到蒙古,中國又增加了一次新的民族混同的紀錄;第四次是明朝以後,直到今天滿漢通婚,又一批新的雜種出來了。正因為這種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混同,日子久了,我們常常忘了我們漢族中的胡人成分。我們忘了唐太宗的母親是外國人,也忘了明成祖的母親是外國人,其實,唐朝啦、明朝啦,他們皇親國戚的血統,早就是雜種了。於是,一個很可笑的矛盾便發生了。這個矛盾是:明成祖的後人,明朝成祖以後的皇帝們,他們的血裏,豈不明顯的有夷狄因子嗎?有了這種因子,明末孤臣史可法也好、張煌言也罷、乃至顧炎武的母親也行,他們的挺身殉節,所標榜的理由,就未免有點遺憾。明末殉節諸烈士,他們殉節的理由不外是‘不事胡人’,但是他們忘了,他們忠心耿耿所侍奉的‘當今聖上’,就是一個廣義定義下的‘胡人’!

    “豈止是‘當今聖上’,就便是殉節諸烈士自己,他們也無人敢保證他們是‘萬世一系’的‘黃帝子孫’,也無人敢保證他們的祖先在五胡亂華那類多次混同時候未被‘騷擾’,而在他們的血裏面,絕對清潔——沒有胡騷味!
此页面为HK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