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華人文學 >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在線閲讀 > 第二章 風情古鎮___丹青婺源

第二章 風情古鎮___丹青婺源

    丹青婺源

    許多時候,來到一個地方不需要任何理由。抵達之後,都願意相信一種緣分的説法。這樣就可以輕易穿越歷史春秋,看到足夠令你一生回味的風景。婺源,這座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相逢的剎那,便讓你我褪去城市的錦衣華服,與這裏質樸的時光同步。儘管許多人與婺源一見傾心,卻沒有誰想要和它擬下某種誓約,只想在這平靜的山水人家,感恩一段温暖的際遇,共有一份尋常的幸福。

    白雲深處,那些白牆黛瓦的村落安然地落在羣山之中,那麼寧和平靜,那麼不與世爭。就像是一幅定格的水墨畫,畫中的煙雲不會消散,畫中的時光不會流轉。而慕名前來的人會忍不住思索,這遠離車馬喧囂的地方,是否也隱藏了人間最平凡的故事?然而,正是這無塵之處,瀰漫着更多尋常的煙火,留存了更多質樸的民情,也居住了像朱熹這樣的鴻儒。

    從古至今,為了這份安寧,那麼多的文人墨客甘願捨棄名利,遠離都城,騎一匹瘦馬,隱居田園。守着簡樸的柴門,修幾徑籬笆,看三兩桃李爭豔吐芳。或靜坐光陰下,泡一壺清茶,聽梁間燕子嬉戲呢喃。又或是荷鋤在田埂間,牽一頭黃牛,遙看天邊的晚霞。鄉村的寧靜是造物者的安排,彷彿一棵樹木、一片青瓦、一隻螻蟻,都有其不可言説的宿命。

    最是人間四月,婺源的村頭長滿了一片片金燦燦的油菜花。它們在春天的枝頭毫無遮掩地綻放,不去擔心是否韶華短暫,只將生命交付給鄉間素樸的春光。每一個外來者需要繞過這片芳菲的花海,才能抵達夢裏的村莊。

    佇立在村口以及院牆旁的諸多古樟樹,它們或者可以忘記自己的年輪,卻不會忘記每一個路人與婺源的相逢,不會忘記每一段瓶梅清風的往事。青石鋪就的驛道,多少人擦肩而行,誰也記不住誰的容顏。只在俗世的煙火裏,將日子過得淡如清茶。潮濕的季節,青石的縫隙裏滋長着苔蘚,彷彿刻意地珍存一些不該丟失的片斷。有些刻了字的石頭,守着村莊一寸無涯的時光,靜靜地講述婺源風雨的從前。

    婺源的村落依山傍水,村前多有古渡口。渡口被古樹翠竹掩映,散發着歲月的寧靜和沉香,沒有誰記得它們的歷史。只是年復一年停留在村莊的碼頭,平和且沉默地看着客來客往。河水一如既往地澄澈,就像婺源人尋常的日子,波瀾不驚。整齊的竹排,簡單的竹椅,戴着草帽的船伕,用一竿竹篙劃過碧綠的江水,在煙雲籠罩的河道尋找下一個渡口。採茶的姑娘揹着竹簍,唱起了山歌,手腕上戴着祖母留下的銀鐲,在陽光下盪漾着屬於這個民族的獨特韻致。

    村莊的人,乘着竹排去勞作,去趕集,樸素地走出去,樸素地走回來。而這座質樸的山莊,不改最初模樣,幾畝水田,幾畦菜地,幾口古井,幾間老屋,幾縷炊煙,像一本墨跡風乾千年的老書,供後人翻讀。渡口不是人生的歸宿,只是靈魂的驛站,無論你我走過幾程山水,它無聲無息。

    木板廊橋也是婺源不可缺失的一道風景,多少年來,用其蒼老的脊樑橫亙在青山碧水之間,無怨無悔。説起廊橋,總忘不了那段廊橋舊夢,而婺源的廊橋收藏的是婺源人平實的夢。廊橋寄寓了他們美好的心願,所以每一座廊橋都有一個美好的名字。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説的是婺源縣清華鎮的彩虹橋,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廊橋。

    木質廊橋,優美的造型,古樸的韻致,那長度彷彿讓人看到了遙遠的南宋。八百年的歷史,無數人在這裏歇息腳步,修築故事。八百年的風雨,從前世到今生,彩虹橋一如當年,淡定平和,只是滄桑了那麼一點點。坐在廊橋上休憩,看畫裏鄉村,碧水青山。一艘艘木筏悠然淌過,攜着人生,就這樣,不問歸途,無謂往返。

    就是在這最美的鄉村,留存了素樸典雅的徽派建築。粉牆黛瓦、飛檐翹角,婺源民居以同一種格局,坐落在幽深的山村,世代傳承。像是被歲月遺落的一座老宅,吸引無數人想去敲開深院的重門,看一段婺源往事。精美的石雕、木雕,鏤花的窗檐,雖歷經春秋數載,卻保存得完整無缺。門上掛着的老式銅鏡,桌台擺放的青瓷花瓶,還有那搖擺的鬧鐘,無論時光過去多久,它們都平靜如初。

    淳樸的山裏人,在簡單的宅院裏過着最平凡的生活。醃一缸酸菜,釀幾壇米酒,曬幾斤春茶,屋子裏飄散着清純的米飯香、臘肉的薰香。光陰倏然而過,人生就像是老戲台上的一場戲宴,從開始到落幕,有圓滿,也有遺憾。婺源,是他們生命的居所、靈魂的歸依,任由命運如何安排,他們都甘願淪陷,一生無悔。

    穿過曲折寧靜的街巷,不期然會與某一座祠堂邂逅。在婺源,祠堂是晾在村莊的一幅古畫,泛着歷史的醇香。祠堂也是婺源人的根,無論他們到了哪裏都知道,有那麼一處與自己姓氏相同的祠堂在故鄉歲歲年年將他們等待。祠堂對於背井離鄉的徽商來説是一彎明月,掛在心頭最醒目的角落,稍微碰觸,便會抖落一地的感動。

    汪口村有一座被稱作藝術殿堂的俞氏祠堂,自清乾隆年間建成,以其雄偉的氣勢,精妙的工藝,完美的佈局,和獨特的風格,震撼萬千觀賞者的心靈。門樓、樑柱、檐角均用深淺不一,虛實相應的手法,雕刻了龍鳳麒麟、人物戲文、飛禽走獸、蘭草花卉等精美圖案。這裏的祠堂,不僅是婺源百姓的根,更沉澱了婺源深厚的民俗文化。縱算遠在天涯,終有一日要回歸故里,來到祠堂,追懷祖德,頌揚宗功。

    在這座中國最美的鄉村,太多的風景令人流連。可以選擇去華夏第一高瀑大鄣山瀑布,讓奔流的清澗洗去心間最後一抹浮華。也可以去世界最大的鴛鴦湖,看成雙成對的鴛鴦在綠野萍水間纏綿嬉戲,用流光交換温柔。還可以在田園和一隻大雁對話,銜一縷鄉村的炊煙,踏夢而飛。

    這個有着書鄉、茶鄉之稱的村莊,像是一株老樹,年復一年,以同樣的姿勢守候於此。誰也不會在意它的年齡,不會計較它的一成不變,來的人,都願意將自己交付給這裏素樸的光陰。

    彷彿染過了婺源的白雲清風,哪怕人生千迴百轉,也再不能抹去這段緣分。那麼,在茶涼之前離去,攜一剪餘温猶存的記憶裝進行囊。或買一方古硯回去,在某個懷舊的日子,寫下婺源這一段丹青舊事。那淡彩的山水、寫意的村莊,有一個片影,是自己。
此页面为HK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