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弟弟寫封信給媽媽,把心裏想要對媽媽説的話寫下來。我希望趁他對媽媽還有記憶時寫下來,以後大了可以看,把媽媽永遠留在心中……”
對遠行的親人揮完手,就回身摟摟身邊的親人吧!
把媽媽永遠留在心上
今天是奶奶的祭日。
所以爸爸一早就把大聽桌子上的東西挪開,先擺兩瓶鮮花,再將奶奶的照片放在中間。然後公公、婆婆、爸爸、媽媽和你,一起在前面鞠了三個躬。
奶奶逝世已經三年了,就在三年前的今天傍晚,九十三歲的奶奶,永永遠遠地離開了我們。
中國人管死人的生日叫“冥誕”,稱先人逝去的那一天為“祭日”。爸爸覺得祭日比冥誕來得重要,因為奶奶生的那一天,我還沒來到這個世界;奶奶死的那一天,我和你媽媽都到了牀前。
同樣的二月,同樣的十八號,也就有着同樣冬天的寒冷和短短的日照,連公路上蕭疏的景象都跟三年前一樣。所以祭日使我們更能回想當時的情景,使我們更能回到當年的傷心。
對的!回到當年的傷心。有時候,我們要忘掉不好的往事,有時候卻要重温碎心的一刻。
就在不久之前,我收到一個馬來西亞高中女生的來信,她的媽媽死了,弟弟只有六歲,你知道她要弟弟做什麼事嗎?她叫弟弟擦乾眼淚,用筆寫下當時的心情。
“我要弟弟寫封信給媽媽,把心裏想要對媽媽説的話寫下來。我希望趁他對媽媽還有記憶時寫下來,以後大了可以看,把媽媽永遠留在心中……”那女生在給我的信裏這麼説。
我一邊看她的信,一邊掉眼淚,立刻回信給她,説才失去母親不久的我,可以感受她的傷慟,更驚訝以她那麼小的年齡,居然會想到要弟弟記下心情的方法。
所以,“祭日”也是“記日”,是讓我們加深對死者記憶的日子。隨着歲月流逝,當我們對死者的印象逐漸淡忘的時候,如果能利用每個祭日想一想,那記憶就能停留得更長久。
親愛的女兒!當你走過奶奶照片的時候,就駐足看看奶奶吧!那是奶奶到華府旅行時,在國會大廈台階上拍攝的。當時她八十八了,還很能走,你瞧!她笑得多開心。
也利用這一天,在你的腦海裏找奶奶的影子吧!跟那馬來西亞小男孩一樣,奶奶死時,你還太小,只怕以後記憶會愈來愈模糊,所以應該趁着奶奶逝世才三年,想辦法加深對奶奶的印象。
想想奶奶怎麼疼你;想像奶奶每天一大早,怎麼和婆婆一起把你的小牀推到她房間,照顧你;想想你到醫院看奶奶,奶奶臨終張開眼,看看你的那一刻。也想想,你那天,才坐進車子就痛哭失聲。
當然,我不是要你再去哭。落淚的日子已經過去,我們已經從喪親的悲痛中走出來。就好比我們捲起袖子,看以前受傷的疤痕。那疤痕不再痛,但能使我們回想到受傷的一刻,也在心裏告誡自己,下次要小心了。
親愛的小丫頭,你知道要告誡自己的是什麼嗎?
是當你留不住奶奶,悲傷奶奶逝世的時候,要想想還有公公婆婆在眼前,甚至想想有父母在身邊,而好好把握機會,多跟我們聚聚。
惟恐以後散了,今天就多聚聚吧!
對遠行的親人揮完手,就回身摟摟身邊的親人吧!
這才是在奶奶祭日,你真正應該學習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