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話,作文要有“思想方法”。
無論説話、寫作、採訪,先想“人地事時物”,再加上動態、聲音或色彩,好了!
寫作一點也不難!
昨天當我建議你練習“即席演講”的時候,你皺着眉頭説:“我不是不會講話,只是比較慢,要先想半天,才能説得好。”所以今天給你上中文時,我指着窗前的芭蕉樹,叫你以《芭蕉》為題,作個“短講”,而且為了訓練你的反應,我連一分鐘都不讓你準備,立刻要你開口。
你説了,雖然沒有結結巴巴,但才説幾句,就停住,説“想不出什麼好講的”,使我覺得有必要教教你説話和作文的“思想方法”。
對的!那是“思想方法”,你會發現當你知道了方法,就什麼主題都難不倒你了。
那方法不是由我發明,而是我在做電視記者時學到的,也就是掌握“人、地、事、時、物”的重點。
好比今天《芭蕉》的題目。
“人”是你和爸爸。
“地”是窗前。
“事”是種芭蕉。
“時”是種的時間和不同的季節。
“物”是芭蕉。
於是,你可以説:
今年春天,爸爸在窗前種了一棵芭蕉,沒幾個月,就長得高過了窗子。大大的芭蕉葉,逆光看去,綠得像是翠玉;下雨的時候,雨水打在葉子上,滴滴答答,疏疏密密,那節奏真美得像音樂。但是秋天,才冷幾天,芭蕉的葉子就一一變黃,先是黃得豔,好像楓葉一般,接着則成了焦黑的顏色。爸爸説:“一葉生,一葉焦”,那枯了的葉子就像燒焦的一般,所以稱為“蕉”……
我説芭蕉枯了怎麼辦呢?眼看這芭蕉就要死了。爸爸則指着樹根説“別操心!你瞧,這下面不是已經有小苗長出來了嗎!老的還沒走,小的已經生了,這芭蕉就像人哪……”
回頭看看這篇東西,不是把“人地事時物”全放進去了嗎?再加上色彩和聲音,畫面就一下子生動了起來。
好!現在讓我們再以《大雁》為對象,把“人地事時物”和“聲音”放下去,作個短文———
“人物”是我。
“地”是湖上。
“事”是大雁來了。
“時”是季節的變化。
“物”是大雁。
你幾乎只要執照順序,就能組合出一句話:
“我看到湖上飛來許多大雁,就知道冬天要來了。”
如果再加上一些想像和色彩,就能變得更豐富———
夜裏聽見窗外傳來嘎嘎嘎嘎的叫聲。早上推開窗,發現原來空空蕩蕩的湖面,一下子多了許多大雁,它們都是臉頰上有塊黑的加拿大雁,夏天的時候到北方繁殖;夏天過去,小雁長大了,開也變寒了,就一起再飛往南方過冬。
這裏的湖,是它們過境的地方,只會待上兩三個禮拜,它們就要再一次地遠行。所以每年我只要看湖上大雁的來來去去,就能知道春天來了、秋天到了。
我最愛看黃昏時雁羣在天空練習飛翔,它們一邊飛、一邊叫,好像彼此呼應着“要跟上喲!別飛丟了喲!”於是我猜,很可能是雁爸爸雁媽媽在叮囑孩子,孩子又回答爸爸媽媽“放心!我會小心的。”
我更愛看夕陽中雁羣降落,它們早早就開始不再振翅,慢慢向下滑翔,落到水面的剎那,又把翅膀高高抬起,啪啪猛拍。接着水上激起一片波紋,斜斜地映着晚霞,閃出點點金光……
不是簡簡單單,無論你用寫的、用説的,都能引人入勝嗎?
為什麼?因為首先你沒有忽略“人地事時物”,又用大雁的叫聲、振翅、滑翔、波光和晚霞,使畫面變得生動。
所以寫文章不難,人家叫你即席致詞也不難,只要你依照那個思路思考下去,就能一氣呵成。
好!讓我再考你一個稀奇的題目吧———
《傳真機》
請你以《傳真機》為題,説一段話。
想想,“人”是誰?是“你”!是爸爸!是媽媽!
“地”是放的地方!傳真的地方!
“事”是傳真。
“時”是什麼時候傳!何時買的機器!
“物”是傳真機!文件、圖片!
現在,你先別往下看,想想自己能不能編出一段?
如果仍有困難,就讓我舉個例子———
我們家很早就有了傳真機,爸爸説有傳真機,許多事情都變得方便了,文件、圖片,以前都要用寄的,現在即使隔着太平洋,也能一兩分鐘就傳到手上。
傳真機放在爸爸書房,因為跟我的房間只有一牆之隔,所以我常可以聽到傳真機答答答答的聲音。爸爸在台灣的時候,總在夜裏傳信件給我,我躺在牀上,一聽見傳真機響,就會想“那不是傳真,而是爸爸在説話”。就會想,明早醒來,又會有一封爸爸給我的信,躺在書桌上……
孩子!你説,不是非常冷門的題材,你也能應付了嗎?
“人地事時物”,這是記者寫新聞稿時,必須列入的內容。一個粗心的記者很可能寫了一大篇運動會的報導,記錄了一堆得獎名單,卻因為忘了寫那運動會的地點,而成為敗筆。
一個展覽的新聞,把展品介紹得天花亂墜,但是如果忘了寫展覽日期和開放時間,也可能造成很大的問題。
記住!
無論説話、寫作、採訪。先想“人地事時物”,再加上動態、聲音或色彩,就好比蓋房子,先要有好的地基和建材,再加上漂亮的裝潢設計。
聽我説這麼多,你還覺得即席演講和寫作有多困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