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華人文學 > 《于丹論語感悟》在線閲讀 > 忠恕之道(2)

忠恕之道(2)

    在古希臘神話裏,有一個大力士海格里斯,有一次,他在一條很窄的山路上碰到一個小袋子,靜靜地躺在那兒,擋住了去路。他走過去順便踢了一腳,想把路清出來。沒想到踢了一腳,這個小袋子就膨脹一下,變大了。海格里斯生氣了,又上去踢了幾腳,這個袋子越踢越大。海格里斯找了一個大棒子來打它,打到最後,這個袋子就大到把這條路整個給塞滿了。

    你説這是一個什麼袋子?

    這個時候,路邊來了一個哲人,跟他説:大力士啊,你不要再跟它較勁了,這個袋子的名字叫仇恨袋。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仇恨這樣的東西,當它出現在你前進路上的時候,你置之不理,把仇恨扔在一邊,根本不要去碰它,它也就那麼大,不會給你造成更大的障礙。但是,如果你跟它較勁,越踢它,越打它,仇恨袋的原理就是越摩擦越大,最後它會封死你人生的整條去路。

    我們想想,當人的一生,有太多太多的路要去走,有太多太多的夢想要去實現,仇恨袋其實就在我們行走的每個路口,若隱若現,關鍵是你一定要過去,較這個勁嗎?

    有一個特別嫉妒,特別貪婪成性的人,有一天,他遇到了上帝。上帝説,我給你一個機會,你想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但我有一個前提,就是給你一份,我就給你周圍的鄰居兩份。這個貪婪自私成性的嫉妒先生,他先想説要田產,一想,我就算要一千畝,那他們每家每户就有兩千畝了,這不行!想想還要金錢吧,但我要是要了一千萬,他們不是都有兩千萬了嗎?這也不行!想想要美女,我要一個,他們不都有兩個了嗎?更不行!想來想去,他把最後一次唯一的機會,表達成什麼呢?他對上帝説:你把我一個眼珠子挖出來吧!他想,這樣周圍鄰居都要被挖出兩個眼睛。

    我們想想,如果我們有神話一般的機會,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一種完美的建設,還是復仇?人生不可能沒有磕磕絆絆,不可能不遇到一些對頭仇家,但是我們真的把一生用來摩擦仇恨袋嗎?真的會把一種機會表達為剜掉我的一隻眼睛嗎?

    這個故事,聽起來很可笑,但仔細想想,有時候我們真的在做這樣的事情。但是,這個允諾你美好的機會,滑過之後,萬劫不復,可能此生永不再來。所以,你的心態可能決定了你擁有的是新一輪的仇恨,抱怨,遺憾和殘缺。

    中國人常説,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仇人多一堵牆,當心中充滿仇恨時,生活就成了地獄。孔子以一個恕字,包括了所有的道理,為什麼這個恕字不容易做到呢?

    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艾麗斯,她提出過一個理論,叫情緒困擾理論。她説:一個人負面情緒的產生,引起人生巨大的困擾,往往不是因為事件本身,而是因為人的信念。

    信念源自什麼?源自於您對事件的判斷,但是,遺憾的是,人往往從一些片面的判斷出發,誇大負面的情緒和痛苦,所以,這種負面的情緒就形成了一種困擾,也就是説,

    判斷導致信念,信念導致情緒,情緒導致困擾。

    在艾麗斯的這個理論中,並不是事件本身造成人的困擾,同樣的事件,會導致不同情緒的投入。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心,都不能寬容的話,何談寬容別人呢?如果你跟自己較勁,有很多事情過不去的話,那你看這個世界,肯定處處都是狹窄的。

    有一個人過新年,想買雙新鞋,去各個鞋店挑。這位先生是個完美主義者,覺得這個店裏鞋的款式不好,那個店裏的鞋價錢太貴,等到款式價錢都合適了,又沒有他穿的號碼。挑了整整一天,一雙好鞋都沒挑着。

    到了黃昏,他無比鬱悶,在回家的路上,迎面過來一個坐輪椅的人。他一看這個人連腳都沒有,心想:他就沒有這個煩惱,他用不着去挑鞋。這位挑了一整天,還沒挑上鞋的先生站在那裏靜靜地思考,突然明白了一種僥倖:你的人生還有鞋可挑,何必要那麼挑剔呢?你總歸能找到自己的鞋,相比沒有權利挑鞋的人來講,你是幸運的!

    是的,一個人,看這個世界,應該抱什麼樣的角度呢?我們往往是在一種片面的情緒中,誇大自己的痛苦。要對別人能實行恕道,對他人,對世界有寬容之心,前提是放棄跟自己的這種較勁。很多時候,人總看見不曾擁有的,而對眼下擁有的一切,總會忽略。

    有一個年輕小夥子,跟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哲人訴苦,你看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資歷,沒有財富,沒有好的職業。可以説,我在這個世界上一無所有,你説我的人生多麼蒼茫!

    老人説:好,現在如果有個交換條件,砍去你一根手指頭,給你一千塊錢,你幹嗎?小夥子説:不幹!砍你一隻手,給你一萬塊錢呢?我也不幹!如果讓你現在馬上變到80歲,給你一百萬呢?那我就更不幹了!現在讓你馬上去死,給你一千萬?小夥子勃然大怒,我都死了,我要一千萬幹嘛啊?老人説,那好,你現在的資產已經超過一千萬了。

    你想想,所説的這一切,不都沒在你身上發生,而你還如此年輕。其實,怎麼看待自己的生命,建立自己心靈的座標,是你能不能對世界抱有希望和寬容的前提。每一個生命,有機緣在這個世界上,走到今天,走到我們目光的相遇,這都是一種值得感恩的機緣。

    在恕道里麪包含着一種深刻的淵源,就是感恩之心。

    感恩二字都從心旁,也就是説,我們的心中,現在由於過於匆忙動盪,把太多的東西看成是本分,而不是情分。如果把什麼都看成是本分,那就沒有什麼感激。如果看到世界上情分更多,你就會有一種珍重之心。

    在忠恕裏面,包含着感恩之心,就是一種樸素的尋常的給予。對自己當下的日子,對此刻自己身邊的人,抱有一種深深的珍重和淡淡的感懷,這樣,你就會對這個世界更加寬和。

    如果我們經常心懷感恩之情,就會更容易理解別人,也就更願意寬恕別人。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人們常常抱怨人際關係緊張,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困難,如果我們真正懂得了忠恕之道,是不是就容易和別人溝通了呢?

    現在書店裏,有不少關於人際溝通交往技巧的書,老在説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都住上水泥叢林了,一個一個單元門,都關得緊緊的,不像大雜院時代,大家嘻嘻哈哈在一起。現在每一個人越來越封閉,人跟人的溝通越來越艱難。其實,真正艱難的永遠不是物理的障礙,而是心靈上的樊籬。

    樊籬何在?就在我們自己的苛刻和挑剔,就在我們自己缺乏一種推己及人的恕道。如果你老是看別人的不好,在你的眼神中會隱隱地帶着不屑,你能有一種真正的坦率忠誠去面對他嗎?你肯定做不到!人與人的溝通有時候就這麼簡單。

    有一位文學大家,他匆匆忙忙走在路上,遇到一個老乞丐,在寒風中向他伸手乞討。他摸遍身上裏裏外外,也掏不出一個銅板來給這個老人。那老人一直在瑟瑟的寒風裏伸着手,他只好特別內疚地握了握老人的手,説:兄弟啊,我真的對不起你,今天我沒帶錢。老人陡然一震,看着這位衣冠楚楚的紳士,説:老哥,你叫了我一聲兄弟是嗎?這,我已經知足了,這比你給我什麼都高興。其實,有的時候,也許我們不是以這樣的方式,在世界上乞討,但是,我們卻隱隱地在各種地方,都希望得到一種肯定,希望別人給你這樣一種關懷。這是什麼呢?其實,

    恕道,有時候,僅僅就是一個真誠的溝通。

    有時候它很簡單,這樣,它就會導致你對很多事情,以一種樂觀的態度,而不是以一種仇恨的態度去面對。人生有的時候,碰上好機遇,可能會被壞心情放走。一個人只要保持好心情,總會等到好的轉機。

    在阿位伯的傳説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説兩個朋友出門,去遠行。過去,阿拉伯的商人們,都要走過漫漫的商旅之途,難免發生一些爭執磕碰。有一天,一個人就憤怒地打了另一個人,那個人很鬱悶,就在流沙上寫下了幾個字:今天我的朋友打了我。

    兩個人繼續往前走,到了半夜,暴風雪來了,他的朋友先醒,趕緊推醒他,説咱趕緊逃生吧!兩個人來到了一個温暖安全的地方,躲在大石頭後面。這個人又拿出小刀,在石頭上刻了一句話:今天我的朋友救了我。

    他的朋友就問:你怎麼在沙子上寫我打了你,而我叫了你一聲,就刻在石頭上呢?這個人説: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傷害,我們是要抒發一下,寫在沙子上就算了,風一吹,流沙就平了,傷害也就被遺忘了。但是,別人對你的好,這是要銘刻的,它永遠留在心裏。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過往,有過傷害,也有恩典,我們以什麼樣的心去面對呢?就看你把它們,哪些寫在流沙上,哪些刻在石頭上?

    我們銘刻的與遺忘的,往往不同。有些人生來銘刻仇恨,所以他就遺忘了所有的幸福。有些人生來銘刻幸福,他的心只能充滿感恩。

    人生用來銘刻仇恨,就會遺忘所有的幸福。人生用來銘刻幸福,心裏就會充滿感恩。

    何為忠恕?這樣的道理,兩千多年前,夫子一以貫之,走到今天我們每個人的心裏。説簡單一點就是,忠誠自己,善待他人,以這樣的心走出去,不管這個世界多紛亂,多迷茫,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也會有一以貫之的道理。這樣的一生,我相信也能把握在自己的手裏,因為有我們的一顆心在。

    俗話説,做事先做人,《論語》中關於做人的道理有許多,但曾子説其實只有一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恕二字的前提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心在哪裏。現代社會有太多的評判標準,如果我們的心迷失了方向,就根本無法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特別是當自己有一顆忠誠於事業的心,卻總是懷才不遇,無人賞識時,該怎麼做才為忠?我們自己將心比心,善待他人,卻被別人惡意傷害時,該如何做才為恕?如果我們真正做到了忠恕二字,生活會不會變得更加美好呢?
此页面为HK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