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華人文學 > 《于丹論語感悟》在線閲讀 > 仁愛之道(1)

仁愛之道(1)

    仁愛,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孔子認為,仁愛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僅是一個仁愛的宣傳者,同時也是一個仁愛的實踐者。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寬,信,敏、惠這五點,就可以稱之為志士仁人。那麼,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説,應該如何理解仁愛?于丹教授又會給我們哪些建議呢?

    今天我們來聊聊《論語》的仁愛之道。其實兩萬多字的《論語》翻下來,“仁”這一個字被提到前後有109處,可以説仁愛的思想,是儒家哲學裏,基石下的基石,重點中的重點,那究竟什麼是仁愛呢?説起來簡單,學生問什麼是仁?老師只回答兩個字,愛人。就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善意,去對人好。但就這兩個字,體會起來有很深很深的道理。民間有個説法,叫做二人成仁。什麼意思呢?就是仁愛,它從來不是一個單立人狀態下自我的狀態,孤獨的、自我的、封閉的這個環境下,是談不到仁愛的,仁愛一定是你旁邊還有一個別人,倆人在一起的關係中,能看出來是否仁愛。仁愛,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同時這一思想,也貫穿於他的政治、教育、倫理、文化主張的諸多方面,尤其是在做人的問題上,在孔子看來,仁愛是做人的根本。那麼,什麼樣的人才可以稱得上是志士仁人?于丹教授認為,仁愛不僅是一種人格情懷,同時也是一種非常具體的行為方式。這樣的一種大氣度、大智慧,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修身、克己的結果。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提升自己的修養,並逐漸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呢?請聽北京師範大學于丹教授為我們講《仁愛之道》。

    今天我們來聊聊《論語》裏的仁愛之道,兩萬多字的《論語》裏,仁這個字,被提到109次。

    仁愛的思想,是儒家哲學裏基石下的基石,重點中的重點。那麼,究竟什麼是仁愛呢?

    學生問什麼是仁?老師只回答了兩個字:愛人。就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善意去對人好。但這兩個字,體會起來有很深的道理。

    民間有個説法,別看仁這個字只有四畫,單立人一個二,叫二人成仁。就是説,仁愛,從來不是一個單立人狀態下的自我狀態。在孤獨的,自我的,封閉的環境下,是談不到仁愛的。仁愛一定是你旁邊還有一個別人,倆人在一起時,才能看出是否仁愛。

    在一個村子裏,有一個盲人,這個盲人只要是夜裏出門,他一定要打一盞燈籠。村裏人夜裏出來,唯一看見有燈籠的地方,就知道是這個盲人出來了。外地來的人看到這一點,就唏噓感慨,説你們這兒瞎子的品德太好了,他自己是沒有光明黑暗之分的,你看他深更半夜出來,總要操心別人能不能看見亮,為別人打一盞燈籠。就跟盲人説,你真了不起!瞎子淡淡地説了一句:因為我是瞎子,我不希望別人撞到我,我打燈籠也是為我自己。

    我們大家想想,其實,這就是人行走於這個世界上的道理。打一盞燈客觀上是給別人照亮路,主觀上也給自己規避了很多風險。在這個佈滿蒼茫的世界上,我們都是明眼人嗎?我們都能洞悉一切事項,規避一切風險嗎?有時,為了讓別人方便,打着燈籠為別人照亮,別人可以躲開你,你自己的風險,也就沒有了。

    仁愛是什麼?有時候,仁愛是一種身體力行,一種點點滴滴身邊的行為。仁愛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同時,這一思想,也貫穿了他的政治,教育,倫理,文化主張的諸多方面,尤其是在做人的問題上。在孔子看來,仁愛是做人的根本,那麼,什麼樣的人才可以稱得上志士仁人呢?孔子有些解釋很平實,他可以直截了當告訴你,怎樣做到仁愛。

    子張問老師,怎麼能做到仁?

    孔子説,有五者行於天下,有五點你要做到了,仁就算做到了。哪五點呢?

    老師説:恭,寬,信,敏,惠。

    第一個是恭敬的恭,恭則不侮,翻譯出來就是,一個人對世界,對他人,保持必恭必敬的態度,那他的生命,就不會輕易招致侮辱。我們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真正的恭,永遠與敬相連,也就是説,能夠對別人恭的人,他是一種鬆弛的,柔軟的。

    比如你到弓箭店去買一把弓,有人會看到櫥窗裏那把最漂亮的良弓,那弓永遠是拉開的,非常漂亮,撐在那兒。其他的都一把一把地掛在牆上,不拉開就不漂亮。老闆,我一定要買櫥窗裏的那把展品。老闆説,你別要那個展品,那張弓它天天繃着,你真要買回去一拉,頂多能射40米。牆上那些弓看上去很鬆弛,但你用同樣大的力氣,可以射出90米,因為它們不繃着。我們的生命也一樣,有些人為標籤活着,要別人的那種尊重,有時候表現為一種攻擊性,老是繃出一副完美的恣態。這樣的人,有時候反而會容易招致一些攻擊,甚至是羞辱。

    因為我們過於挑剔,不用説在一個團隊,就是你回家,比如你勞累了一天,晚上進家門,家人在廚房炒菜,看見你回來了,高高興興地端上一盤菜,讓你嚐嚐。你可能是一個很挑剔的人,吃了一口,很不高興,怎麼這麼鹹,打死賣鹽的了?家人會咯噔一下,人家忍一下,沒説什麼。端出第二盤菜,你又吃了一口,今天這個菜炒老了!以後等我進門再炒。又端上來第三盤菜,你還沒拿筷子,這倆菜怎麼搭配在一起,炒錯了吧?如果你對每一盤菜都這麼挑剔,脾氣再好的人,再是你的親人,最後,只有把圍裙一甩,這頓飯你別吃了。這樣繃着的人,一定會換來對自己的尊重嗎?

    什麼叫恭則不侮?這個世界上,凡人凡事,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尊重一點別人的辛苦,同樣是一頓不完美的飯菜,如果你進門高高興興地招呼老人,招呼孩子洗手,説聞見香味了,大家趕緊上桌,其實可以吃得很快樂。實際上,這就是我們對世界的態度,也形成了世界對我們的態度。他人的面容永遠是我們表情的一面鏡子。你和顏悦色,別人就笑語春風,你怒目相向,別人就怨氣沖沖。我們想得到世界什麼待遇,就以恭敬之心去面對他人。如果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就要以恭敬之心去面對他人。

    第二點叫寬則得眾,恭敬之心自然會帶來寬和的態度,寬可不容易啊,禪詩裏有一句話,叫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牀寬。眼睛要是被一點塵埃所矇住,就是給你三界,你都覺得活得很鬱悶,但心頭要是沒事,坐在自家的牀上,覺得天寬地闊。寬與窄,跟你現在住的60平米,還是200平米,關係不太大,跟你怎麼看這個生活,關係很大很大。

    在這個世界上,同樣的生活,會有不同的解釋。

    有一個小鎮,德高望重的智者,坐在村口,看見來來往往的人,都在跟他打聽,想尋找一個世界上最好的居住地。先過來一個人説,我想問問你們小鎮,適不適合我居住?我原來住的那個小鎮不好,鎮上的人都很自私,狹隘,每一個人都是飛短流長的,他們都不完美,人人都有缺點,我在那裏有無數的磕磕碰碰,全都是仇人,我已經住得不耐煩了。所以,我一定要找一個特別美好,人人都是道德君子的地方。老人聽了以後説,對不起,我們這個鎮上住的人,跟你原來住的地方的人一樣,請你往前面再去找吧!

    第二個人過來説,我也在找一個最好的小鎮,因為我原來住的那個小鎮特別好,不得已才已搬出來,我十分懷念原來那個鎮上的人,温柔,善良,樸實,人際之間很温暖,互相來往,我在那兒人緣一直很好,我就想還找一個那樣的地方。老人跟他説,你算找對了,我們這兒跟你原來的小鎮一樣,你就住這兒吧!這個故事説明什麼呢?這個老人守着的是同一個鎮子,對第一個人説,我們這兒的人全是有毛病的,他對第二個人説,我們這個鎮上的人,就像你期待的那樣,全是謙謙君子。

    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包含着優與劣的種種特點,看你用什麼態度去解釋它。一個心寬的人,他看世界一定與眾不同。

    在一個女性雜誌上,我看見過一篇標題特別好的文章,叫上帝開着一家美容店。女人怕衰老,希望自己漂亮,希望青春常駐。文章告訴你一個秘密,就看你去沒去過上帝的美容店。那個美容店是管什麼的呢?不管這個女人穿的衣服是不是昂貴,他會讓你一定穿得非常得體。不管這個女人,長得是不是漂亮,他會讓你臉上一定有微笑。他也不管這個女人身材是不是好看,他會要求這個女人待人一定是温和的,優雅的,謙恭的。這個美容店,既給人美容,又給人禮儀。如果你曾經去過這家上帝美容店,你去的次數多了,久而久之,你就會是一個青春不老的女人。

    這個説法印證了一個道理,就是你對別人寬和,就會換來世界給你的一個回饋。

    這個回饋是什麼呢?你到處都會擁有朋友,人家就會喜歡你,這就叫做寬則得眾。

    當你懷着一顆恭敬之心,抱着一種寬和態度,去對待他人的時候,你不僅可以得到對方的尊重,同時也會得到別人的肯定。這就是孔子的仁愛思想,對於人的自身修養的提升。但是,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機會對每個人來説,都是難得的,光有修養是不夠競爭力的,那麼,我們還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和能力呢?寬,意味着人的修養,僅僅有修養能夠在世界上安身立命嗎?我們還得有職業生涯,所以,第三點叫信。

    孔子説,信則人任焉,就是誰有信用,就會有更多的人,任用守信之人。用今天的話來説,你的職業生涯就寬廣,老有人給你機遇。

    我在大學教書十幾年,感受很深,經常有往屆的學生回來跟老師聊天,説自己現在外面的發展。我驚訝地發現,發展最好的那些學生,後勁最大的學生,往往不是當年專業上的尖子,不是一直拿獎學金,排名第一第二的孩子。排名第一第二的孩子,一到單位就不融合,恃才傲物,覺得當年我是保送上研究生的,你憑什麼分配我跟本科生幹一樣的活?你不重視我,我就跳槽。而有些專業資質平平的,為人篤誠守信,他到一個地方能做到,用他的名字守住他的信譽。給一件事就做好,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領導就不斷地給他機會。一路走來,三年兩年看不出,五年八年,十年二十年,你就會發現:誠信人品,永遠比專業技術重要得多。因為這個社會,走出大學校門的時候,有一部分專業知識已經過時了,專業是需要不斷更新的,但是,人品和信譽,在一個公民社會里,永遠是人格的基石。人品和信譽,永遠是人格的基石。

    第四點,叫敏則有功。誰敏鋭,誰敏捷,誰就能建功立業。我們人人都在做功,但有的人做的是無用功。誰敏鋭,誰敏捷呢?你能不能從不經意處獲得靈感的火花呢?

    美國有過一個窮困潦倒的畫家,最貧困的時候,買油漆,買畫布,買彩色顏料的錢都沒有。他只好在街上給人畫廣告,後來流落到堪薩斯州,在一座教堂裏給人家修修補補壁畫。晚上慘到只能住在破敗的車庫裏,身邊唯一的生命只有一個小耗子,經常吱吱呀呀地在陪伴他。他覺得孤獨,跟小耗子成了好朋友。一個偶然的機會,好萊塢要推出一部動畫片,尋找主創設計師,他就畫呀畫呀,畫了四五稿都不行,晚上他一個人坐在車庫裏,咬着畫筆,盯着畫紙,好像已經走到窮途末路。這時候,那隻小老鼠就蹲在他畫案上,兩隻小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他也看着這隻小耗子,腦子裏突然跳出一個造型,落在筆下的就是米老鼠。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迪斯尼先生,米老鼠靈光乍現,車庫裏一隻小耗子,成就了一位大師,成就了一個卡通形象。

    敏是什麼?敏就是抓住無所不在的機遇。敏不僅表現在這樣一種敏鋭,敏捷上,還表現在日常經常繃起來的神經上,表現在一個人對自己生命的自省,對環境的觀察和防微杜漸。
此页面为HK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