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華人文學 > 《中國股神沉思錄》在線閲讀 > 三、中國第一股民

三、中國第一股民

    1988年7月1日,楊懷定從國債投資資金中拿出10000元,買入100股真空電子(現為廣電電子),每股面值100元。之所以買真空電子,是因為該公司規定最高紅利率15%,最低不低於銀行利息。也就是説,買真空電子的收益率最差不會低於存銀行。這是他第一次嘗試性地購買股票,而且時間點有點怪,7月1日黨的生日,不知其中是否存在某些考慮(是不是“炒股要聽黨的話”的想法那時候就有了)。1989年6月,楊懷定正式從國債投資轉移到股票市場,成了中國第一批黃牛。當時,他們這些吃螃蟹的人被統稱為“黃牛”。

    這個轉變其實有些偶然。1989年,楊百萬在《中國金融》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説由於保值利率的提高,信用社和銀行把幾十年的贏利都貼進去了,面臨虧損的邊緣。楊百萬敏鋭地感覺到這是利率即將下調的信號,立刻決定拋掉國庫券,買進股票。拋掉國庫券的另一個原因是當時國庫券價格實在太高了,達到120多元,而他手上的國庫券成本都在100元以下。

    其實,楊懷定最初的算計十分樸素,就是在想,如果每股一年能分15元紅利的話,全部30萬元資金投進去,一年紅利就有四萬多元,就可以做食利階層了。那時的工資水平一般是每月一百多元,一年才一千多元。他也沒有想到股票後來會這樣大漲。所以説做股票,還是要承認運氣的因素。遺憾的是,太多股民把運氣當成自己的能力。尤其大牛市那會兒,自詡為“股神”的人是鋪天蓋地。

    那時,上海股票市場非常低迷,交易者寥寥無幾。營業部的員工好心地勸他不要買,但楊懷定堅信自己的判斷。回頭看這段往事時,楊懷定的總結是:“我有一個多年來一直堅持的習慣,就是堅信自己經過分析研究後的判斷,而不願理會證券公司或專業機構的話。”而國內外的股市歷史也證明:無數高手死得最慘的案例,都是因為聽了外部的消息、建議,沒有堅持自己的判斷。

    當時,楊懷定對營業部的人説,估計利率要調低,所以買點股票放着。結果沒多久,利息果然下調了。半年後股票開始暴漲,真空電子漲到800元。他

    讓助手化整為零不動聲色地拋售。拋完後,他就帶着助手到普陀山旅遊了一個月。因為他知道,下跌也是要有一個過程的。必須剋制自己,避開這個下跌過程。結果一直跌到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真空電子的價格是375元。交易所開業第一天,成交1000多股,他一個人買進了500股。後來漲到500多元,他又拋了。他拋後,真空電子又跌回到370多元。

    後來,許多人都傳説他有背景,知道內幕消息,不然怎麼拿捏這麼精準。楊百萬説:“我哪有背景?我就是讀報分析出來的。”

    這裏特別強調一點:機會大多是讀書看報分析出來的,這是富人思維。曾經有一部暢銷書《窮爸爸富爸爸》,專門解讀富人思維,談這談那講了不少,卻模糊了焦點。什麼是富人思維?就是多讀書多看報,時時處處多留一個心眼。處處留心皆生意,頭腦充實才有機會當富爸爸。

    炒國庫券時,楊百萬就訂了七十多份報刊。這個數字着實令人吃驚,遠遠超過一般單位閲覽室的規模。楊百萬每天讀報分析金融形勢和經濟狀況,尋找新的機會。一個如此有心的人,誰能拿走他的奶酪?
此页面为HK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