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關心代替責罵,用幽默化解尷尬
“至少他沒有瞞著我們在外面亂搞。”這是父母終結惡夢的句點,也是兩代之間善意溝通的起點。
她還是照例起床做早餐,並多為兒子的女友做了一份。四個人歡歡喜喜地享受早餐時,她故意製造幽默說:“看起來,我們將來應該不會有‘婆媳問題’!”用過早餐之後,兒子破天荒主動要求洗碗,在廚房後面小聲地對她說:“媽,您別緊張,我就是帶回來給您挑的,不滿意的話,我可以帶別的回來。”
“你滿意就好!”她無奈地叮嚀兒子,“沒結婚前,不要太早當爸爸喔!”
滿手洗碗精的兒子過來摟著她。“抱一抱!”她想起電視上播映的廣告。抱一抱吧!希望善意的溝通和真情的擁抱,能夠讓代溝真的不見了。
留住幸福的光芒
欺騙或隱瞞的動機,常是因為害怕被責備。
當真愛來時,請敢作敢當,光明坦蕩。
因為,真正的幸福無人能擋。
他完全沒想到過程中有難忍的劇痛,結束後又有難以言喻的輕鬆——
其實,每一種戀情,都可以很健康。
是人與人之間的誤解,才會讓彼此的關係變得不健康。
幸好,我們有“諒解”當作最好的解藥,
讓大家常葆健康。
解開彼此的誤會
因為在科學園區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他一個人在附近租了一幢三房一廳的公寓。一間臥房,一間書房,另一間比較小的房間當儲藏室。由於一次重感冒,連續臥病一個星期,無法上班,母親很掛心,特別從南部趕來,專程提了一隻上好的土雞,打算燉鍋雞湯給他補補身體。
好巧不巧,母親來的那一天,正好也有一位學弟從外縣市來報考科學園區的工作,連著兩天參加筆試與面試,為了吸取學長的經驗,決定在他的居所寄住一宿,理所當然地分享了他的母愛,尤其是那鍋堪稱人間美味的雞湯。事發突然,他用過晚餐之後,做出權宜之計的安排——讓母親睡臥房,學弟睡書房,自己睡客廳的沙發。
長年住鄉下並擔任高中教職的母親習慣早睡早起,十點多就寢。他跟學弟聊天聊到凌晨,出了社會參加工作後難逢知己,愈聊愈起勁。不知提到什麼話題,突然扯到學弟的另一項專長——他懂得中醫的穴道及推拿。
“學長,你的感冒還沒有痊癒,我看啊,盛一桶熱水到書房,你躺下,我用熱毛巾幫你推拿一下,保證一晚好睡,明天上班更有精神。”
“好啊!試試看你的功力。”他照著做了。但是,從來沒有嘗試過推拿的他,完全沒有想到過程中會有難忍的劇痛,結束後又有難以言喻的輕鬆。不論劇痛或輕鬆,都反映在他發出“啊!”“喔!”“呀!”的叫聲裡。
◎信任的基礎和互動的溝通,解開彼此的誤會
隔天早晨醒來,母親已經先離開了。桌上除了留下煮好的早餐,還有一張紙條:
我搭第一班火車,趕回去給學生上課。祝你們健康!
男生愛女生,會更健康。
母字
他看著字條,過了好幾分鐘才哭笑不得地意會過來,母親究竟是誤會了什麼事。不過,這種事對生性保守的中國家庭來說,好像也很難解釋清楚,不是嗎?過了幾天,他告訴我:“我只好打電話告訴我媽:‘我很健康啦!別擔心。’”我們在電話中大笑。未婚的“老男人”,總是比較容易令人“瞎操心”,此為一例。
其實,每一種戀情,都可以很健康。是人與人之間的誤解,才會讓彼此的關係變得不健康。幸好,我們有“諒解”當作最好的解藥,讓大家常葆健康。
留住幸福的光芒
有任何誤會,都要想辦法溝通清楚;
尤其,親人之間更不要因為一時的誤會產生心結。
她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憤恨地轉身,說:“我不要你了!”——
孩童時害怕被遺棄的經驗,
在成年以後變成尋求婚外情的動機。
一個被父或母遺棄的孩子,
長大後可能以拈花惹草或其他更嚴重的舉動,
重複外遇的破壞性行為。
繞過公園裡花木扶疏的小徑,一對母子對峙,僵持在巨石浮雕旁。
“不準哭,聽到沒有!”年輕的媽媽顯然已經快要失去耐性。
“哇——”身上還穿著幼稚園圍兜兜的小男孩,哭得更大聲了。
“再哭,再哭,”他的媽媽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憤恨地轉身,快步走開之前,丟下一句話:“我不要你了!”
原以為,她只是做做樣子、嚇唬孩子;沒想到她像是玩真的似的,頭也不回愈走愈遠,消失在孩子視線之外。
看上去,男孩差不多隻有三四歲,脾氣很倔強,想來是有他媽媽的遺傳。他生氣地將小書包丟在一旁,索性坐在原地嚎啕大哭。
我很不忍心,上前要去將他扶起來,男孩卻很有警覺性地摔開,以驚天動地的哭功,整個人伏在地面上。
即使如此,他的媽媽還是沒有過來,只是遠遠地站在公園出口,一副“我看你還能怎麼樣”的姿勢,兩個人耗在那兒……
無疑地,這小男孩很不好帶,而想必大人也有她難以應付的生活壓力,所以雙方面的互動十分艱難,這是現代親子關係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