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華人文學 > 《要把金針度與人》在線閱讀 > 語文學類

語文學類

    許慎:《說文》

    許慎(約五八~一四七),字叔重,河南郾城人。他是漢朝的古文學家,以博通經籍聞名,大家推服他,稱他做"五經無雙"。許慎在公元一○○年左右,完成了一部書——《說文》。這書本是打筆仗的書,是用來駁斥今文學家解經的說法的,不料書中對中國文字的整理,顯出了它的另一層意義。從此以後,它就成為中國第一部以偏旁編排的字典了。

    《說文》全書分三十卷,五四○部,共收九三五三字。它決定了兩千年中文字典的形式,同時在文字學、語義學等方面,又有著最具影響力的功勞。許慎寫這部書的重點、在說朋為什麼一個字要那樣寫,他要找出每個字的原始意義,再從原始意義上說明它那樣寫的理由。就這樣的,這書收存了小篆和晚周的許多文字,使我們可以溯源尋根,從而解決進入古典的許多問題。

    《說文》就是《說文解字》,它的真正的價值,直到清朝才被認定出來。其中以段玉裁、桂馥、朱駿聲、王筠等學人功勞最大。丁福保彙集歷代注家於各字之下,成《說文解字詁林》一書,最方便實用。

    陳彭年等:《大宋重修廣韻》

    文字學在中國古代叫"小學",因為讀經書要先識字,所以叫"小學"。"小學"分兩大類:一類是字義,一類是字用(字和辭的聯綴用法)。字義中有一個附庸,就是"音韻"。在傳統中,"小學"是"經學"的附庸,"音韻學"是"小學"的附庸。中國字典有三類編法,從意義上分類的,有"爾雅"、"方言"、"釋名";從字形上分類的,有《說文》、《玉篇》;從讀音上分類的,有《切韻》、《集韻》、《廣韻》。

    《廣韻》原為隋朝陸法言所著,宋朝陳彭年、丘雍等花了五年工夫重修的,全名叫《大宋重修廣韻》,它是世界上最早也最完整的一部"聲音的書"。

    《廣韻》共五卷,分二○六部,收了二萬六千一百九十四個字。它把每個字都先說明意義,再註上聲音,然後把許多同音字,排成一組,放在後面。它收的字,超過《說文》、《字林》、《玉篇》等書,所以它是宋朝以來的最通用的一部字典(後來的《康熙字典》收了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字,字更多了)。

    《廣韻》的另一價值在它保存了魏晉以來的許多古音,在對中文溯源尋根上,很有幫助。

    馬建忠:《馬氏文通》

    馬建忠(一八四四~一九○○),字眉叔,江蘇丹徒人。他年輕時候,憤外患日深,乃專究西學,派赴西洋各國使館學習洋務,提出有關洋務運動的種種意見,很得李鴻章的賞識。此後在洋務上、在朝鮮事件上,他都有很大的功勞。

    《清史稿》記馬建忠說:

    建忠博學,善古文辭,尤精歐文,自英、法現行文字以至希臘、拉丁古文,無不兼通。以泰西各國皆有學文程式之書,中文經籍雖皆有規矩隱寓其中,特無有為之比擬而揭示之,遂使學者論文困於句解,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乃發憤創為《文通》一書,因西文已有之規矩,於經籍中求其所同所不同者,典證繁引,以確知中文義例之所在,務令學者明所區別,而後施之子文,各得其當,不唯執筆學為古文詞有左宜右有之妙,即學泰西古今一切文學,亦不難精求而會通焉。書出,學者皆稱其精,推為古今特創之作。這就是中國第一部文法書的由來。

    馬建忠另有《適可齋記言記行》一書,記錄他救國的言論和為國家辛勤的日記。他在五十六歲時,為李鴻章連夜翻譯俄國七千字的來電,突然熱症死去。而他的哥哥馬相伯(《馬氏文通》的合著者),卻活了一百歲。
此页面为TW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HK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