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外國文學 > 《門閥亂:且說魏晉南北朝》在線閱讀 > 第三十一章 劉備含恨而逝

第三十一章 劉備含恨而逝

    巴之西部派出的急使來到。“車騎將軍軍營都督派人前來急報。”

    擔任傳達任務的將校如此報告。

    聽到這句話的劉備,臉色霍然大變。

    “莫非張飛被人殺了?”

    都督是將軍的次官。車騎將軍張飛是事必躬親的人,斷不可能出現以次官名義向皇帝報告的事,因此,“都督派人前來急報”,表示是張飛發生了什麼異變。劉備立即揣測張飛遭遇橫禍,這是完全合乎邏輯的事情。而劉備於聽取報告之前,已猜測到張飛所遭遇的橫禍以“被殺”的可能性最大。

    很早以前,劉備就常對張飛說:你刑殺過多。還有,你幾乎每天都在鞭打兵卒,這一點,要有所剋制才行,否則,早晚會因此惹禍的。

    張飛卻把劉備的話當做耳邊風:不會的啦!

    “我的揣測果然沒錯……”聽完報告後,劉備一邊心裡呢喃,一邊垂頭喪氣,接連喪失了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這一年劉備剛滿花甲,歃血為盟的義弟們先後離他而去——這一點,使他深深感受到年老體衰的自己也已英雄白頭。

    張飛之死發生於劉備登基後才三個月的蜀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這一年,劉備不顧群臣反對,為了準備替關羽復仇而忙到年底。

    年剛過,劉備就沿長江而下,過三峽之險,進兵到夷陵。夷陵是今日的湖北省宜昌市。

    迎擊他的吳之前線指揮官是新人陸遜。面對沿長江分南北兩路來攻的蜀軍,他採取徹底的無抵抗作戰。敵軍攻來他就退,這是他的作戰方式。

    面對這樣的敵人,劉備越進軍就越感到寒心。

    順流而攻,雖於攻擊時極為有利,但一旦撤退,就會變為不利。撤退時溯河而上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劉備也是身歷百戰的武將,知道打仗不是兀自前進就可以,其間也有非撤退不可的時候,何況在他的紀錄中,打敗仗的經驗遠較打勝仗的經驗多。

    “好!快建造木柵!”

    劉備下了這道命令。

    他建造了由巫峽到夷陵綿延一百數十公里遠的木柵,目的在於不使過分延伸的守備線受到突襲而寸斷。

    “好極了!劉備幹出傻事了!”

    看到長龍般的木柵時,陸遜高興得叫了起來。木柵確實有利於阻擋敵擊,但攻擊不一定要用兵啊!倘若使用火攻戰術,結果將會如何?全線不是會陷於一片火海嗎!?

    “叫全軍將兵每人各帶一支火把!”

    陸遜下了這道命令。

    綿長的木柵,開始四處著火。

    戰爭中,縱使自己部署範圍內的戰事不利,但倘若別處友軍已佔優勢,還可以維持士氣於不墜——這是戰爭的一般情形。而眼前的情況是,無處不在起火,這似乎意味著劉備軍已經沒有希望了。

    觸目皆是火苗,蜀軍頓時意氣沮喪,鬥志全失。結果蜀軍慘敗。劉備遺棄在馬鞍山數萬陣亡人員,落荒而逃,最後逃至白帝城落腳。

    吳軍乘勝追擊,燒燬蜀軍舟船,無數死屍棄於長江,水流為之阻絕。

    劉備因個人情感的衝動,發起這場為關羽復仇的戰爭,結果落到慘敗收場。可見打仗若不能持著冷靜態度的話,是絕不可能獲勝的。

    襄陽馬氏五兄弟中,都認為最傑出的馬良也以蜀軍部將身份,壯烈犧牲。馬氏兄弟都很優秀,而人們的評語是:“其中白眉最為傑出。”馬良的眉毛,一部分是白色的。中國人到現在還稱呼在一群優異者當中最優者為“白眉”。其典故即來自馬良。

    蜀軍夷陵大敗是在公元222年六月。劉備將避居的白帝城改名為永安,並在這個地方住了下來。此舉與其說是為了等待時機,毋寧說是為了療養創傷。

    避居白帝城的傷心皇帝劉備,得了重病。由於高燒而滿身大汗的他,日夜不停地呻吟著。

    “關羽……張飛……”

    他常在囈語中不斷呼叫已去世的結拜兄弟。

    劉備近臣壓低聲音,相互囁嚅道:

    “做鬼作祟也應該找敵人,怎麼出現到皇上面前呢?這兩個人雖然會打仗,卻實在沒有頭腦……”

    又是新年。這是魏黃初四年,蜀章武三年,公元223年。臥病在床的劉備道:

    “請孔明來。”

    丞相諸葛孔明這時正在成都輔佐皇太子劉禪。皇帝劉備請孔明前來,一定是知道自己的死期不遠,有意以後事相托。群臣拭著眼淚,悄悄相覷。

    孔明於二月間來到白帝城。

    劉備是在這一年的四月二十四日崩逝的。於此之前,孔明在白帝城滯留了兩個月,劉備利用這段時間,將後事託交予他。

    “卿之才華十倍於曹丕,相信定能完成漢之復興大業。倘若吾子值得輔佐,希望卿能妥善照顧,若認為沒有這個價值,盼望由卿取代他君臨蜀國。”

    劉備如此說道。

    倘若認為我兒不成材,希望由你取而代之——這樣的遺言可謂空前絕後。劉備對孔明信賴之深,由此可見。

    對此,孔明潸然流淚,道:

    “臣唯有鞠躬盡瘁,粉身碎骨,盡忠為國,死而後已。”

    劉備於臨終前喚來兒子劉禪和劉永到病榻前,囑咐道:

    “為父死後,你們要把丞相當做父親,任何事情都要和丞相商量,得到指示後,才可以做。”

    劉禪五月即位,年僅十七歲。但年輕不是問題,問題在於這個少年的天賦實在令人不敢領教。劉備之所以對孔明說“若認為沒有這個價值,盼望由卿取而代之”,可說是早已看出這個兒子不成材的緣故。

    丞相諸葛孔明留下中都護李嚴於改名為永安的白帝城,自己則奉劉備靈柩返回蜀之成都。元號再改為建興。

    回到成都後的孔明,首要之務是與吳恢復友好。赤壁戰後,雖然有過一些爭執,蜀與吳總算一直保持著同盟關係。這個關係後來破裂,對此雙方各有說辭,不過主要還是因為關羽的頑固性格。後來劉備發動有勇無謀的為關羽復仇之戰,更使雙方關係惡化。

    這麼大的罅隙,非設法彌補不可。

    劉備死後,蜀之外交方針一下子轉變為“親吳、反魏”。實際上等於是迴歸原點。

    然而,兩者之間曾動過干戈,彼此戰到屍橫遍野的程度,因此,恢復友好關係談何容易。在這一點上,需要付出較大努力的,自然是先破壞友好關係的蜀。

    諸葛孔明起用一個叫鄧芝的人,讓他專責擔任與吳之間的外交問題。鄧芝經過多次往返兩國之後,終於成功地說服吳之孫權。

    由於北方有魏這麼一個超級大國,為了要能夠與之抗衡,蜀吳結盟,毋寧是自然趨勢。而這件事情,現在卻費了很大的努力才做到,蜀派鄧芝訪吳,吳則遣張溫至蜀。

    與北方巨人魏對峙時,蜀吳雙方利害問題一致,然而,針對南方問題時,兩者的見解卻又迥異。蜀之南方一旦得到安定,原來就不甚安定的吳對交州(廣東、廣西、越南北部)之支配,就有可能產生動搖。

    吳遂一隻手與蜀握手言歡,另一隻手則煽動蜀的南部少數民族起而造反生事。

    蜀的南部——今日雲南、貴州、廣西一帶——有許多非漢族的少數民族,他們之中主要是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瑤族等,每一個部族都有自己的頭目,其中尤以雍闓、孟獲、朱褒、高定元等人最為頑強。

    吳唆使雍闓殺害當地太守正昂,此外,抓住也是太守的張裔,並且將之送到吳。這背後有蜀之同盟者吳在操縱,乃當然之事。

    蜀自然也明白這一點。但丞相諸葛孔明不願於皇帝劉備甫去世的這個時候大動干戈,也體認到與吳維持聯繫的重要性,因而咬緊牙關,不派兵討伐。夷陵所受的嚴重創傷,迄今尚未痊癒,現在必須盡一切努力,充實內政。孔明僅閉鎖雲關,而未有進一步之舉措。

    蜀南方的少數民族,當時被稱為“西南夷”。如前所述,煽動西南夷的是吳,但他們並未直接插手。以長江沿岸為基地的吳,不可能伸出觸角到遙遠的蜀之南方。

    實際上,這些擾亂工作都是通過交州之主士燮進行的。士家於王莽時代,因躲避戰禍移住廣東,於此地已是雄霸兩百多年的豪族。但依據亂世慣例,任何勢力都得有所歸屬,因此表面上臣服於吳,實質上是保持半獨立狀態的。

    西南夷首領中也有頭腦極為優秀的人物。有一個人因豪勇而馳名遠近,這個人實際上也是智謀之王。

    ——怎麼可以讓士燮之輩跳梁呢!

    這個人仔細分析各國狀態後,有此感慨。

    他的名字叫孟獲。

    交州士家只是一個小勢力而已,真正在上主導的是吳,而蜀與吳是對等的大勢力,倘若蜀有意動干戈,交州士家根本不堪一擊。何況西南夷居住地區,與蜀之據地較為接近,蜀遲早會整頓軍備,打開雲關南下而來。到時候,交州真的會派援軍前來嗎?

    ——不可能!

    半獨立的士家,斷不可能派出援軍,而使自己的基地陷於真空狀態。倘若如此,被他們奉為主子的吳,大有可能派遣大軍佔領交州。吳要的是直屬版圖,而不是半獨立勢力的藩屬。

    交州以及在其背後的吳都不能依靠,在此情形之下,該如何是好呢?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非常簡單。即:再度臣屬於蜀。

    但對交州的擾亂工作已經相當深入,受到士家煽動的西南夷人,對蜀漢的敵愾意識相當高昂。因此,說服各部族歸降蜀漢將是難中之難。

    “不如親自跑一趟,當面說吧!”

    有此決心的孟獲,遂悄悄前往,要求會晤丞相諸葛孔明。

    “我有意思歸降,但眼前情勢是辦不到的,受了士家煽動的各部族,都甚為小覷蜀的武力,這時倘若開口忠言逆耳要向蜀投降,一定會被大家恥笑怯懦的。”孟獲道。

    “那該如何是好呢?”孔明問道。

    “蜀軍應該獲得壓倒性勝利。蜀必須要以實際行動表現其武力的強盛,好讓那些頑固分子心服口服才行。為了如此,希望蜀能有一次實力以上的發揮。”

    “是嗎?”諸葛孔明頷首道,“那我們一起來討論作戰方法,如何?”

    實際上,孔明很清楚孟獲秘密來訪的目的——孟獲是來建議打一次事先套好的戰爭。蜀遲早會發動南征之戰,到時候,除非蜀徹底打敗西南夷軍隊,否則各部族首長是絕不會甘心向蜀臣服的。因此,先訂定作戰細節,雙方依此細節打仗,而故意使蜀獲得壓倒性勝利。反正真正打起仗來也會被打敗,採取這個方法則較能減少損失。

    “請多指教。”

    孟獲從懷中取出地圖來。

    “孟兄——”孔明凝視對方的臉,片刻後道,“我一直認為你只是個勇猛的悍將,沒想到你更是個相當出色的智將嘛!”

    “不敢當。”孟獲謙讓。

    劉備死後二年——建興三年(公元225年)三月,諸葛孔明親自率領南征軍隊攻打西南夷。五月,渡瀘水。

    此時,西南夷內部起了紛爭,總帥雍闓被殺,其位由孟獲接替。

    戰鬥終於開始。西南夷於初次交鋒一役大敗,孟獲成為俘虜。孔明帶著孟獲參觀自己佈陣的情形後,將他釋放。

    “我看過他們的佈陣情形,這次交鋒絕不會輸!”

    孟獲再度挑戰,結果又被打敗,再度成為俘虜。孔明又釋放了他。

    最後,這次戰爭在孟獲被“七縱七擒”的情形之下,西南夷徹底臣服。

    “你是有天威的人,我們再也不敢造反了。”

    孟獲最後如此對孔明發誓。身歷這次戰役的各部族首長,再也沒有人敢對向蜀投降之事提出異議了。
此页面为TW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HK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