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華人文學 > 《你若安好便是晴》在線閱讀 > 第六卷 人生聚散兩依依 此消彼長

第六卷 人生聚散兩依依 此消彼長

    此消彼長

    也許我們都將有這樣的體會,小的時候會覺得日子太緩慢,總期待自己可以長大,至少長到可以站在窗臺看一盆花開的過程,可以站在樹藤下采到一串青澀的葡萄。可真的長大了,卻覺得流年似水,只一個轉身,就遠離了那個純真多夢的年代,為了生活而奔忙於紅塵深處。再老一些,彷彿一夜間就滿頭白髮,而回想過往,就像劃了一根火柴,只消剎那,便將一生的光陰給燃燒殆盡。

    無題

    什麼時候再能有那一片靜;

    溶溶在春風中立著,

    面對著山,面對著小河流?

    什麼時候還能那樣

    滿掬著希望;

    披拂新綠,耳語似的詩思,

    登上城樓,更聽那一聲鐘響?

    什麼時候,又什麼時候,

    心才真能懂得

    這時間的距離;

    山河的年歲;

    昨天的靜,鐘聲

    昨天的人

    怎樣又在今天裡劃下一道影!

    林徽因的詩,彷彿無需詢問山河的年歲,她的心總能守住春天,守住那片綠意。我們都知道,奼紫嫣紅的春光固然賞心悅目,卻也抵不過四季流轉,該開幕時總會開幕,該散場終要散場。但我們的心靈可以栽種一株菩提,四季常青。林徽因是這樣的聰慧,她讓自己漫步在車水馬龍的塵世,而靈魂像一隻青鳥,棲息在春天爛漫的枝頭。所以她的生命裡儘管亦有許多的殘缺,而我們看到的則是花好月圓。

    任憑時光飛逝,物轉星移,林徽因的光年裡桃花依舊笑看春風。

    也許是我們太過忙碌,忽略了嘈雜的街市也會有清新的風景,又或許是我們在修煉的過程中,總是欠缺了一些什麼重要的片段。或許,人生需要留白,殘荷缺月也是一種美麗,粗茶淡飯也是一種幸福。生活原本就不是乞討,所以無論日子過得多麼窘迫,都要從容地走下去,不辜負一世韶光。

    一九四九年,北平解放,四十五歲的林徽因被聘為清華大學建築系一級教授。此時的她,就像一朵絢爛的晚雲,在落日的河岸綻放出琉璃的光彩。硝煙散去的天空重見當年明月,那些隱蔽的星辰又開始遵循各自的星相有了新的排列。而那些逝去的人就像流星一樣隕落,剎那光芒之後,便無聲無息。活著的人亦不必為他們的辭世做深情的告別,因為過奈何橋也不能蜂擁而至,亦有早晚之分。

    對於林徽因來說,她的事業如日當空,而生命卻開始走向黃昏,有一天將伴隨夕陽墜落。其實四十五歲,對於一個成熟女性性來說,該是進入人生最鼎盛的季節。可我們分明看到她優雅的背影帶著一種難言的瘦瘠。倘若沒有舊疾纏身,她該美得像一杯甘醇的陳年佳釀,經久耐品,芬芳醉人。但浮世清歡,終如夢幻泡影,人生一世,一定會有些什麼是可以永遠留住的。事業的萬丈榮光雖會消散,但那些定格在歷史書頁裡的成就與輝煌則是永恆。

    這一年,政協籌委會決定把國徽設計任務交給清華大學和中央美院。清華大學由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朱暢中等七人參加設計工作。如若不是看著她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付出的努力,我們真的不會相信,一個寫下人間四月天的柔弱女子會擁有這等至高的榮耀。設計國徽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而林徽因卻在諸多學術專家中脫穎而出,當是巾幗不讓鬚眉。

    閱讀一個人,或許只需三五日,而深入瞭解一個人,需要多久?如若只讀林徽因的詩,我們腦海裡浮現的則會是一個清秀娉婷的女子,應該沒有一絲鋒芒與睿智,有的只是輕靈與典雅。她應該柔軟而不堅決,出塵而不染煙火,這樣的女子當養在深閨,與花草為鄰,與詩書作伴。然而一切都不是我們想象的那般,她愛煙火人間,渴慕與世俗為伍,願為事業獻身。正因為有心如此,所以她才會更加出類拔萃,如中天皓月那般澄澈清明。

    這個好強的女子帶病鑽研國徽設計,每日廢寢忘食,極度消耗體力。以她的個性,決不會輕易讓自己倒下,就算讓她預支將來的年光,減去壽命,亦在所不惜。對於林徽因來說,這一生雖獲得無數榮耀,但設計國徽則是其他任何物事都無法取代的尊榮。她必須全力以赴,就像在浩瀚的蒼穹尋找那顆明亮的星子,在無垠的碧海尋找那朵璀璨的浪花,在萬木的叢林尋找那一樹偉岸的青松。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同等的收穫,但是辛勤耕耘總是會有回報。次年,歷經三個多月的努力,清華大學和中央美院設計的國徽圖案完成,並在中南海懷仁堂評選。經周總理廣泛徵求意見,清華小組設計圖案以佈局嚴謹、構圖莊重而中選。這則消息帶給林徽因莫大的喜悅,如此成果,給她本就燦爛的人生再添一抹華彩。林徽因所做的一切努力,沒有絲毫為了名利,她只希望有一天細數一生歷程,走過的都是無悔。

    這一年六月二十三日,林徽因被特邀參加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九月三十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發佈國徽圖案命令。對於林徽因來說,也算是塵埃落定,此次設計是她人生的又一圓滿。是年,林徽因被任命為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兼工程師,提出修建城牆公園設想。這就是林徽因,像繁花一樣在枝頭綻放,遲遲不肯凋謝。又或許,根本就還沒有到凋謝的時候,是我們過於平凡,所以才會如此一次次以仰望的姿態看她。

    一個庸常的人渴望的是這樣的高度,懼怕的亦是這樣的高度。因為平庸,與這些高度註定無緣,而那些習慣了在雲端的人早已可以泰然自若、俯看眾生、心存平和。只是高處難免不勝寒,再如意的人生也是此消彼長。繁華之後是落寞,鼎盛之後是消亡。萬物都要遵循自然規律,生死榮枯,半點不由人。

    其實我們何嘗不知,每個人的性格都是懦弱與勇敢交織。在悲喜難測的日子裡,又怎麼可以做到盡善盡美。既知一切空幻,又何須在乎眾生來去,何必計較浮名得失。我始終相信,這一生的旅程冥冥中自有某種生靈在指引你我。我更加相信,無論這一路我們收穫了多少,等到圓滿之日,一切都將拋棄。

    所以,許多看似擁有的,其實未必真的擁有。那些看似離去的,其實未必真的離開。倘若因果真有定數,有朝一日,該忘記的都要忘記,該重逢的還會重逢。只不過歲月亂雲飛渡,那時候或許已經換過另一種方式,另一份心境。而信步尋夢的人,在擁擠的塵路上相遇,也許陌生,也許熟悉;也許相依,也許背離。
此页面为TW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HK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