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面的情節要好好琢磨一下了,阿草發現斷更的一個好處,能時不時想想情節,寫起來就快很多,呵呵,當然,這次不會斷更了,大家放心。)
在回去京師長安的一路上,隨著戰報往來,以及張培賢,杜山虎的奏摺內容陸續送過來,趙石對這次戰事的前前後後也越加的清晰了……
細細考量,其實便不難發現,此次秦軍東出虎牢,與其說是進攻,其實看上去更像是一次試探。
而張培賢之所以吃虧,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並不能全然怪責河洛各部將領無能。
如果非要深究就裡的話,此戰失利的緣由,最終還在他的身上。
這可並非瞎話,自成武二年,實際上是自成武元年開始,大秦東征西討,戰事就從未停歇過。
征伐河東,北上草原,到了成武五年,又舉兵滅夏,到了成武六年,西北的戰事也沒停下來,在敦煌古道的沙漠中,祁連山沿麓,秦軍還一直在清剿党項餘孽。
而這些戰爭,其實都是在他的主導之下進行的……
河東之戰,揮兵二十餘萬,北上草原,雖然他帶的都是騎軍,但兩三年下來,無論糧草還是人力物力,耗費實也是不計其數。
到成武五年滅夏,秦川南北兩路,加上蜀中各處的殿前司禁軍,蜀中蠻族,吐蕃人馬,大軍近四十萬人揮兵西向。這才一戰滅夏。
大秦國力越加強盛不假。但這五年的戰事下來。其實也應該緩一緩了。
而河洛大軍的這次戰事,其實正是隱隱受了這些年戰事的拖累,才致如此失利。
河東百戰之軍,已經有些疲乏,八百里秦川上的殿前司禁軍,經歷了滅夏之戰,又要駐守西北各處,能抽調出來的也不多了。
所以。朝廷對這次戰事的支持,只能維持在糧草輜重的供應上,並不能全力進行中原戰事,最終,河中,河洛大軍看上去人馬眾多,氣勢也盛,實際上,兵員並不充足,根本不太可能對後周這樣雄踞中原腹地的大國造成太大的威脅。
而當河洛大軍的糧道受到威脅的時候。其實也就註定了這場戰事的結果。
想明白這些,趙石也只能暗自搖頭自嘲。還是眼光不夠開闊,領兵打仗他還算稱職,但作為朝廷樞密副使,他還遠遠不夠格……
之前沒人能看到這些嗎?趙石肯定不信,朝堂重臣們,一個個都是人老成精,只不過是將這樣那樣的擔憂放在心裡,沒人說出來罷了。
而河中杜山虎,河洛張培賢求戰心切,讓他們等上兩到三年?那純屬是開玩笑,驕兵悍將們會幹出什麼來,趙石不用想就知道。
擅自開戰的罪名雖然不輕,但大將身在軍前,能用的手段太多了,朝廷想要阻止,又談何容易?
當然,這裡面未嘗沒有僥倖之心在作祟,大秦這些年連戰連勝,恐怕不止軍中將士有著自信,大部分的朝堂重臣們,估摸著也覺得,大秦兵鋒所指,應該所向披靡才對。
就算是他自己,之前其實也覺得,即便不勝,也當無憂才對。
想清楚這些關節,趙石也就徹底放鬆了下來,甚至對官場的學問又有所領悟,當個庸官很容易,什麼事情都不攙和,犯錯的機會便小的多,要不古人怎麼有那麼一句話,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呢,正經的庸官思維。
想想如今朝堂上的大臣們焦頭爛額的樣子,趙石多少有點幸災樂禍……
所以,他也就不急著回京了,在慶陽呆了些時日,而從慶陽回到秦州的時候,已經來到九月初。
在秦州再次受到秦州趙氏的熱情款待,不管河南那邊打成什麼樣子,在西邊這些地方,看不出多大的異樣,亂世當中,百姓的承受力明顯要堅韌許多。
戰爭是勝了還是敗了,對於秦川腹地的百姓來說,都沒有讓自家人吃飽穿暖來的重要……
說實話,自景興年間便開始的戰爭,給大秦腹地的百姓帶來了一些負擔,但相比較而言,無論是八百里秦川,還是蜀中,甚或於河中河東,百姓們漸漸都安穩了下來,家中也開始有了餘錢,變得富裕了起來。
逢到年節,各處地方都也日漸繁華,可見,大秦在富強的道路上一直沒有停下步伐。
國盛則民強,民富則國興,這是自古以來顛倒不破的道理。
太子李珀活潑了一路,在吐蕃那裡轉了一圈都沒事,回來的時候卻是終於染上了風寒,拖著鼻涕躲進了車輦當中,再也不露面了……
到了秦州,更是讓秦州上下慌了手腳,每日裡都是一群大夫圍著,噓寒問暖者不計其數。
本來,趙石也樂於藉此在秦州多呆些時日,甚至他打算回去鞏義瞧瞧,上次回去,弄的頗不愉快,姐姐一家還在鞏義待著,別有哪個膽上生毛的傢伙找他們麻煩,再者,他也有心將老父的墳頭挪到長安去,省的老孃天天惦記沒有香火奉上。
不過,他這裡想的到是挺好,但剛在秦州呆了兩日,朝廷急信便到了秦州。
這次又聽到了皇帝陛下的口諭,意思只有一個,命晉國公,大將軍趙石火速回京,不得在沿途耽擱。
口諭很有些不客氣,顯然,對於趙石在吐蕃呆了半年,又在路上故意拖延之舉十分不滿……
當然,皇帝陛下惱火也是正常的,因為另外一件大事發生了。
大秦成武六年冬,遼東探報終於到了大秦京師長安,金帝率金國群臣遠走遼東深處,疑是去了高麗。
如果消息屬實的話,那也就意味著……曾經雄踞北地近百載的金國……亡了……
大秦上下,一時失聲,北地金國,曾經擁兵百餘萬,驅草原諸族,如驅牲畜,與黃河南岸的大秦,後周交鋒數十載,壓的後周幾乎年年納貢歲歲稱臣,也將大秦壓在潼關一線,不得稍有動彈。
十幾年間,大秦費盡心機,相攻多年,才打下了河中河東,還要時刻防備其反撲。
而今,這樣一個北地大國,悄無聲息間竟然亡了,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不過震驚之後,臣子們立即興奮了起來,河南戰事的種種,也被暫時拋去了一邊兒,皇帝陛下的龍案之上,多了許多奏章,全是建言立即出兵,越過太行北徑,收復遼東的……
甚至於,一些兵部和樞密院的大臣,也都支持此舉,更有甚者,想著收復遼東之後,河東河中兵馬齊集,可以順勢攻伐河北,誅滅大秦叛臣李任權於河北境內。
看似有著道理,但只要深想一下,這卻都是些激動過頭的胡言亂語罷了。
金國怎麼亡的,為什麼就突然亡了?
對遼東消息並非一無所知的大秦朝臣們,只要稍微深想一下就能找出原因。
失去了河中河東的金國,已去了半壁江山,之後又有外間將領專權,割據之勢已成。
到了這個地步,金國其實已經只剩下了一口氣罷了,而給金國最後一擊的,不用問,便是東北的蒙古諸部了。
自與大秦爭鋒失利,金國龜縮回了太行山以東,他們便開始面對東北草原胡人的劫掠……
而現在,窮途末路的金國,終於亡了,消息來的很突然,但也好像理所當然。
就像當年契丹人建立的遼國,也不是悄無聲息間,便被女真人給滅了?
如果說金國驟亡還讓人震驚唏噓之餘,還有驚喜存在的話,接下來送到長安的探報就不那麼令人愉快了。
大秦叛將,金國南京兵馬提調李任權再次乾淨利落的轉換門庭,降了後周,封王,領河北以及山東北路各路兵馬總管之職,樞密副使,加太子少保。
這位大秦叛將也順便戴實了自己三姓家奴的帽子。
這個消息對大秦自然不是那麼美好,不過也算有所預料吧,畢竟河南戰事當中,李任權出兵聯周抗秦,已經有了先兆,如今不過是更進一步而已。
至於李任權降周這件事本身來說,也好理解,一次正經的政治交易罷了,不必細述。
皇帝陛下今年已經聽了太多的壞消息,心情自然可想而知,趙石不知道的是,皇帝陛下大怒之下,已經以內衙不堪驅用為由,而廢內衙,轉而欲要命人另起爐灶,以探各處緊要軍情……
只是這事皇帝陛下還沒有定計,需要跟心腹之人細細商量而已。
作為皇帝陛下最信重之人,大將軍趙石此時卻不在京師,已經在外邊逍遙的過了多半年,這實在讓皇帝陛下忍無可忍,終於發了脾氣。
於是,趙石終於徹底結束了這次頗為輕鬆愉快的旅程,撇下了聽到趙石要先自回京的消息,目光便變得頗為幽怨的太子殿下,帶著親兵護衛們,在凜冽的寒風當中,以拼命的架勢,宿夜不停,急急趕回了京師長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