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 > 言情小说 > 《欲(尘埃腾飞)》在线阅读 > 第21~22节

第21~22节

    艾米:尘埃腾飞(21)

    滕教授家打的是“卫生麻将”,不带彩的,只用一副扑克牌记账,但滕父滕母滕妻都像是在赌钱赌米一样,不知道有多较真,不仅出牌时精雕细琢,算分时也斤斤计较,三个人经常为了张把两张牌争得面红耳赤,一副“麻将桌上无父子”的架势。

    陈霭在国内很少打麻将,但也不是完全不会,她其实是个很爱玩的人,以前读大学时跟班上男生打扑克牌,也曾一打一通宵。但她对麻将一直有惧怕心理,觉得是赌博,怕上瘾,再加上当医生也挺累的,又有孩子家庭拖着,她麻将玩得不多,属于理论上都懂,但手法上不熟悉那种。

    但她天生有玩牌的细胞,又有麻将底子在那里,缺的就是实践。一旦有了实践,玩牌的天分和从前的底子就都派上了用场,她很快就学会了滕家的玩法,而且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她见另外三人都那么较真,觉得有点好笑,不就是几张扑克牌吗?输了赢了有什么区别?终归是滕家的扑克牌,陈某又不会带走一张,所以她打牌只拿出六七成劲头,很少“胡牌”,有时还“放铳”,免得滕家三口子心理上不平衡。

    玩到十点左右,陈霭说该回去了,但其他三人人正在兴头上,不让她这么早就回去,于是继续玩。到了十二点钟,陈霭坚决不肯再玩了,说明天要上班,今天得早点休息。

    滕妻建议说:“再玩会,今晚就住我家—”

    陈霭不肯,幸好滕母也累了,宣布“今天到此为止”,另两个只好作罢。

    滕妻把丈夫叫来:“陈大夫不肯玩了,我留她住下,她也不肯,你送她回去吧。”

    滕教授说:“行,我送她回去。”然后对陈霭说,“我们走吧。”

    车开动之后,滕教授抱歉说:“对不起,把你拖到这么晚—”

    “没事,我才应该道歉,在你们家打搅了一整天—”

    “怎么能说是打搅呢?你是我请来的客人,又帮我们做了这么好吃的炸酱面,还陪我家人打牌,我感激都来不及呢,欢迎你以后经常来玩—”

    陈霭本来有点害怕去滕教授家,怕惹出麻烦。但经过了今天这事,她觉得滕夫人并不像小杜说的那么爱吃醋,给人的感觉是爱玩,但心胸不狭窄,甚至有点大大咧咧的,不像是个为了一点小事就闹上门去的妒妇。

    “行!”陈霭爽快地答应下来,并由衷地赞扬说,“你夫人真不简单,打两份工—”

    “她根本用不着打两份工,区图书馆那份工—时间又长工资又低—-”

    “她能找到两份工也不简单呀!看来她专业选得好,这么好找工—”

    “不好找工我就不会逼着她学这个专业了—“

    “是你逼着她学的?“

    “我不逼她,她会去读书?她这人从来就不爱读书,也不会读书,读不进去—-”

    “你别替滕师母谦虚了,人家是G大外语系的,不会读书怎么能考上G大?”

    “她哪里是考进去的?是工农兵大学生。我才是正儿八经考进去的—”

    “噢—那你们两人—是同学?”

    “不是一届的,她比我早几届,但我们都留了校,分在一个教研室,我们系的书记很喜欢她,亲自做的媒—”

    “你们学外语的,最浪漫了,还兴—靠人做媒?”

    “那时根本不懂爱情,也没见过多少女性,就是年龄到了,该成家了,对异性也有兴趣了,又是系领导来保媒,就那么成了。”

    “她年轻时一定很—漂亮吧?”

    “呵呵,据说是她那届的系花,那时的标准嘛—”滕教授似乎不愿意多谈当年在国内的那本经,一下跳回了美国,“到美国之后,我建议她读点书,她像我在要她的命一样,说什么都不肯读书,我嘴皮子都磨破了,就是说不动她—”

    “是吗?那她最后怎么还是去读了?”

    “最后是在我的威胁下才去读的—”

    “威胁?”

    “是啊,我说如果她不去读书,我就跟她离婚,她才勉强答应去读书—”

    陈霭虽然不是居委会主任,但因为一直被人当工会干部看待,也接待过不少闹矛盾的夫妻,都是来向她诉苦抱怨的,久而久之,她摸出了一个规律:人家夫妻之间互相抱怨是可以的,但你一个外人千万不要火上加油,不然的话,人家两口子抱怨完了,还是一家人,但你说了什么,都被人家在枕头上传给对方了,到时候夫妻双方都恨你。

    所以她凡是听见有谁对她抱怨自家配偶的,就坚决执行“上粉”政策:你要抱怨尽管抱怨,我只以不变应万变:上粉。这一招很好使,那些真抱怨的,听你上粉会改变对配偶的看法,改善夫妻关系;那些假抱怨的,听你上粉会把你当知己。上粉就算什么好作用都没起,也不会起坏作用。

    现在连堂堂的滕教授都对她抱怨起老婆来了,此刻不上粉,更待何时?于是她赶紧上粉:“那说明她很—紧张你—很在乎你—不愿意离婚—“

    滕教授一点也不谦虚,半点也不客套:“呵呵,我知道她很紧张我,不愿意离婚,所以我才拿离婚来逼她。不过她学是上了,但什么功课都留着我给她做,作业啊,读书报告啊,连考试都是我帮她整理复习资料,帮她答题,开卷考试她只负责抄答案,抄都给你抄错;闭卷考试她只负责背答案—”

    陈霭钻天觅缝才找出一包粉来:“能背答案也不简单啊—”

    “呵呵,那倒也是。你这人对人挺宽容的,不知道你对你们家赵教授是不是也这么宽容?等以后你家赵教授出来读书,如果也需要你一手一脚帮忙的时候,看你还有没有这么宽容。”

    陈霭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赵亮怎么可能要她帮忙读书?第一,她跟他的专业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想帮也帮不了;第二,赵亮是硕士毕业,又在读博士,而她只不过是一介本科毕业生,怎么说也轮不到她帮赵亮的忙。

    不过话已经说到跟前来了,她就顺便打探道:“前几天赵亮还在跟我说,说他很担心他现在辛辛苦苦复习GRE托福,万一到时候你不肯招他做你的研究生了,那就前功尽弃了—”

    “那有什么?全美国搞我这个专业的多得很—”

    “但他—就是想读你的研究生,不想读别人的研究生—-”

    滕教授笑起来:“你别帮他撒谎了,我知道赵教授如果考得上更好的学校,是不会特意跑来读我的研究生的,但他信心不足,怕自己考不上,所以才会用我做个backup。你叫他放心,我早就说了,只要他的GRE托福上了C大研究生院和我们系定的分数线,我录取他没问题的。如果口头保证你信不过,我可以写个书面保证给你—”

    “不用不用,”陈霭舒了口气,“太感谢你了,你真是个好人—”

    “我对你这么好,你拿什么报答我呢?”

    “呃—这个—-”

    “你不是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吗?”

    她开玩笑说:“最近国内有没有人来考察?我可以帮你做花瓶—不对—应该是做—破罐子—”

    “我不要你做花瓶,国内最近也没人来考察。你说怎么报答吧—”

    “呃—-你录取的是赵亮,是在帮他,应该让他涌泉相报。”

    滕教授开心大笑起来:“呵呵呵呵,你真聪明啊。如果我告诉你,我不是在帮他,而是帮你,你怎么办呢?“

    陈霭也开心地笑起了:“那我就告诉你:你愿意帮他就帮他,不愿意帮他就拉倒,别看在我的面子上帮他。你不录取他,该他倒霉,跟我没关系—”

    “呵呵,你太厉害了!”

    从那以后,陈霭就成了滕教授家的常客,确切地说,是成了滕夫人的好朋友。滕教授像个媒人,替自家夫人和陈霭接上关系后,就欣然退居二线了,后面就是滕夫人自己跟陈霭联系。滕夫人跟陈霭很谈得来,见一面就成了朋友,上班下班都有可能打电话来,除了邀请陈霭周末去家里玩,两人还在电话上拉家常。

    跟很多已婚女性一样,她们的家常也大多围绕两个话题进行:孩子,丈夫。

    谈孩子主要是夸,谈丈夫主要是骂。

    跟滕夫人谈了几次孩子,陈霭发现自己在孩子教育方面比滕夫人差远了,滕夫人对孩子的点点滴滴都了如指掌,孩子学琴学到什么地步了,学画学到什么地步了,各科成绩如何,中学要进哪个学校,高中要进哪个学校,大学首选是哪所学校,二选是哪所学校,再不济也要进哪所学校,如果只能进哪样的大学,那就是家门不幸,如果竟然只能进某类大学了,那就是死路一条等等,样样都是胸有成竹。

    而陈霭自己呢,就很模糊,女儿在跟着赵亮学吹笛子,但除此之外,钢琴提琴什么的,都没沾边,也没参加绘画班,中学要进哪一个,还没想过,大学要读什么样的,更是两眼一摸黑。

    她感到心很虚,很对不起女儿,马上就打电话跟赵亮商量女儿学钢琴学绘画的事,结果被赵亮报以一通训:“你是不是在美国没事干,闲得发慌?我一天到晚忙得脚不点地,哪里有时间送欣欣去学琴学画?再说咱家又没钢琴,你以为学钢琴就是在老师家弹弹就成了?你每天在家不练个三小时,两小时的,顶个屁用。”

    赵亮一个“屁”就把陈霭的计划全盘否定了,她不甘心,还想谈谈欣欣上中学上大学的事,赵亮又是一通训:“这都是哪跟哪的事?还没等欣欣上中学,咱就该出国了,你还是在国外给她物色好中学好大学吧!”

    陈霭夸孩子没门,只好听滕夫人夸孩子,自己欠得牙痒痒的,只能吹吹自己的女儿会吹笛子,但滕夫人显然没把笛子放在眼里:“学笛子没用的,笛子考不考级?不考级吧?不考级你怎么证明孩子笛子吹得好呢?你吹再好,没有一个正规机构发的证书,那也等于零,没人承认—”

    夸孩子夸不过滕夫人,那就只好比比数落丈夫了。但滕夫人数落丈夫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看来是有年头的了,像写总结报告一样,一条一条数落得头头是道,脉络清晰,重点突出,陈霭望尘莫及。

    在滕夫人嘴里,滕教授简直就是一无是处,学术上,只是一个副教授,还是C大这种破学校的副教授;经济上,挣的钱比老婆多不了多少,博士白读了,还不如读个两年制的副学士,多打几份工,照样能挣钱;家务上,连个面条都煮不熟,如果没人跟着收拾,房间里永远都是乱七八糟;但用钱大手大脚,家懒外勤,拈花惹草,等等,等等。

    陈霭想了一下,觉得赵亮也有很多值得数落的地方,但似乎都散见于各处,一时不知道从何数落起。而且赵亮是每个方面都占一点,但没有哪一方面独领风骚,所以要么就面面俱到地数落,which会显得没重点,即便她有耐心说,滕夫人也没耐心听;要么就没啥可数落,which显得她不够诚实,也不够知己,人家滕夫人把床上的不满都告诉你了,难道你连床下的不满都舍不得说?

    她对照滕夫人的数落,一条一条查找赵亮的可数落之处,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讲,赵亮几乎每条都比滕教授强,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讲,赵亮几乎每条都比滕教授差。比如,B大在中国是相当好的大学,比C大在美国排名要好,但如果在世界范围内排名,B大似乎又不如C大。

    赵亮面条还是煮得熟的,房间也不算太乱七八糟,但赵亮挣的钱比她差老鼻子了。赵亮用钱不算大手大脚,但似乎又太小气了。

    总而言之,两个女人很有话说。一个数落丈夫的时候,另一个就拿着放大镜寻找对方丈夫的优点,并以此引起自己的数落,每次的过渡段基本都是这样的:

    “你那算什么?我们家那位更糟糕—-”

    “就这点事你都气成这样?那如果你处在我的位置,还不知道气成什么样呢—”

    每次这么数落过后,陈霭碰见滕教授就有点不敢看他的眼睛,怕他发现她在背后听他老婆数落他,不光不替他辩护,还用数落自己丈夫的方式来激励他老婆继续数落。

    艾米:尘埃腾飞(22)

    陈霭的周末,基本分成了三份,一份给了滕夫人,一份给了张宁,一份给了祝老师,呈三足鼎立之势。

    陈霭小时候看过《三国演义》,最喜欢赵云赵子龙,觉得那名字就透着几分英俊潇洒。她最不喜欢曹操,奸雄,多疑,凶狠;至于孙权那一拨嘛,她没什么印象,只记得有大乔小乔两个美人。

    在她的“陈氏三国”里,她觉得祝家是魏国,张家是蜀国,滕家是吴国。

    魏国她是能不去就不去,怕遭了曹操的毒手。但祝老师这个“曹操”是说到就到,不说也到,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到陈霭这边来吃饭,都是一星期还没过半,祝老师就开始设计周末的聚餐了,一般都是告诉陈霭哪里哪里有减价的蔬菜水果鸡鸭鱼肉卖,哪里哪里有coupon(优惠券)好拿之类的,然后约陈霭一起去买去拿,买完拿完就提议一起吃饭,既然陈霭不愿意去魏国,那就只好到陈霭这边来吃了。

    陈霭念着自己刚来时祝老师帮过忙,再加上有“把柄”捏在祝老师手里,不敢做得太绝情。平时可以拉老板的大旗来做虎皮,说老板要求去实验室加班什么的,但到了周末,老板的大旗就不那么灵光了,因为她不是去张家,就是去滕家,如果刚好对祝老师说“没时间”,肯定是找死。

    不仅如此,她觉得祝老师也挺可怜的,一个文科的访问学者,也没个实验室什么的可以挂靠,又没有注册修课的硬性指标,等于就是一个闲人,从时间上讲,是自己想干嘛就能干嘛。但文科的访问学者拿的资助也比较少,祝老师每个月只有几百美元,交了房租就没剩下多少了,没钱到处去游历,只能困在D市,所以从经济上讲,祝老师又是想干嘛不能干嘛。

    祝老师这样一种特殊身份,使他跟那些留学生小青年搭不上班,跟那些已经在美国安下家来的中年华人也搭不上班,整个是无亲无戚,无依无靠。陈霭虽然有个实验室落脚,但其他方面跟祝老师差不多,所以也比较同病相怜。

    她能感觉到,祝老师为了保持跟她的友谊,已经做了很大的让步,买菜的时候她跟祝老师倔了几次,祝老师就不敢从她的购物车上把她选中的商品拿掉了,但从脸上的表情还是可以看出祝老师心里是多么窝火。

    那种表情,她只在赵亮脸上看到过,说不清楚,就是一种“老子先忍你这一次,等老子如何如何之后再来跟你算总账”的表情。

    至于这个“如何如何”究竟是如何的如何,陈霭不知道。赵亮也好,祝老师也好,到目前为止都还没跟她算总账,说明两人都还没达到“如何如何”的地步。

    不过这都是她读人家的脸读出来的,而不是人家亲自说出来的。说不定赵亮和祝老师都没想什么“如何如何”,是她自己读脸水平有限,把人脸读成了狗脸。

    每次祝老师来,陈霭都蒸几大笼包子馒头,或者包很多饺子,因为祝老师爱吃面食。做多一点,祝老师吃饱喝足了就能带一些回去。陈霭知道自己这样做的目的不是那么光明正大,让祝老师带些回去,主要是让他不会马上又跑过来吃饭。当然,也可能她不给祝老师带一大堆食物回去,祝老师也不会马上跑过来,但谁知道呢?她没试过,从一开始就形成了这么一个连吃带拿的风俗。

    祝老师每次来都给她带点小礼物来,几瓶饮料啊,几个水果啊,有时还带点花花草草什么的,当然不是家花,而是野花,祝老师总是风趣地说:“路边的野花,不采白不采”。

    祝老师自己从来不会空手来做客,因此也就特别看不惯小杜,因为只要小杜在家,陈霭就一定把小杜拉来一起吃饭,而小杜从来没送过礼物。

    祝老师总是以一种开玩笑的口气攻击小杜:“哈哈,小杜,你的筷子好勤快啊,我才眨个眼呢,碗里就下去了一大半—”

    如果看到小杜专门夹好吃的菜,祝老师就说:“哇呀,不得了啊!小杜你的筷子长着眼睛呢,专拣好吃的下手!”

    有时甚至直截了当地说:“小杜啊,我来几次,就看见你吃陈大夫几次,怎么从来没看见你做顿饭陈大夫吃?”

    小杜大概是吃了人家的嘴软,底气不足,祝老师一开这样的玩笑,小杜就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总是忙着替自己申辩,不知道回一句嘴:“你自己呢?”

    陈霭看不下去了,就以开玩笑的口气来帮忙反击一把:“小杜,我教你,你就说我又没吃你的,你管得着吗?人家陈大夫心甘情愿请我吃,怎么啦?嫉妒?”

    然后三个人哈哈大笑,一笑了之。

    有时陈霭私下告诫:“祝老师,你再别那么直统统地说人家小杜了,一个女孩子,被你这样说,多下不来台—”

    祝老师得意地说:“我说什么啦?我只不过跟她开个玩笑。她要是经不起,就别过来吃饭,她要敢跟我呛,我还有更好的话在等着她。”

    一句话,就把陈霭一剑封喉了。

    蜀国跟魏国不一样,总是派张宁做先头部队,打电话给她,奶声奶气地说:“aunty,Imi——-ssyou—”(阿姨,我想—你)

    响鼓不用重锤敲,陈霭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不等张宁把爸爸或者奶奶教的第二句话说出来,就自动说:“那aunty(阿姨)来看你好不好?”

    陈霭听到张宁开心的叫声:“Ye—-,auntyiscoming!”(阿姨要来了!),就感动万分,觉得自己刚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人家张宁这么天真,完全是发自内心地想她,她怎么能认为那是被爸爸奶奶教出来的呢?这样推测一个孩子,还有孩子的爸爸和奶奶,真是太—恶意了。拉下去,掌嘴!

    跟小张家的周末一般是小张开车带陈霭去买菜,然后两人一起带张宁出去玩,有时是去儿童游乐场,有时是到郊外去钓鱼。

    每逢这种时候,陈霭就想起自己的女儿,就觉得很内疚。在国内的时候不觉得,现在跟女儿分开了,周末带着别人的儿子玩,才使她意识到以前对女儿的照顾真是太不周到了。

    女儿生下来后,陈霭既没跑回娘家做月子,也没把妈妈接来照顾月子,一是她知道妈妈不是伺候人的人,二是她担心赵亮跟妈妈处不好。但她也不愿意让赵亮的妈妈来伺候月子,她很早就断了跟赵亮家的走动,因为她发现赵亮家亲戚朋友特别多,还都是乡下的。赵亮家虽说也在A市,但他家那片是A市扩充时才划为市区的,以前是完完全全的农村。

    赵亮那村的人听说她是医生,都认为她手眼通天,能请到好大夫,开到好药,还不用花钱,于是都想请她帮忙开后门,不管是患了哪种病都来找她,让她不胜其烦。

    幸好这在她结婚之前就暴露出来了,所以她跟赵亮约了三章法:

    1、是我脑系科的病,我可以帮忙;不是我脑系科的病,我一律不管,因为我管不了。

    2、过年过节也好,平时也好,不许你带你们村的人上家里来住。

    3、我不应酬你家亲戚,你也不用应酬我家亲戚。

    有一说一,这几条虽然苛刻,赵亮还是做到了的。陈霭就是办婚礼的时候跟婆家的人打过交道,后来就没什么来往了,赵亮很少把婆家的人带到家里来住,陈霭也很少到婆家去。

    这样下来,虽然少了很多人情味,但也少了很多矛盾。

    生女儿的时候,正赶上赵亮在读研究生,陈霭请了一个保姆,两个人把家务都包了,让赵亮一心一意读书。她那时很相信育儿科学,而当时的育儿理论很像军队的训练计划,纪律严明,冷酷无情,孩子要少抱,哭就让它哭,按时喂奶,不到时间,孩子哭死都不能喂,等等,等等。

    她身为现代西医,无比相信科学,但她只了解脑系科,并不了解育儿科学,只是盲目信奉“书上说的”,一点一滴照着做。有时孩子哭得悲悲切切,连保姆都看不下去了,哀求陈霭让自己抱抱孩子,陈霭都是一口回绝:“不行,不能抱,不能养成坏习惯。”

    孩子还真的给她“训练”出来了,从小就不怎么哭闹,放哪儿是哪儿,给什么吃什么,带出去整个一小军人,把服从父母当做天职。那时很多妈妈都向她讨教,问她是怎么把孩子教养得这么驯服,这么听话的,让她心里好不得意!

    但她现在看了小张和滕教授的孩子,看了其他华人同事的孩子,看了美国人的孩子,就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像个孩子,倒像个小机器人,而且是个吓破了胆的小机器人。

    她很内疚,很想弥补,每次打电话都想跟赵亮探讨探讨这事,但每次都把赵亮搞烦了。她怕赵亮把气出在孩子身上,也不敢强力推进,只希望能早日把家人办出来,让赵亮受点美国的熏陶,说不定也会像她一样,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

    陈霭跟祝老师和小张的周末没出现什么大麻烦,她感到自己有能力操控局势,如果她不想跟祝老师发生矛盾,她就少倔一点,少大手大脚一点就行。

    跟小张相处也简单,只要她把小张当内行来景仰,多听少说,小张也没什么脾气好发。

    她还无师自通地利用自己在小张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来达到自己的小小目的。比如外面天气太热,她不想到小棚子去炒菜,因为小棚子又闷又热,又没抽油烟机,她关在那里炒菜,被满屋子油烟包围,等于抽了十包烟,她可不想得肺癌,所以她要求不到小棚子去炒菜,但她保证不在厨房大炸大炒,只做些蒸蒸煮煮的勾当,事后彻底清扫,保证不会给小张的厨房留下一点油烟或者油污。

    她没说如果小张不答应她的要求,她就会如何如何,但她说话的方式带有这层威胁在里面,小张肯定感觉到了,所以答应了她的这一要求。她在小张家的厨房做饭时非常注意,多蒸多煮,少炒不炸,的确没把厨房污染掉,小张也就没再提小棚子的事。

    但到了吴国,陈霭就无权无势了,一切都看滕夫人的意思,如果滕夫人心情好,那么她的日子也就比较好过;如果滕夫人心情不好,她就跟着遭殃。

    有一个星期六,滕夫人约她去打麻将。下午滕教授开车带陈霭去东方店买菜,先把她自己那份运回她家,放进冰箱,然后就去滕教授家,跟滕父滕母聊了一会天,跟两个孩子玩了一会,就开始做晚饭。

    吃过饭,陈霭正在厨房洗碗,滕夫人回来了。那天吃的是饺子,陈霭见饺子已经冷了,就用煎锅把饺子煎了个两面黄,又调了一点作料,让滕夫人蘸着吃,还把当天买的红心柚子剥好了装在盘子里,端上桌去。

    滕夫人尝了一个煎饺,连喊好吃,说跟E市的锅贴饺子一样,她最爱吃了,不过E市的锅贴是配着一种酸辣酱来吃的,吃得辣乎乎的,嘴里直吸气,但味道好极了。

    陈霭问了一下酸辣酱的模样,马上就做了一碟代用品来,滕夫人一尝,说比E市的酸辣酱还好吃,真的吃得辣乎乎的,嘴里不断吸气。

    陈霭见滕夫人吃得满意,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简直就像当上了全国劳模一样。她特意到书房叫滕教授也来尝一尝,然后又到家居室去叫滕父滕母,还到后院去叫两个孩子。

    等她带着老老小小一大队人马回到早餐间的时候,发现滕教授两夫妇正在吵嘴。滕教授见大部队来了,就住了嘴,想抽身走掉,但被滕夫人叫住了:“滕非,你有本事别走,我们让陈大夫评评理—”

    陈霭一下被人推到法官的地位,吃了一惊,慌忙做和事佬:“王老师,天大地大没有吃饭大,你先吃饭,锅贴饺子冷了就不好吃了,等我再来煎一锅让大家都尝尝—”

    滕夫人气呼呼地告状说:“我说他用钱大手大脚,他还不承认,你看看,他今天跑去买两个柚子回来,你知道多少钱一磅?两块多一磅!这一个柚子少说也有两三磅,一个柚子就是上十块钱。花二十块钱买两个柚子,吃了去死啊?”

    陈法官吓惨了,感觉自己已经从法官的位置被扔到了被告的位置,因为滕教授买柚子,她是同谋,应该说她是主谋,因为滕教授根本没注意到东方店有柚子卖,是她在那里唠唠叨叨,说这种红心柚子好吃,沁甜,滕教授才买的。她自己也买了两个,也在“吃了去死”的范围之内。

    她急忙承担罪责:“王老师,这事你别怪滕教授,是我说—”

    滕教授打断她:“没陈大夫的事,是我要买的。D市难得碰到这种柚子,偶尔吃一次也不会倾家荡产—”

    滕夫人一声断喝:“柚子又不是米面,难道今天非吃不可?这么贵的东西,除了你这种冤大头,还有谁会去买?等他们放几天没人买,自然就降价了,等到那时去买难道会死人?”

    陈霭自忖眼光短浅,没想到这么长远的战略战术上去,吓得不敢多话,滕教授铁青着脸,一声不吭,滕父滕母见势不妙,都脚底板抹油—开溜,两个孩子更是早已跑得不知去向。
此页面为中文简体版,其他版本: HK 繁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