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 > 外国文学 > 《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在线阅读 > 第二十六章 决断时刻

第二十六章 决断时刻

    虽然是败战军团,但由于甘夫人母子平安归来以及与关羽的会合,刘备军队大大恢复了生气。还有一件事令他们精神百倍,就是万余刘琦军队前来加入。刘表长子刘琦,听从诸葛孔明的建言,将荆州让给弟弟而志愿南下充当江夏太守。虽挂名江夏太守,实际上其驻留地夏口却已被孙权夺去。因此,没有据地的刘琦,正率领万余军队,四处流浪着。

    败走之际还能拥有一支万余名士兵的完整部队,可说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但这也不纯粹是幸运,而是早料到会有如此事态的诸葛孔明事先布局的结果。

    孔明的下一个布局是如何与孙权同盟,共同对抗曹操。刘备想以一方之首生存于这个乱世,单靠一己之力是不可能的。毋庸置疑,结果必然会被曹操击溃。

    这需要好好说服孙权。

    东吴孙权阵营的官员,意见分为两派。

    是要与攻陷荆州收编部分军队后、大举南下的曹操彻底抗战呢?抑或与之媾和、承认其对长江沿岸之支配权呢?

    也就是说,阵营之中分成抗战派和投降派。

    抗战派的急先锋是鲁肃,而极力主张媾和的是长老张昭。

    孙权阵营诚可谓土著与豪族之联合体。他们当中有只求自己势力范围安全无虞的明哲保身之士,也有企图乘此机会称霸天下的积极分子。

    多次开会,根本方针却迟迟未见决定。孙权只是聆听两派论客大声争论,自己绝不遽下任何决定,环抱双臂的他,始终保持缄默。

    “对方拥有天子,与之对抗,会蒙上背叛朝廷的恶名!”

    媾和派强调这一点。

    “虽然拥有天子,而曹操却束缚天子之自由。曹操才是真正的朝廷之敌!讨伐朝廷之敌乃是正义!”

    抗战派如此驳论。

    抗战派只有中坚分子在发言,其领导人物鲁肃则沉默不语。鲁肃在南郡会见刘备后,带着孔明回到柴桑。

    孔明前来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曹操。倘若此时鲁肃出面向孙权建议与刘备结盟事宜,易使孙权认为他和孔明有所串通。为人正直的孙权非常厌恶这样的事情,鲁肃深知这一点,所以绝不置喙。

    孔明论道:

    “曹操取得荆州后,统一天下之野心已达成十之八九。孙公何不以这剩下的一两分为赌注,与曹操一决雌雄?倘若无此勇气,孙公何不早日向曹操举旗投降?”

    投降派在用语上,绝对忌说“投降”两个字,使用的是“媾和”字眼。而孔明却毫不顾忌地开口闭口说“投降”,他想用激将法,使不甘心服输的孙权奋起。

    孔明的方法果然奏效,孙权气得满脸通红。

    “投降……你的主子刘备为何自己不向曹操投降?”

    “往昔的田横虽然只是齐国一介壮士,却不屑于向汉高祖投降,情愿自刎而亡。敝主刘备乃汉王室的后裔英杰,他根本未将胜负放在眼里,怎么会向逆贼曹操投降?”

    孔明以淡漠的语气诉说了这等旨意强烈的话,使得这句话的说服力倍增。

    “你要我与刘备结盟,可是,刘备才于长坂被打得落荒而逃。与刘备结盟,谁敢保证一两分的可能性能提高到五分?”

    孙权冷静下来后,就现实问题做了考量。

    “长坂之役并没有给我们毁灭性的打击。孙公说我们被打败,而我却说这是我们把追上来的曹军甩掉。以水路南下的关羽军队完整无损,此外,刘表的儿子刘琦更率领擅长水战的万余江夏健儿与我们会合。相对于此,曹军全都是不谙水性的北方士兵。虽然他们在人工水池受过水战训练,但这样的军队能与从小就在长江生活的东吴士兵,在水上相抗衡吗?再怎么强劲的弓箭,射到远处连一块布也无法贯穿。曹操军队的战线既然如此延伸,有何值得畏惧?”

    孔明依旧以冷静口吻道。

    “可是,曹操于占领荆州后,合并了许多擅长水战的军队啊!”孙权诘问。

    “曹操确实以北方大军镇压荆州,并且收编了其水师。但使用这种高压手法,能收揽军心吗?不服指挥的军队,值得畏惧吗?”

    “这……”

    孙权为何去何从而陷于苦思。

    就性格而言,“碧眼儿”孙权是富于战斗精神的人,绝对不愿服输,不久前,他接到曹操一封令他恼怒至极的信。这封信写的是:

    本人谨奉勅命,讨伐罪人。征旗向南,刘琮(已故刘表之次子)亦已举手投降。今率领水师八十万,欲与将军(指孙权)会猎……

    “会猎”的原意是一起狩猎,但这个字眼自古以来即是用以表示“咱们在战场上见面吧”的挑战之意。

    ——妈的!

    就个人立场而言,孙权气得怒火攻心。但想到自己站在豪族联盟首长的立场时,纵使有意接受挑战,他还是非取得大多数心腹的同意不可,而问题就在于如何取得他们的同意。

    ——张昭力主媾和,鲁肃则主张迎战。周瑜,你的看法如何呢?

    以联盟为基础的领袖,曾尽可能地将责任推给最高干部乃是自然之事。

    周瑜原本驻守鄱阳,由于要开重要会议,所以赶到柴桑来的。

    而孔明事前对周瑜已有所说服。

    ——曹操对水战不拿手。

    他举出许多事实论证给周瑜听。孔明的论点头头是道,绝无强词夺理之处,这一点使周瑜完全相信。

    ——有获胜的可能吗?

    周瑜仅仅思考这个问题,并做了如下判断:

    ——打水战一定会赢!

    “陆地作战没有多大把握,但,打水战一定会赢!”

    从鄱阳赶来的周瑜,在御前会议席上如此明言。输或赢——这样的发言非常明确。倘若只说“会赢”,别人或许不见得会完全相信。任何时代说大话的人很多,而说“没有多大把握”这句话的人则绝无仅有,所以,这句话被认为诚实可靠。至于“打水战一定会赢”这句话何等落地铿锵,自是毫无疑问之事。

    ——会赢!一定会赢!

    这句话在参加会议席上的首领们的脑中,引起了回响。

    “你说这句话的根据何在?”孙权问道。

    东吴军阀有三大柱梁,也就是张昭、鲁肃和周瑜三个人。张昭属媾和派,鲁肃属抗战派——在这个情形之下,周瑜的意见当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孙权的意志在动摇。

    在长江沿岸称霸了一段时日,眼前过的是非常惬意的生活。生性好女色的他,想要有什么样的女人就有什么样的女人,他当然盼望这样的生活能长久持续下去。一旦与曹操交战,倘若获胜,当属快事,但万一被打败,这等甘美生活就得画下休止符。

    ——如果投降,说不定还能维持现在的地位,打仗何苦来哉?我可以不要成为天下之主……

    孙权脑际掠过这样的念头,却很快又更正想法:

    ——男儿志在四方,我应该以取得天下为职志。

    在周瑜未到达之前,鲁肃曾对孙权说过:

    ——东吴若向曹操投降,对我不会有什么影响。我家在故乡临淮是人人皆知的名门,相信曹操总会给我个一官半职。而你是新兴武门,没有什么值得显耀的家世,曹操是否会厚待你,恐怕大有问题。

    从王莽篡位以来,后汉一朝变得异常重视门阀家世。孙权因其武力而成为长江沿岸霸者,却没有显赫家世。媾和后,倘若以门风决定待遇,孙权确实有被冷落的可能。

    一度倾向媾和的他,此时终于心里扬起了抗战到底的意志。

    握有决定性王牌的周瑜,于这个时候来到,并且极力主张抗战——

    “我意已决。”

    几乎要下最后决定的孙权,为求万全,所以问了周瑜胜算之根据。

    “水战需要绝对一丝不苟之命令及服从体系。”周瑜回答。

    对于这一点,以打水战为本领的东吴军阀干部们当然知道。水战自然是操纵船只之作战,搭乘在船上的将兵,将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给这艘船,大家同舟共济,要死,就死在一起,因此对命令非得绝对服从不可。以摇橹为例,指挥命令向左转时,船就得向左转,因为违反命令,将会影响全员生命。

    “这我知道……”

    “曹军却不见得知道。”

    “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水师是在人工水池作急就章训练,根本没有实战经验。一旦交战起来,能参加实际战斗的,只有于荆州投降的旧刘表系水师而已。而新参加曹操阵营的他们,当然会被视为需要监视的一群,况且下命令的是缺乏经验的新编水师干部,在经验丰富的刘表系士兵眼里,他们下的命令一定离谱至极。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怎么有赢的可能性?”

    周瑜滔滔不绝地说道。

    “你们等我一下。”孙权道,“我随后就下最终的决定。”

    他退到内堂去。

    ——与曹操奋战到底!

    孙权最后做成了这个决定。他认为发布这个命令时,最好能有戏剧性效果,好使将兵有所奋起。

    片刻后,孙权从内堂出来。进去时没有佩剑的他,出来时是佩着剑的。

    “我已下定决心。”

    孙权大声说后,缓缓环视了一下在座干部。大厅顿时一片静寂,连咳嗽声都听不到。

    孙权拔出佩剑。

    他的面前有一张桌子。

    “呀!”

    随着锐利喝声,剑挥砍而下,霎时,桌子被劈成两半。

    “我已决定要战!”

    孙权一边引剑回鞘,一边以庄严语气道:

    “在军事会议席上,大家可以随意发表各自的意见,然决策一旦定案,就不许表示反对!今后倘若有人再提起媾和之事,就和这张桌子一样!”

    这是结论。孙权终于下定决心要与曹操一决雌雄了。倘若此时孙权决定向曹操投降,后来就没有所谓的“三国”时代,天下一统之事,或许在曹操在世期间便实现了。一旦孙权投降,战败未死的刘备,当然不可能发生任何作用。

    “事情决定了!”

    鲁肃回到自己的宿舍后,立即将喜讯告诉了在那里等候的诸葛孔明。看到他以喜悦表情说出这句话时,孔明知道将如愿以偿地与曹操交战。

    “那结盟之事如何?”

    孔明问了他最关心的这件事情。

    决定交战,孙权也不见得会与刘备结盟。别的不谈,就水战而言,孙权确实有足够实力单独与曹操对阵。

    “这一点,我会做进一步努力。”鲁肃回答。

    抗战耶?投降耶?

    这二者择一的问题已然决定,力主抗战的是鲁肃和周瑜,虽然两人在抗战这个目标上一致,但在准备采取的方法上却不尽相同。

    被孔明说服的鲁肃,考虑的是“与刘备结盟”,而周瑜主张的却是“独立与曹操交战”。周瑜做此主张,是因为他不信任刘备。

    同一个抗战派中又有亲刘备和反刘备两个派系,而他们争执不让的情形,持续了相当一段时期。
此页面为中文简体版,其他版本: HK 繁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