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 > 华人文学 > 《中国性研究》在线阅读 > 有奶没奶都是娘

有奶没奶都是娘

    发展心理学中有一个有趣的实验,就是给小猴子"人工母亲"的实验。在西尔格德等人(ErnestR.Higard,Richardc.Atkinson,及RitaL.AikinsOn)"心理学"(Introductiontopsyhology)里,有这样一段:

    更有意思的实验是把小猴子和母猴分开,而以人工母亲(artificialmotber)来代替,小猴子可以从人工母亲那儿得到食物,并可在其身上攀爬(HarlowandHarlow,1966;HarlowandSuomi,1970)。有两个"实验室的母亲"能由小猴子的吸吃而产生乳汁。这两个母亲都无法移动,并且,她们虽然有头、脸和躯体,但与母猴却不相似。其中之一由铁丝组成,另一个则由绒布构成。用绒布做成的母亲,比用铁丝者更能引起小猴子拥抱的动机。

    这项实验想确定,是否供给食物的母猴就是小猴子喜欢亲近的对象。结果是很明显的:不管是否为食物的来源,小猴子都喜欢和"绒布妈妈"一起。这虽然是纯粹被动的形式,但能够提供舒适感的母亲才是安全感的来源。例如,当小猴子置身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若能与"绒布妈妈"一起,就能明显的减轻其恐惧感。(桂冠出版社译本)

    为了使这段文字有更逼真的效果,我从兰恩(FrankW.Lane)的《动物奇境》(AnimalWondeeland)里找出小猴子抱"绒布妈妈"的可爱图片,看了小猴子那一副楚楚可怜的表情,正好印证了这一实验的可信。

    这一实验告诉了我们,有奶并不是做娘的惟一条件。在动物中,许多动物对来吃它奶的,纵使不是亲生的,甚至非我族类的,也一视同仁;相对的,人工奶嘴大量出现以后,要吃奶的动物,从人工奶嘴中也照样多食多餐,对奶啮的真假性,并不追究。

    虽然"人工母亲"有使小猴有没奶也是娘的感觉,但是,就健全发展而言,还是不够的。在西尔格德的书上,又有这样一段:

    虽然这种人工母亲,可以提供一种重要的母职方式,但对健全的发展而言仍是不够的。在出生后六个月当中,如果和其他猴子接触不够,将造成往后各种奇怪型态的行为。自小就与母亲分离的小猴子,极少能和其他猴子相处融洽,并且很不会交配。早期社会接触被剥夺的母猴,于交配之后,很难成为一个好妈妈,她们对小猴子有忽视或詈骂的倾向。出生后六个月中,对往后社会行为的影响既是如此显著,所以对猴子社会情感的发生而言,这几个月是关键期。不管以后和其他猴子的接触如何,这种早期的孤立很难发展出正常的社会行为。(Sackett,一九六七。同上)

    由此可见,"人工母亲"只能提供一时的安全感,却不能提供其他的教化。小猴子要想有正常发展,还是得找个真妈才成。

    但是,对人类而言,很多人实在不适合做妈,她们对子女而言,只是榨取与伤害,子女们跟这种妈在一起,反倒"很难发展出正常的社会行为"。我认识的一位新女性,就是如此。她的星妈母亲,是我生平仅见的一个恶妇,新女性长大后,变得乖谬异常,全无"正常的社会行为",显然跟她不幸有这种星妈有关。心理学家一再拿动物实验,但是动物是单纯的,人类的长成却复杂得多,我看了新女性的身世,真的感到她如果当年有"人工母亲"来代替星妈,岂不更好?美国总统杰佛逊(ThomasJefferson)对人说,他和他母亲一起活了二十五年,但他如果能再活一次的话,他宁愿不再活那二十五年!人间毕竟有这类令人痛苦的母亲,有了她们,要命的心理学才可以被推翻,而心理学有时候是要打倒的。不是吗?
此页面为中文简体版,其他版本: HK 繁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