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 > 华人文学 > 《你在高原》在线阅读 > 《鹿眼》 第二章 廖卫一家

《鹿眼》 第二章 廖卫一家

    1

    那个可怕的消息进一步得到了证实,并让我得知悲剧如何降临在小果园里,知道了它的一些细节。

    当时是一个下午,天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骆明说肚子痛,一会儿脸变得蜡黄,鼻子嘴巴都扭到了一块儿,头紧紧抵住桌子。唐小岷跑去叫来老师。接着另两个男同学——怡刚和廖若把他背上,五六个人一块儿到了园艺场卫生室。卫生室里只有一个卫生员,听了听,又量血压,让快些送市医院。市医院离这里有十几里路。一时找不到车,就搞来一辆自行车,七手八脚把他扶到车上。大家一路推着车子飞跑,骆明在车上呻吟。唐小岷哭了。

    最大的医院就是市中心偏北一点的那座大楼……人抬进了大门。里面的人多得很,到处都有人排队,走廊里躺满了人。地上有刚吐下的污物。好不容易到了急诊室,里面有两个穿白大褂的,一男一女,指点他们去挂号。

    急诊室的女大夫大约有二十来岁,嘴巴尖尖的。她走过来问了几句。骆明一句话也说不出。什么时候发病?什么感觉?哪痛?这里?那里?“你轻些按他!”怡刚横眉冷对。骆明开始出汗了,额头上的汗珠渗出来,鼻子上是更多的汗珠。

    “是不是……”那个女的问男的,男的点头。这时他们又去叫另一个值班医生,也是个女的。女医生四十岁左右,很高傲的样子,谁也不理。好像急诊室的这两个人都有点怕她。她走过来听一听,然后把老师叫到一边去。一会儿老师急呼呼转回来,说骆明很可能要手术。如果不马上手术就有生命危险。那个女的走了。一会儿骆明在床上滚动起来,喊的声音越来越大……

    那个男大夫问通知家属了没有?“家属?哪里找家属?这是我们的老师……”“老师不行,老师能替他交押金吗?”“押金?多少钱?”医生说了钱数。天哪,这怎么办?老师差点儿哭起来。

    廖若爬起来向外面冲去,要找什么人不知道,只在走廊上喊。几个白衣服的走过来,有一个戴着口罩,脸上流着汗,很胖。那个高傲的值班女医生总跟在那个胖子后面。正这时有个人大呼小叫赶过来,把走廊的人都拨到了一边儿。

    大家像盼到了救星一样,喊着快呀快呀——都看出那人是骆明的爸爸,他终于赶来了。“快,快去,正找家长呢。”老师在后面喊。老骆闯到这儿闯到那儿,可能是骆明的哭喊把他弄蒙了。“来,这里签字。”有个穿白衣服的人递过来一个表格。“押金带了吗?押金?”老骆说:“我走慌了,慌急了。”他从衣兜里摸着,摸出了三块钱,还有一些钢镚儿。“准备手术,准备手术。”有人在一边嚷。“押金还没有交上呢,”另一个人喊。“押金,押金,快……”老骆急了,“谁还带了钱?谁还有钱?”唐小岷伸手四处找钱,她甚至把手伸到那个胖子眼前……

    快呀,快呀……骆明在床上滚动。“再打一针。”胖医生很冷静地说。又过来打针。

    有人回头找他爸——老骆哪去了?唐小岷告诉老骆推上自行车跑了。他去取押金了。胖医生松了口气,“如果顺利的话,他有半个小时就可以赶到。”这时有人推过来一辆轮椅。同学们一块儿围上,把骆明扶上去。一个穿白衣服的人指挥着往前推,七拐八拐,走廊很长很曲折,可是没有灯,脚下坑坑洼洼。一边屋里出来两个人,他们把车子挡住,只让骆明进去了。一会儿里面传来哭声,后来又是尖叫。骆明的声音。大家不顾阻挡一下子拥进去。天哪!这是一间空屋子,里面只有一张床,不是什么手术室——而是等待手术的房间。旁边有一个大夫在那里摆弄针管。骆明被推在一边,谁也不管他。“快啊,快啊!”大家一齐喊。那个胖医生铁青着脸从门口走过,身边一直走着那个漂亮的、高傲的女值班大夫。大家把他俩拦住了。胖医生用听诊器给骆明听了又听,又浑身上下检查了一遍。

    骆明不再呼喊了,他蜷着,蜷成了一个球。“骆明……”唐小岷哭起来,拉着他的两只手,想把他蜷起的手伸开。

    廖若把骆明紧紧地抱在怀中……

    2

    “小苹果孩”离我们而去,留下了自己的影子:廖若。他们是一对朝夕相处的伙伴,那天骆明去医院抢救时廖若也在身边,一个死在了另一个的怀中——从那一刻起廖若的精神就不正常了,人们说他的魂儿也随着死者一路走去了……

    我在骆明的墓地上看到了廖若:圆圆的脸庞,额头有些大,身材纤细柔弱;如描似画的一双眉毛下,眼睛有点呆滞。那时他望向我,嘴里只重复着几个字,什么也说不清楚。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以为廖若会随着时间的延续一点点恢复。谁知随着一天天挨下去,病情反而日渐加重。廖若的父母慌了。

    肖潇是廖若一家最好的朋友,她平时差不多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就因为她的介绍,我与这一家人在几年前就熟悉了,与廖若的父亲廖萦卫更是相处愉快,甚至已经成为可以深谈的朋友。事情发生得太突兀了,一时让人不知怎样才好。显而易见,骆明的死对一个孩子造成了异乎寻常的打击,肖潇除了要安慰老骆和达子嫂,再就是一天到晚往廖萦卫家跑,与他们夫妇待在一起,陪他们流泪。

    我再次去寻找老骆,那个泥屋的门还是紧紧闭锁。后来我随肖潇一起去了廖若家,待了整整一天。

    我们不忍心很快走开,只好长时间陪伴这个可怜的孩子,还有手足无措的父母。天很晚了我们才走出来,我一直把肖潇送回宿舍。我一个人在那排红砖房子旁边的垂柳下站了许久。从这儿可以看到肖潇窗户上透出的灯光……身后的原野一片漆黑,远处,更浓的夜色里有一幢幢楼房的影子,那中间就有廖家那幢破旧的公寓楼。

    后来的许多天肖潇都和廖萦卫夫妇在一起。这天晚饭后我去了廖萦卫家,他们告诉:肖潇刚回,她实在太累了。夫妇两人似乎对我的到来满怀感激,一直不离左右。他们的热情使我不忍很快走开。廖若入夜后才开始安静下来,整个人疲惫极了,但又不能入睡:一对奇怪的目光不时瞥瞥我。我靠着他的小床坐下……廖萦卫和妍子就在旁边。因为廖若的病,夫妇两人已经许多天没有去学校了。可这变成了他们十几年里最难熬的一段日子。他们要猝不及防地面对一个神经错乱的儿子:廖若从医院回来就没有安宁过,一整天到处胡蹿乱叫,长时间处于亢奋状态,有时还一个人不管不顾地跑出去……

    窗子外面变得漆黑,廖若慢慢闭上了眼睛。我们把门合上,蹑手蹑脚来到另一间屋子。可是刚刚过了几分钟廖若那里就传出吱吱嘎嘎的床声。这声音不断响下去,夫妇两人在门前听了一会儿,后来推门走进去。

    妍子伏在床头,看着儿子那双尖亮的眼睛,抚摸他的脑壳。“妈妈……”“让我和你一起睡好吗?”枕边上的一本书落到地上,廖萦卫给孩子拣起来。他摘下眼镜用手帕擦拭,不停地擦拭……廖若贴在母亲胳膊上一动不动了,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可惜只过了十几分钟,他的两手又猛地抖动起来,喊:“快呀……快呀……”妍子的胳膊被他不顾一切地扭住,紧紧勒向胸前。她一动不动。

    “妈妈!”廖若大睁眼睛望过来,目光凝住了一瞬,从床上一下弹起,扑到了妍子怀里。“妈妈!妈妈……”

    “怎么了孩子?”

    “我们的船……它又被咬住了……我们的船……”

    “孩子,你是做梦了,妈妈在这儿呢!”

    “我们的船……”廖若的声音低下来,泪花闪闪。

    她轻轻拍着他。母子俩的泪水淌在了一起。我和廖萦卫一直站在旁边,等廖若慢慢安静下来。过了许久,廖若眯着眼睛似睡非睡,歪到了床上,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妍子的胳膊一直被他抱在怀里。她像个雕塑一样一动不动。

    3

    廖若这间小屋子整洁无比,有一大一小两个书架:小书架盛了各种杂物,大书架则整整齐齐摆满了书。书架旁边是一张很精致的小桌,紧靠卧床。一张小钢管床镀成了粉红色,床上的被子柔软蓬松。屋子里似乎有一股*的香味。靠小床右边的墙上是一排放大了的印刷体英文字母——我注意到床头柜上还有一个小纸盒,里面用橡皮筋扎了一沓沓英语单词卡片。小书包放在桌前的椅子上,里边露出一把口琴、一盒彩色画笔。

    当我端量小屋时,妍子从旁边找出了一个很大的纸夹:全是色彩斑斓的图画——每幅画上都标记了时间。这还是他幼儿园时期的作品。这些画用色大胆,总的色调是绿和红,一片绿色又一片绿色。河湾上望不到尽头的绿色蒲苇,青草间开满了野生鸢尾花。还有百合——红的百合、紫的蝴蝶花、杏红色的鸢尾……到处都是。鬼针草的黄色小花、粉色的小蓟花,它们掺杂着结成了一片,多么漂亮。浆果和花朵点缀了无边的草地。这片红色是什么?一片片的荼花。芦青河湾那望不到边的荼花不是自然的白色,而是被朝阳或落日映成了红色的海洋。一只白鸥欢唱着,云雀在头顶飞过——在它徘徊的天空下,总会有一个精致的窝。云雀在看护它的幼雏,等它们长大那一天就会像母亲那样不倦地歌唱……

    一个星期过去了。再次见到廖若时,他似乎好了一点,廖萦卫夫妇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我发现前几天见到的那些画已经被贴在了墙上:那么绚丽的一大片!我忍不住指着墙上那些画:“多么漂亮!”他笑了,调皮地张大嘴巴笑。他的目光不再呆滞。我发觉这孩子的眼睛有点像母亲。四十多岁的妍子看起来只像三十多岁,人还没有发胖,体态还像一个姑娘的样子。而廖萦卫比她显得苍老多了,额上有了一道道清晰的皱纹。他剃了个平头,大概想使自己看上去年轻一点。

    “你应该好好吃饭,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对廖若说。

    “你要听叔叔的话。”妍子劝他,又转身小声说,“他有好多天没正经吃饭了。过去爱喝麦片粥,现在掺了糖都不吃。水果也不吃。奇怪,他最害怕粥,一见就要嚷上半天。”

    廖萦卫从另一间屋里拿来了瓶装的果汁奶。这次廖若含住吸管,像小猫一样吱吱吸了两下,然后衔着那根吸管一动不动了。

    “吸呀孩子,吸呀,”妍子说。

    廖若仍然一动不动。

    我和廖萦卫去了另一间屋子。这个房间稍微宽敞一点儿,还铺了一块肉红色的地毯。除了一张床一个柜子,就是两个触目的大书架。有几本植物学方面的书,更多是文学和音乐。他见我翻弄书架,就说:“我和妍子都是师范学院毕业的。我学中文,她学历史。可是我喜欢歌剧,她那时还喜欢写一点——诗。”廖萦卫笑得有些尴尬,停了一会儿又补充说:“我们和肖潇一起时谈得最多,你知道在这儿,我们三个人是最谈得来的。”

    我发现廖萦卫的脸有点红。四十多岁的人还这么怕羞,这在今天是极为罕见的……他说下去:“如果这儿没有肖潇,我们会寂寞得要死。她顶多两天不来,我们就得去找她……”

    以前我来这里出差时,我和他们更多的是在学校和园艺场招待所见面,几乎没怎么来这里。如果从公寓外部看上去,谁也想不到里面会有这样一套干净洁雅的居室。它不大,可是收拾装饰得十分舒适。这是一套两间半的居室,廖若一间,再就是这个大间了;那个半间在门厅旁边——它原来是个厨房,不过已经被改造成了琴室,刷了地板漆,也同样铺了地毯,摆了一架钢琴。小屋子一尘不染。五线谱、简谱,还有一些钢琴入门书籍。那间屋子完全是另一种气氛。这会儿妍子进来了。

    廖萦卫见我在端量那架琴,就说:“弹不好。”

    我想也许这个屋子正需要像以往那样的琴声和笑语呢,这大概对孩子更好一些。我问:“他的同学常来吧?”妍子点头,“唐小岷前一天还来过。”我马上记起了一对美丽的鹿眼。肖潇说过,廖若和唐小岷、怡刚,是骆明最好的几个朋友。妍子说以前他们几个天天在一块儿,课余时间常到海边河边去玩。“唐小岷的琴弹得最好。”妍子说。

    4

    我们不得不谈论起一个沉重的话题——我发现在这个平原上,除了肖潇,他们真的找不到其他人来商量如此重要的事情了。“我们想,”廖萦卫的头越沉越低,“是否把孩子送到……林泉?”

    我愣了一下。

    “我是说,林泉精神病院……”

    我当然知道,只是默不做声。我有些担心,那样就等于对孩子和孩子周围的人宣布他是一个精神病人——这事可得好好想一想。我建议先请医生来看一下,也许他目前的样子并没有想象那么严重,不需要住院,可能仅仅需要镇定一下,打打针吃吃药……

    妍子已经忍了好久,这时还是流出了眼泪:“我们已经请过了很多医生。你知道,到市里去请医生要花很多钱。廖若不愿去医院,我们每次都雇车把医生接回家,可医生开一点儿药就走了。他们都认为不能拖了,最好尽快送到林泉去,说别耽搁了。我们一听‘林泉’两个字心就凉透了。这么小的孩子就要送到林泉,他这一辈子……”

    我斟酌着,最后说:“到林泉去是为了治病,病好了就回来。如果的确需要……反正医生会根据病情从长计议的……”

    廖萦卫听了我的话却不停地摇头:“他的病不是林泉能治好的!”

    妍子看一眼男人,又看看我。

    廖萦卫目光凝在地板上,仍然摇头:“不是那么简单。孩子的病不是那么简单。我晚上睡不着,差不多一直陪着他失眠,这恐怕不是单纯靠药物……”

    我注意到廖萦卫眼圈发青,双眼有些浮肿。

    “我睡不着,想了很多。孩子的病根很深……他不是一般的孩子,我是说只有家里人才知道他是怎样的孩子,跟别人说这些他们不会明白的……廖若从小容易激动,思维一直是跳跃式的……”

    妍子有些激动:“‘跳跃式’,那应该不是问题——这与他的病没有关系。我们的孩子是最正常、最聪明的孩子!”

    廖萦卫转向我:“这孩子真的特别聪明,他非常敏感。我很早就知道,对这样的孩子可不能伤害。我们都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什么——你知道,有人就是特别敏感,这是一种天性,你不能伤害这样的人,因为他们往往也特别脆弱……”

    妍子说:“是的,他几乎不能受一点点伤害。记得他刚入学的那一天逮了一只彩色的鸟,爸爸专门为它买了一个鸟笼。可他一转眼就打开窗户把它放掉了。我告诉萦卫说孩子把鸟放掉了,萦卫开始还不信,这么好看的一只鸟怎么舍得呢?他当时沉着脸:它自己飞到你屋里来,这多么巧啊——你怎么马上就把它放了呢?他只说了这样几句,可是一整天廖若的神色都不对,到了晚上还跟我们解释说:彩色的鸟本来就该在林子里,它需要自由自在——它有妈妈爸爸,有奶奶和爷爷,它们会急死的——所以一定要把它放掉,我们不应该为了自己高兴就把它关在一个小笼子里……他这样说着也倒罢了,谁知竟然大哭起来。我到现在也忘不了他当时哭得多么厉害。他大概在想那只鸟儿走失以后,鸟儿的一家人会多么难过着急吧,所以他对爸爸特别生气,也很失望……”

    廖萦卫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妍子说下去:“你看,我们一直很谨慎地对待他。他多么善良,为一只鸟哭成那样——这个脾性像谁呀?我觉得他爸和我都是粗粗拉拉的人。我们却生出了这样一个孩子。他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受过太大的刺激,所以骆明的事情就让他受不了。他和骆明成天在一起,交换书籍看、去影院,一块儿到林子里玩。还有唐小岷——他们三个真是太好了……”

    廖萦卫说:“他们三个在一块儿谈论看过的影片,谈音乐、莫扎特,”他说着瞥了妍子一眼,“当然是受我们影响……”

    我却在想:在这样的一片平原上,从小谈论莫扎特的孩子太少太少了,这在当地大概一个都不会有吧。还有钢琴,这屋子里的摆设和气氛,都与当地人差距甚大。这其实只是一种概念——一种来自西方的“概念化的生活”,是他们两个人读书时形成的,这会儿正一点点营造和追求,并努力使之落到实处。这在他们来说是勉为其难的,但他们不愿放弃。我的目光不由得转到了那架钢琴上——那时廖若和几个同学就围在旁边,它叮叮咚咚的敲击声把三个孩子越引越远,他们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风中飞升,只等有一天回到泥土上生根……这样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又有些自责。不过有谁比我更了解这个平原呢?

    5

    去不去林泉必须权衡——林泉是精神病专科医院,这对廖若也许没有坏处。我知道从精神病学的范畴来讲,连平常的紧张失眠也都属于这类疾患。最后我总算提出了一个建议:按廖若目前的状况看,他应该去林泉诊断一下。

    妍子还在固执地反对:“我过去的一个同事就去过林泉,结果更糟。你知道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应该采取环境和心理疗法。你不知道,再正常的人到了那个地方也受不了。那些人在一块儿,真是奇形怪状,有的……太吓人了……”她的脸红了,但还是把话说完:“有的病人还要接受电击——多可怕呀,通电时全身痉挛……我不能让廖若到林泉去。”

    我一时无语。当然,如果是轻微的精神疾患,最好的办法可能还是亲人的抚慰,让他的神经在一种环境中慢慢松弛下来;而那些很重的病人就必须到林泉去,因为别无选择……我这会儿也没了主意。

    廖萦卫叹了一口气,一直注视着墙壁。钢琴上方有一幅贝多芬的画像,再旁边是莫扎特、柴可夫斯基……“时间能使一切淡化下来——但愿这个过程能快一些,”他自言自语,“事情离得太近了,他一时还不能解脱。活生生的小伙伴一眨眼没了,他绝对没法接受……骆明是多好的孩子,又聪明又漂亮……我有时想,大概就因为这个世界太脏了,老天爷才不忍心把他留在这里。”

    廖萦卫的声音里透出了激愤。妍子看着丈夫。

    “我们俩都不善于料理孩子。他一点点长起来,真不容易。家里突然添了一个小家伙让人一下子没有准备。什么身上起痱子了,头上发炎了、起脓疱了,这得一点一点学着照顾……我们一夜一夜吓得不能睡觉,老觉得孩子不会呼吸了——他躺在那儿一点儿声音也没有。我们开灯看看,见孩子挺好地在那儿睡着,这才躺下;可睡着了又担心翻身的时候把孩子压伤。半夜孩子哭了、撒尿了,这本来都很正常,可我们还是担心,因为不懂,总觉得孩子要给憋坏什么的。最怕的是孩子得病,抱着他去排队、去挤医院给孩子打针……你知道,小孩子验血要从脖子那儿抽血,多么吓人!针扎进孩子身体的那一刻就像扎进了自己的心脏。妍子扭着头不敢看。那么小的一个嫩芽,怎么能把一根金属长针扎进里面去?直到现在我还怕回想那一针。我们知道把一个孩子养大有多难。骆明……他是死在廖若的怀里呀。你想一想,一个死在另一个的怀里,一个看着另一个挣扎了好几个小时……”

    我听着,十分难过。我在想,如果有哪个科学家发明了分段抹除记忆的方法,一定会被人永远地感激——任何人都可以把某一段可怕的记忆抹掉,如果人类能够做到这一点该是多好。而现在只能把一切都交给时光——可时光是万能的吗?时间能够帮助一个人筛选记忆吗?我们知道,无论如何,它还是不会把真正沉重的记忆变得无足轻重,而顶多只是将它们沉淀到心的底层。

    眼前这一对夫妇因为绝望和孤独,像抓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了身边的朋友。他们好像在当地并没有很多的朋友,只对我和肖潇寄托了莫大的希望,希望我们更多地陪伴他们并能够出一些主意。

    这其间我一直没有见到老骆一家。那儿永远是大锁把门。后来招待所里的人告诉我:因为出了这件大事,他们大概一时半会儿不会回到这个伤心的地方来了。我问:“为什么?”“因为难过啊,他们不是去了亲戚家,就是去了别的地方……”
此页面为中文简体版,其他版本: HK 繁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