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網絡小説 > 《將血》在線閲讀 >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禁軍(求月票)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禁軍(求月票)

    (二更,月票,月票,月票,阿草求月票啊……)

    隔了一日,皇帝陛下終於做出了決定……

    晉晉國公趙石為太子少保,與太子一同出京,西去吐蕃低地,為歸義王李匪賜婚。

    是的,皇帝陛下還是決定,讓太子趁機出京磨礪一番,有勇冠三軍的大將軍趙石在畔,也不怕太子出京遭遇什麼刀兵之險。

    還派了四個御醫隨行,兩個比較年輕,會留在吐蕃低地,以示朝廷對歸義王的恩寵,兩個老些的,則是為太子着想,別病倒在半途之上。

    趙石這裏也無不可,太子少保這個頭銜,當年他就有過,應該是教導太子武事的老師,但話雖這樣説,其實很多前方重將,都會掛上這個虛銜,以示朝廷重用。

    如果説太子少傅什麼的,還能噹噹太子的老師,給太子授業解惑的話,太子少保顯然機會不大。

    不過,他這裏任了太子少保,想來很快,就會有人成為太子少傅,好像朝廷中再沒有比同門下平章事李圃更合適的人選了。

    如果不是他的話,定然是朝堂上出了什麼問題,李圃倒黴的日子可就不遠了……

    趙石這些惡意的猜測並沒有成真,在他帶着人馬護衞着太子殿下出京不久,同門下平章事李圃便晉為了太子少傅,為了彰顯其尊榮,皇帝陛下還趁機給他升了爵位。

    在現在的大秦,文官想獲得爵位不太容易。遠不如武官們晉升的快。在這個上面看。大秦頗有些重武輕文的意思。

    不過,這必然只是暫時的情形,平夏之後,大秦封賞的可不只是將領們,朝中文官受賞之多,也史無前例,而這顯然只是開端。

    不管前方將領多麼勇猛善戰,沒有朝臣們的支撐。也是不成,所以,武官功過,和文官賞罰,都是朝廷重中之重,誰也不會太重,誰也不會太輕,只不過,文官的封賞要平緩一些罷了。

    太子少保不只一位,太子少傅也是如此。這樣的榮銜,和爵位差別不大。朝廷賞賜有功之臣的籌碼而已。

    其實,同門下平章事李圃現在能晉上侯位,對於他本人來説,應是非常滿意了,致仕之後,他的爵位定然還能升上一升,當然,爵位的賜予還要看他是如何退下來的,好的一好,大秦便能出上一位公爵。

    就算致仕時沒有得到,用句難聽話來説,等這位老臣辭世,朝廷也定然會加之以公爵號……

    實際上,這個時候的同門下平章事李大人,已經走到了暮年最輝煌的時刻。

    而另外一位先行一步的太子少保,晉國公大人,卻才三十出頭,前面好像還有二十年的光輝歲月……

    不過此時的趙石,卻沒有太多多餘的感慨。

    朝廷賜婚,還是一位外姓藩王,自然會非常慎重,無論排場,還是禮物,都精挑細選,好在,朝廷早有準備,並不需要多少時日。

    在大秦成武六年三月十九這一天,賜婚使節的車隊,從長安出發,開始了一段堪稱漫長的旅途。

    車隊行進的不算慢,也不算很快,沿途皆有府縣迎送,讓這支拖沓的隊伍方便了不少。

    加之氣候在這個時候開始轉暖,冰雪消融,也讓這支隊伍好過了許多。

    到了長安縣,殿前司禁軍駐地,趙石和種燧兩人陪着太子殿下,巡視了殿前司禁軍軍營,並設宴款待太子殿下。

    安置了太子一行,趙石和種燧兩人密談了一番。

    實際上,這個時候,殿前司禁軍開拔,率兵去河洛的事情,已經差不多定下來了。

    秦川南路的殿前司禁軍正在往長安縣彙集,但這一次,在規模上,是遠不如伐夏之戰的……

    秦川南路的殿前司禁軍也剛剛經過西北戰事,其中很多將士,已經駐守於西北,根本就未曾迴轉。

    朝廷現在也沒多少辦法,只能暫定殿前司禁軍輪番駐守西北,這個時間定在五年,和唐時的番上制度差不多,但卻是反其道而行之。

    因為是新併入大秦的疆土,西北那裏又是諸族混雜,民風彪悍,有些人估計,在十年之內,這樣的軍隊調撥不會改變。

    接下來的解決之道其實很簡單,移大秦百姓而駐之,而這也必將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其間也需要對西北漢民進行教化安撫,對西北諸族的策略更加直接,剿撫並用,和剿匪差不多。

    至於其間眾多的細節,以及最終的效果,身為大秦上將的兩個人,都不曾有任何清晰的認知……

    打天下易治天下難,並不全是文人的自高之詞,其中是有着道理的。

    而現在種燧跟趙石商量的是,他想親自帶兵去河洛。

    在這件事上,趙石勸道:“張大將軍備戰多年,一心東進,若你率殿前司禁軍前去,張大將軍定然以為你有爭功之心,百般防範之下,難免分心於戰事,一旦戰事不利,很可能要將罪責推到你的頭上。”

    “再有,我若是張大將軍,會命你駐守河洛,為大軍留後,糧道在你手裏不假,但責任在你這裏,一旦河洛有事,立即挫動全局,功輕而責重,何以為之?”

    可以説,這些年趙石南征北戰,已經培養出了很好的大局觀,説的也很明白。

    這些道理種燧不懂嗎?他自然是懂的,只是立功之心太切,又是中原定鼎之戰,按捺不住功利之心罷了……

    當然,其中也有殿前司禁軍指揮使的位置漸漸尷尬了起來,他這位大將軍坐鎮長安縣的日子還剩幾何?

    既然殿前司禁軍指揮使的位置不很牢靠,那便需要早做綢繆,歸根結底,種家人的目光總是在向前看的。

    即便是趙石的勸説,也不能馬上打消種燧的念頭,還需要跟旁人商量一番,才會做出決定,但殿前司禁軍開拔的日子也不算遠了,領兵之人為何,需要種燧這裏加緊一些做出最終的決議。

    實際上,沒能獲得妹夫的支持,種燧領兵的可能性也就不大了,剛剛經過伐夏之戰的他,又領兵東征,沒有有力之人舉薦,樞密院和兵部都會做出各方面的考量,大將軍種燧無疑不會是最佳人選。

    至於將來殿前司禁軍何去何從,他們兩人也含糊的説了幾句。

    但無論是趙石,還是種燧,都沒有任何把握。

    這樣一個日漸龐大的軍事集團,成型於景興末年,膨脹於成武初年,作為各路邊軍的有力補充和後盾,拆散的可能性不大,但分割其兵權,應該是一定的了。

    但怎樣將殿前司禁軍分割開來,趙石和種燧都沒有定見,想來朝廷也在琢磨此事……

    本來,趙石還想見見舊部楊勝,這位出身羽林左衞的殿前司指揮副使,悄無聲息間已經成為一方重將,在楊家的地位不言而喻。

    不過楊勝現在已經去了慶陽,當慶陽鎮軍整編之事結束後,還要去延州轉上一圈,今年是不用想閒下來了。

    趙石和太子一行沒有在長安縣多留,也沒法多留,所以只在長安縣呆了一宿,便啓程西去……

    有三千殿前司禁軍兵士,就此加入了護衞行列之中,這個時候,護衞車隊的軍兵,就已經超過了六千人,加上閒雜人等,足足近萬人的隊伍,形成長達數里的蛇形,行走在去到秦州的官道之上。

    一路穿州過府,這一日,終於來到秦州境內。

    秦川南路布政使帶秦州文武官員迎於道左,一番喧擾之後,便簇擁着太子車輦,去到秦州府城之內,當晚,為太子接風洗塵。

    當中,秦州趙氏人等,除了依次拜見太子之外,都簇擁到了大將軍趙石身邊。

    秦州趙氏,秦州第一豪族,這不但得益於外戚的身份,還因為族內出了一位顯赫無比的大將軍趙石。

    雖説大家都明白,晉國公趙石跟秦州趙氏沒有任何的血脈關係,但從景興年間,鞏義趙氏便成了秦州趙氏的旁支,秦州趙氏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大將軍趙石的天然盟友。

    這次與歸義王結親,還是晉國公趙石親手操持,如今又作為賜婚副使,來到秦州地界,秦州趙氏就算不伺候好了太子殿下,也要讓大將軍滿意而來,盡興離去才成。

    秦州趙氏之所以如此興旺,其實還要得益於另外兩位重要人物的長壽,一位當年便是當今太皇太后娘娘,一位則是如今秦州趙氏的當家之人,趙老爺子。

    這兩位都還健在,便能保證秦州趙氏的福祚綿長,子弟就算沒多大出息,也能混個富貴平安一生。

    所以説,趙石來到秦州,實際上便等於回家了,都説富貴好還鄉,所以來到秦州,趙石只會受到最熱情的款待,而不會有任何風刀雪劍等着他。

    當然,無論太子殿下,還是趙石,都沒有忘記此行的目的……(未完待續……)
此页面为HK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