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學 > 武俠小說 > 《歃血》在線閱讀 > 第八章 抉擇

第八章 抉擇

    狄青聽閻士良說曹皇后要見他,也是忍不住的詫異。他知道趙禎廢了郭皇后,就立曹氏為後。曹皇后本大宋開國將領曹彬的孫女,聽說賢良淑德,就算范仲淹都對此女頗為讚許。

    但狄青和曹皇后根本沒有瓜葛,曹皇后找他做什麼?

    狄青帶著疑惑入宮,到了皇后所居的寶慈宮前。時隔多年,大內早就抹去了當年一把大火的痕跡,但那把大火連燒八殿的情形,還留在狄青的腦海。

    寶慈宮本是當年的崇徽殿改建,這宮中的很多大殿,早就換了新顏,狄青想到這裡時,忍不住向皇儀門的方向望去。

    宮門深重,煙柳依依,那一望,望不盡深宮幽怨。只見有春鶯鳴叫,電閃般的穿梭在空中,狄青腦海中又有道白影掠過,神色悵然。

    有宮女前來道:“皇后在宮後的御花園,請狄將軍過去一見。”

    閻士良已知趣的告退,那宮女領著狄青走花徑,過長廊,轉過一座假山後,前方現出一廣闊的花園。這時春意已濃,繁花似錦,綠意油油。有草氣清新撲面,讓人身在其中,神氣清爽。

    那領路的宮女一路行來,總是忍不住的偷望狄青幾眼。狄青略有察覺,並不在意。

    到了御花園前,早有幾個宮女立在園前,見狄青前來,秋波忍不住的漫過來,悄然指點,掩口嬌笑。

    有宮人唱喏道:“狄將軍到。”

    這時園中有幾人在一片青綠中站起來,向這面張望。園子四周有幾個宮女竟在擔水,聞言也放下了水桶,向狄青望過來。

    狄青這才留意到,這御花園有些名不符實,因為園中少中花草,多是穀物新綠,那園子的盡頭,種著幾排桑樹,已頗為高壯。

    狄青是在鄉村長大,倒是見多了這種架勢,心中很是奇怪,心道若不是自己知道是在宮中,還會以為到了菜園。

    御花園怎麼會種滿穀物桑樹?

    這時有個宮女前來道:“狄……將軍,皇后找你過去。”那宮女話語吃吃,臉上羞紅,竟不敢直視狄青。

    狄青順著那宮女指的方向望過去,見菜園中立著一女子,正向他張望。那女子粗布羅裙,輕飾薄粉,面容姣好,額頭微有汗水,見狄青遲疑走過來,微微一笑。

    狄青到了那女子面前,見那女子手上還拿著鋤頭,不由訝然,半晌才施禮道:“臣狄青,參見皇后。”他真不能相信皇后會鋤地的,難道說皇后受罰?可見眾人其樂融融,又不太像被罰。

    曹皇后輕聲道:“狄將軍免禮。”似乎看出狄青的困惑,曹皇后笑道:“我在宮中無事,就帶她們種植穀物,種桑養蠶,一來也算做些事情,若能有點收成,可以給我們這些人提供些糧食、衣物,那就是更好了。”

    這時有宮女提水走到皇后的面前,突然腳下一軟,那桶水要潑了出去……

    狄青手一伸,輕易的挽住水桶,道:“這些活兒,交給雜役去做不就好了?”

    曹皇后微笑道:“這些事情,本來就是我弄出來的,交給他們,不是又增加他們的負擔?”拿瓢要舀水澆苗,狄青道:“臣現在無甚負擔,這澆水的事情,先交給臣吧?”

    曹皇后嫣然一笑,遞過鋤頭道:“那不如煩勞狄將軍翻土鋤草了。”

    狄青也不推辭,當下接過鋤頭。他久在鄉間,雖說年少頑劣,畢竟也會為大哥減輕負擔,農活端是沒少做過,這些認苗除草,鬆土提水的事情,做起來比上陣殺敵還要遊刃有餘。

    曹皇后跟在狄青的身旁,不時地灑水澆苗,這時紅日高升,耀在青苗嫩葉的水珠上,亮晶晶的一片。

    園中春風和煦,滿是明媚。

    曹皇后突然道:“狄將軍可知我找你何事嗎?”

    狄青嗅著泥土的芬芳,宛如回到年幼農間的光陰,一時間忘卻了所有的煩惱,那時候只在想,“若我不惹是生非,說不定就到不了京城……我若一輩子都在鄉間,那會是苦是樂呢?可若碰不到羽裳……”不再想下去,聽皇后詢問,狄青搖搖頭道:“恕臣駑鈍,不知太后召臣來此的用意。”

    曹皇后笑容和善,伸手指了下週圍道:“她們久聞將軍之名,想見狄將軍很久了。”

    狄青微怔,四下望去,見到御花園周圍,不知何時,早站滿了宮女。見狄青望過來,均是掩嘴而笑,不知是誰鼓起掌來,眾人應和,一時間園中掌聲一片,紅顏綠草,相映成輝。

    狄青有些茫然,錯愕道:“皇后,這是……”

    曹皇后微微一笑,等掌聲停歇後,這才解釋道:“這些丫頭,平日在宮中無事,這幾年多聽狄將軍大名,一直想見你一面。這次聽狄將軍迴轉京城,就纏著我,讓我想辦法請狄將軍前來。我抵不住她們的軟磨痴求,又因還有一事要向狄將軍詢問,這才請狄將軍來宮中。還望狄將軍大人大量,莫要見怪。”

    狄青有些赫然,暗想這個曹皇后可比原先的那個郭皇后易相處很多,這些宮女敢開這種玩笑,若是碰到那郭皇后,還不被五馬分屍了?他素來不拘小節,施禮道:“狄某平庸之輩罷了,皇后開個玩笑,在下也有些好笑。”

    曹皇后笑道:“她們鼓掌,不但是因為狄將軍征戰疆場,百戰百勝,還因為狄將軍俊朗滄桑,遠超乎她們的想象,更是因為……”瞅瞅狄青手上的鋤頭,頓了下,這才盈盈笑道:“更是因為狄將軍對農家事情這般熟悉,為人質樸率直,真是萬中無一的好男人,怪不得常寧前幾日對我提及將軍之時,滿是推崇。”

    狄青聽曹皇后這麼說,微有臉紅。聽曹皇后提及到常寧公主,心中一動,隱約想到些什麼。

    這時御花園外一聲唱喏道:“聖上駕到。”就聽腳步聲起,趙禎金冠龍袍,已到了御花園內。

    眾宮女忙伏地跪拜,曹皇后向狄青使個眼色,快步迎過去,斂衽為禮道:“參見聖上。”狄青落後幾步,遠遠單膝跪地,行軍中之禮道:“臣狄青……參見聖上。”

    趙禎目光從狄青身上閃過,神色中像是微有意外,擺手道:“不必多禮,都起來吧。”眾宮女起身,垂手肅立,不敢再放肆。狄青見趙禎神色威嚴肅穆,喜怒不行於色,心中暗想,“趙禎也變了,變的難以捉摸了。”

    等皇后、狄青起身後,趙禎笑道:“皇后,你找朕前來御花園,有何事情呢?”

    曹皇后一指園圃,笑盈盈道:“聖上,你看看,這些穀物如今都長的很好,當初還有你的一份功勞呢。”

    趙禎樂呵呵道:“是呀,初春的時候,你一定要拉朕來種地,我也出了分力,不過更多都是皇后你的功勞了。你說讓宮中節衣縮食,多補西北征戰所用,朕覺得很有道理。”

    狄青聽了,心中微暖,暗想這個曹皇后身在深宮,竟還能牽掛西北戰士,實在讓人感激。

    趙禎話題一轉,望向狄青道:“皇后,可你找狄青來,有什麼事呢?”

    曹皇后道:“我找狄青來,其實……是想詢問舍弟一事。”

    狄青心頭一震,才想起來曾經見過曹佾,而曹佾就是曹皇后之弟。趙禎皺了下眉頭道:“國舅還沒有下落嗎?”

    曹皇后笑容斂去,隱有擔憂之意,蹙眉道:“聖上,舍弟已很久沒有消息傳回來了。他和那些侍衛,好像憑空失蹤了一樣!”

    狄青一驚,忙問,“皇后,國舅失蹤了?”他和曹佾曾有約定,對曹佾這人也是頗有好感,知道曹佾有事,很是關切。

    這時早有人在花園擺下了座位,趙禎和曹皇后相攜落座,招呼狄青道:“狄青,你也坐吧。”

    狄青猶豫片刻,不想違背趙禎的吩咐,終於坐了下來。

    眾人見了,心中都想,“傳言中,聖上對狄青如兄弟般,今日一見,果然不假。要知道就算兩府中人到了宮中,有些人都沒有賜座的禮遇。”

    曹皇后愁容不展,望著狄青道:“狄將軍,舍弟的事情,想必你也知道些。當初高平寨外,你算是最後見到他的人。自那天后,舍弟只傳過一次消息回來。那時候他已過橫山,到了夏境內。自此以後,他就再沒有消息傳回來。他帶了幾十個侍衛,也沒有一人迴轉,我只怕他有事了,這才找你過來問問。”

    狄青吃驚道:“我和國舅自從高平寨一別後,就再也沒有見過面了。他帶著幾十個侍衛,就算遇到夏軍,也不應該沒有一人迴轉呀。”見曹皇后憂心忡忡,狄青安慰道:“說不定……國舅自有打算,皇后不必太過憂心。”

    曹皇后眼中盈淚,悲傷道:“都已過去兩年了,還是音信全無,只怕……我就怕他已出事,那幫侍衛怕擔責,這才不敢迴轉告訴我們。舍弟素來命苦,難道說……他真的……”本想說難道曹佾死也不能再見家人一面,甚至屍骨都不能回鄉?驀地悲慟上湧,伏案啜泣起來。

    趙禎忙起身到了曹皇后身邊,輕拍曹皇后的背心,安慰道:“皇后莫要哭了,如今都是猜測,國舅不見得有事了。”

    狄青見曹皇后抽泣不止,很是傷心,說道:“皇后,臣在邊陲時,手下有一部消息很是靈通。若臣迴轉邊陲,定會讓他們全力查尋國舅的下落,給皇后個交代!”

    趙禎聞言,忙道:“是呀,狄青建議不錯。”突然想起了什麼,道:“不過嘛……狄青,你把誰能做事告訴兵部就好,朕會下旨,讓兵部處理此事就好。”

    狄青心頭一沉,趙禎這麼講,莫非就是不想讓他狄青再回西北嗎?可他依舊神色不變,說道:“臣出宮後,馬上去辦。”

    曹皇后抬起頭來,雙眸淚痕未乾,感激道:“多謝狄將軍用心了。不過……你迴轉京城,是有要事吧?耽誤你做事,我總是心有不安。”

    狄青忍不住向趙禎望去,見趙禎正巧望來,沉聲道:“臣奉旨回京,月餘來一直請見聖上,隨時準備再赴西北。不過這段日子聖上好像身子不適,一直沒有見臣。還不知道聖上召臣迴轉,有何吩咐呢?”

    趙禎乾咳幾聲道:“狄青,你在西北,朕其實很掛念你。當初傳言說你死在平遠寨,朕幾乎落淚……”說話間,神色滿是感慨。

    狄青見趙禎真情流露,回憶往事,感謝道:“煩勞聖上牽掛,臣愧不敢當。”

    趙禎擺擺手道:“狄青,朕一直拿你當兄弟,可你好像對朕倒有些疏遠了。朕當年派你到西北,累及你幾乎送命,每念及於此,心中難安。不過這次好了,西夏求和,西北不會再有戰事,狄青,朕希望你,以後就留在京城吧。”

    狄青大急,想起八王爺所言,知道這時再請赴西北,肯定惹趙禎不悅。但他無法不說,起身施禮道:“聖上,臣認為,夏國元昊野心勃勃,此次議和,絕無誠心。想當年元昊之父德明也曾奉表求和,但還不是被元昊撕毀協議?西北邊防絕不能鬆懈,誤了進取夏國的大好機會。”

    趙禎臉色倏然陰沉,冷冷道:“狄青,你可知道,我前幾日方接到一封密信。你想知道內容是什麼嗎?”

    狄青暗自心驚,搖頭道:“臣不知。”

    趙禎從袖中取出一封奏摺,放在桌面上道:“前幾日,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葛懷敏有密報,說手下曹英曾聽有人在酒樓賣唱,大肆宣揚你的功勞,收買民心!”

    狄青凜然,知道收買民心一事可大可小。聽趙禎口氣森然,更是不安。

    趙禎又道:“其實早在去年,就有人密告說你桀驁不馴,私自募兵,以下犯上,對韓琦等朝廷重臣公然不敬。狄青,這些罪名,你讓我如此處置?”

    御花園內春風帶寒,有烏雲捲了天日,整個園子都暗了下來。

    所有人見趙禎動怒,均是為狄青擔憂。狄青昂起頭來,只是說了五個字,“臣問心無愧!”

    趙禎臉上怒意一閃,曹皇后見了,一旁忙岔開話題道:“聖上,聽說最近廣西儂智高親來京城,求聖上出兵攻打交趾,不知聖上如何定奪的?”

    曹皇后只想轉移視線,不想趙禎仍不肯錯開話題,冷冷道:“儂智高父子自恃地處偏遠,以功自矜,當初不聽朕的旨意,如今有難才想求朕,那已經晚了!”

    狄青雖在西北,但也知道儂智高的事情。

    儂智高為廣源州人,是廣西的蠻夷首領。宋初時,儂氏家族和宋廷交好,得宋廷支持,在廣西頗有威信,數十年來,儂氏家族到了儂智高之父儂全福之時,已成廣西豪強,勢力頗雄。

    儂全福當年對宋廷畢恭畢敬,但盤踞廣西多年,又因廣源州地產黃金,儂全福依仗地利,開發金礦,富強一時。儂全福勢力益大,對宋廷慢慢驕奢起來,劉太后當權時,竟自封為“昭聖皇帝”。但宋朝先有契丹脅迫,後有李家父子為禍,一時間管不了儂家父子,任由儂家坐大,但宋廷和儂氏由此交惡。

    宋廷雖無力出兵,但儂全福自封為王,惹怒了南方的交趾。

    本來儂氏在廣西,夾在大宋和交趾之間,一直對大宋和交趾雙向稱臣,進貢財物,可儂全福稱王后,對宋、對交趾一樣的傲慢。

    交趾王惱怒,對儂全福興兵,幾年前擒住了儂全福。儂智高雖多方營救,但交趾王還是斬了儂全福。儂全福之子儂智高大怒,數次對交趾用兵,但少有作為,如今又向宋廷求助,只想借宋朝之兵以報父仇。

    趙禎談及此事時,明說儂智高,卻是暗自警告狄青莫學儂智高自恃身在邊陲,矜功自大!

    狄青經多年霜雨,如何聽不出趙禎的言下之意,一時間心中茫然失落。

    趙禎見狄青不語,只以為他服軟,心中暗喜,放緩了口氣道:“狄青,其實朕是信你的。但只有朕信你,百官不信,朕也不好一意孤行。這次西夏遣使臣沒藏訛龐來議和,看起來其意甚誠,宋夏交兵多年,百姓受苦厭倦,議和一事,本是順應行事,你若喜歡的話,我可讓你商談議和談一事了。”

    狄青知道趙禎是給他臺階下,意思就是,把議和的功勞白送給狄青。可一想到如煙往事,想到郭遵、王珪、武英等人,一咬牙道:“聖上,臣仍不贊同和夏國議和。”

    趙禎心中惱怒,一拍桌案,站起道:“狄青,你說什麼?”

    狄青心中無愧,並無畏懼,說道:“聖上,請容臣說完。”見趙禎面沉似水,也不表達心意,狄青道:“聖上,臣征戰西北,也曾親自刺殺元昊,見過元昊。元昊此人素有野心,一直以想要盡取關中,一統天下,絕不滿足眼下的成果。眼下元昊求和,依臣之見,原因有三……”

    趙禎冷冰冰道:“有哪三個原因呢?”

    狄青留意到趙禎的不悅,還堅持道:“第一個原因就是元昊以退為進,眼下宋軍西北眾人已眾志成城,難有可趁之機。他當然知道大宋更戍法弊端,是以等大宋這批將領離去後,再等機會出戰。”狄青知道這麼說,無疑是在質疑祖宗家法,但早已橫心,又道:“第二個原因就是,連年征戰,邊陲榷場不開,宋軍漸強,夏軍已得不償失,又不能打通關中一線,這才暫緩攻勢,以議和來調整策略,只要時機一到,肯定就是他們之時。而第三個原因就是,臣已得到消息,契丹不知為何,和元昊交惡,已有移兵西進的架勢,元昊只怕雙向受敵,難以支撐,這才想要議和。聖上,對付元昊狼子野心,只有窮追猛打,全力剿滅一途,不能等其修養生息,再次壯大。臣已說服吐蕃贊普,他已應允出兵。就算契丹並不出兵,只要吐蕃對夏國用兵,我朝再出兵進攻,就算不能殲滅夏國,最少也能盡取橫山一脈,橫山蜿蜒千里,地勢扼要,不亞於幽雲十六州,只要能取橫山,我朝進攻退守,西北可去禍患。”

    見趙禎還是不語,狄青自薦道:“聖上,臣處嫌疑之地,但問心無愧,請命再戰西北……”

    趙禎臉色陡然一沉,喝道:“夠了。狄青,如今百姓日苦,滿朝文武同意議和,你竟敢抨擊祖宗家法,獨唱反調?難道真的認為文武百官,均不如你一個狄青?你說了解元昊此人,是不是就在諷刺朕和百官有眼無珠,不辨是非?”

    狄青不想長篇言辭只為論戰,趙禎竟聽出反調,不由錯愕,強自道:“聖上你聽我解釋……”

    “不用多說了,退下!”趙禎聲音中滿是森然。

    狄青還待再說,突見曹皇后向他使個眼色,又見趙禎怒氣正衝,心中嘆息,施禮道:“臣告退。”他轉身出了御花園,心中滿是惆悵,暗想趙禎不解邊陲之苦,不知元昊之心,決意議和,那他狄青該如何是好?

    趙禎見狄青離去,還是怒氣不息,重重再拍桌案,恨恨道:“朕若不是念及和狄青的交情,今日只憑他辱祖宗家法一事,就要治他的罪過!”

    曹皇后一旁站起,親自為趙禎滿了杯茶,低聲道:“其實幾年前,官家不就說過,祖宗家法也不盡然,更戍法弊端重重,這點官家早就知道的。官家曾有意變法,不就是要針對以前傳下的缺點?狄青說出了聖上的心思,那很好呀,為何狄青談及此事,官家這麼大的反應呢?”

    趙禎鼻孔直冒冷氣,道:“朕說可以,他說就不行!這些日子,已有不少臣子說狄青的是非,更有人說狄青升遷過快,自矜軍功,若不限制,只怕會有反意。”

    曹皇后見趙禎如此氣惱,“噗哧”一笑道:“官家,沒有人比你更瞭解狄青,你肯定知道他不會反的,是不是?這些年來,你一直對往事念念不忘……”說到這裡的時候,曹皇后臉色有些異樣,但很快柔和如常,“我今日見到狄青,見他面相,看其行事,又見滿園春色,他卻視而不見,依我看來,狄青分明是個專情、質樸而又隨和的漢子。這種人,雖有雄心毅力,但沒有野心傲氣,不會反的。”

    “他若不反,為何念念不忘前往西北?他若沒有反義,為何有人會說他是非?”

    “想古人有言,‘木秀於林,風必催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狄將軍不經科舉,從行伍之身得今日之榮耀,難免有人看不順眼。再說這多半也和官家最近要變法有關……”曹皇后說的不急不緩。

    趙禎皺起眉頭,反問道:“狄青就是狄青,和變法一事何關?”

    曹皇后秀眸凝望趙禎,和緩道:“其實官家很多事情都知道。官家有魄力要變法,就不再想用呂相。想呂相雖穩,但已至極位,缺乏變法的決心。官家想用范仲淹,有人不滿,但知道範仲淹為人公正,天下有名,為國之心,朝野皆知。若是詆譭范仲淹,只怕很多人都不信。他們動不了范仲淹,但知道狄青和範公在西北,相得益彰,交情非淺。若能從狄青下手,詆譭成行,只怕范仲淹也難脫干係。官家,狄青此人絕無反心,他若沒有反心,方才所言,就算激烈些,也不過是為了大宋百姓,為了官家的江山,並非對官家不敬。官家對他知之甚深,其實這些話,我本多說了。既然如此,官家難道真的忍心讓如此忠臣心冷,毀於朝廷的權勢爭鬥之中嗎?”

    趙禎沉思良久,長嘆一口氣,說道:“我只氣他總是逆我心思行事罷了。對了,皇后,朕想變法除我朝弊病,已召回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回京,但變法事大,前段日子,范仲淹上書《條陳十事》,建議變法主要包括,‘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推恩信、重命令’十個方面,朕觀其內容針砭時弊,很是中肯,但最近外亂未平,各地流民總是鬧事,朕只怕冒然變法,引天下動盪。不知皇后可有什麼看法嗎?”曹皇后出身將門世家,見識頗精,趙禎倒多和她商議朝政。

    曹皇后微微一笑,說道:“前段日子,我倒聽說個有趣的考題,不知道聖上可否想聽?”

    趙禎終於放鬆了表情,忍不住笑道:“你什麼時候也關注科舉一事了?”

    曹皇后搖頭嬌笑道:“和科舉無關,妾身想考考官家。”二人坐談,天雖不冷,但旁邊早有人在紅泥小火爐上煮水沏茶,隨時為天子、皇后斟上熱茶,曹皇后示意宮人將銅壺拿下,那火爐炭火燒的正旺。

    曹皇后隨手揀起一段枯枝,遞在爐火上點燃。趙禎不明所以,但饒有興趣的觀看。

    那枯枝燃著,曹皇后並不將枯枝投入爐火中,反倒拿到手上道:“官家,這枯枝如此燃盡,就成木炭。妾身想考官家一下,如何能讓枯枝燃盡後,還能得完整的木炭在手呢?”

    趙禎接過枯枝,笑道:“這應該容易。”他本以為簡單,拿枯枝在手只等火燃盡,不想那火逼到尾端,趙禎手指不停後退,終於退無可退,眼看火要燒到手上,慌忙丟了枯枝。

    枯枝落地,摔成數截。趙禎臉一紅,道:“這事不可能做到的。”

    曹皇后嫣然一笑道:“也不見得不可能了。”說罷左手又拿了根枯枝,放在火中點燃。趙禎滿是不信,盯著曹皇后。見那火兒漸漸的稍到了曹皇后的手指,忙道:“快丟了枯枝。”

    不想曹皇后陡然右手伸出,捏在適才燃過的木炭之上。

    趙禎一驚,心道那木炭雖沒有火,但還很熱,皇后何至於此?才待制止,枯枝已燃畢,曹皇后輕蹙蛾眉,拿著那節完整的木炭道:“官家,妾身做到了。”這才拋了木炭。

    趙禎見曹皇后右手兩指已被炙得發紅,心中痛惜,忙道:“皇后,不過是個考題,何必如此認真呢?快傳御醫來。”

    曹皇后忍住疼痛,還能笑道:“官家,這雖是個考題,但是個關乎大宋江山的考題。眼下大宋江山就像這枯枝,內憂外患就像這火兒,官家要守完整的江山,就不能一再退讓,只能忍痛一搏,方能得竟全功。自古‘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變法變法,改舊迎新,陣疼當然難免,若因為這痛兒不敢變革,終於難守江山!”

    趙禎長嘆一聲,望著地上的木炭,良久才道:“不想皇后竟有這般決心勸朕……朕若再瞻前顧後,真的問心有愧了。”望著皇后的那手指,趙禎目光閃動,突然問道:“但我想,這考題並非皇后想出來的吧?就像今日朕見狄青,也是皇后安排的吧?”

    早有御醫趕到,為曹皇后處理燒傷之處。

    曹皇后見趙禎這般詢問,笑答道:“我就說官家絕頂聰明,很多事情瞞不過你了。前幾日常寧在街上見到狄將軍屢次請見聖上,頗為愁苦,這才私下和妾身說及此事。妾身召狄青入宮,一是要詢問舍弟一事,更多是為官家的天下。狄青有勇有謀,實乃繼曹將軍之後難得的良將,只盼聖上能從大局著想,莫要責怪於他。至於那考題嘛,是范仲淹對妾身所言,妾身不過將范仲淹的意思轉達而已。”

    趙禎見曹皇后如此,心下感動,暗想朕為堂堂男兒,難道還不如個女兒家?皇后苦諫如此,朕若再猶豫不決,真的羞愧無地。

    一念及此,趙禎已打定了主意,對閻士良下旨道:“召見范仲淹。”
此页面为TW繁体版,其他版本: 中文简体 | HK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