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 > 武侠小说 > 《歃血》在线阅读 > 第八章 抉择

第八章 抉择

    狄青听阎士良说曹皇后要见他,也是忍不住的诧异。他知道赵祯废了郭皇后,就立曹氏为后。曹皇后本大宋开国将领曹彬的孙女,听说贤良淑德,就算范仲淹都对此女颇为赞许。

    但狄青和曹皇后根本没有瓜葛,曹皇后找他做什么?

    狄青带着疑惑入宫,到了皇后所居的宝慈宫前。时隔多年,大内早就抹去了当年一把大火的痕迹,但那把大火连烧八殿的情形,还留在狄青的脑海。

    宝慈宫本是当年的崇徽殿改建,这宫中的很多大殿,早就换了新颜,狄青想到这里时,忍不住向皇仪门的方向望去。

    宫门深重,烟柳依依,那一望,望不尽深宫幽怨。只见有春莺鸣叫,电闪般的穿梭在空中,狄青脑海中又有道白影掠过,神色怅然。

    有宫女前来道:“皇后在宫后的御花园,请狄将军过去一见。”

    阎士良已知趣的告退,那宫女领着狄青走花径,过长廊,转过一座假山后,前方现出一广阔的花园。这时春意已浓,繁花似锦,绿意油油。有草气清新扑面,让人身在其中,神气清爽。

    那领路的宫女一路行来,总是忍不住的偷望狄青几眼。狄青略有察觉,并不在意。

    到了御花园前,早有几个宫女立在园前,见狄青前来,秋波忍不住的漫过来,悄然指点,掩口娇笑。

    有宫人唱喏道:“狄将军到。”

    这时园中有几人在一片青绿中站起来,向这面张望。园子四周有几个宫女竟在担水,闻言也放下了水桶,向狄青望过来。

    狄青这才留意到,这御花园有些名不符实,因为园中少中花草,多是谷物新绿,那园子的尽头,种着几排桑树,已颇为高壮。

    狄青是在乡村长大,倒是见多了这种架势,心中很是奇怪,心道若不是自己知道是在宫中,还会以为到了菜园。

    御花园怎么会种满谷物桑树?

    这时有个宫女前来道:“狄……将军,皇后找你过去。”那宫女话语吃吃,脸上羞红,竟不敢直视狄青。

    狄青顺着那宫女指的方向望过去,见菜园中立着一女子,正向他张望。那女子粗布罗裙,轻饰薄粉,面容姣好,额头微有汗水,见狄青迟疑走过来,微微一笑。

    狄青到了那女子面前,见那女子手上还拿着锄头,不由讶然,半晌才施礼道:“臣狄青,参见皇后。”他真不能相信皇后会锄地的,难道说皇后受罚?可见众人其乐融融,又不太像被罚。

    曹皇后轻声道:“狄将军免礼。”似乎看出狄青的困惑,曹皇后笑道:“我在宫中无事,就带她们种植谷物,种桑养蚕,一来也算做些事情,若能有点收成,可以给我们这些人提供些粮食、衣物,那就是更好了。”

    这时有宫女提水走到皇后的面前,突然脚下一软,那桶水要泼了出去……

    狄青手一伸,轻易的挽住水桶,道:“这些活儿,交给杂役去做不就好了?”

    曹皇后微笑道:“这些事情,本来就是我弄出来的,交给他们,不是又增加他们的负担?”拿瓢要舀水浇苗,狄青道:“臣现在无甚负担,这浇水的事情,先交给臣吧?”

    曹皇后嫣然一笑,递过锄头道:“那不如烦劳狄将军翻土锄草了。”

    狄青也不推辞,当下接过锄头。他久在乡间,虽说年少顽劣,毕竟也会为大哥减轻负担,农活端是没少做过,这些认苗除草,松土提水的事情,做起来比上阵杀敌还要游刃有余。

    曹皇后跟在狄青的身旁,不时地洒水浇苗,这时红日高升,耀在青苗嫩叶的水珠上,亮晶晶的一片。

    园中春风和煦,满是明媚。

    曹皇后突然道:“狄将军可知我找你何事吗?”

    狄青嗅着泥土的芬芳,宛如回到年幼农间的光阴,一时间忘却了所有的烦恼,那时候只在想,“若我不惹是生非,说不定就到不了京城……我若一辈子都在乡间,那会是苦是乐呢?可若碰不到羽裳……”不再想下去,听皇后询问,狄青摇摇头道:“恕臣驽钝,不知太后召臣来此的用意。”

    曹皇后笑容和善,伸手指了下周围道:“她们久闻将军之名,想见狄将军很久了。”

    狄青微怔,四下望去,见到御花园周围,不知何时,早站满了宫女。见狄青望过来,均是掩嘴而笑,不知是谁鼓起掌来,众人应和,一时间园中掌声一片,红颜绿草,相映成辉。

    狄青有些茫然,错愕道:“皇后,这是……”

    曹皇后微微一笑,等掌声停歇后,这才解释道:“这些丫头,平日在宫中无事,这几年多听狄将军大名,一直想见你一面。这次听狄将军回转京城,就缠着我,让我想办法请狄将军前来。我抵不住她们的软磨痴求,又因还有一事要向狄将军询问,这才请狄将军来宫中。还望狄将军大人大量,莫要见怪。”

    狄青有些赫然,暗想这个曹皇后可比原先的那个郭皇后易相处很多,这些宫女敢开这种玩笑,若是碰到那郭皇后,还不被五马分尸了?他素来不拘小节,施礼道:“狄某平庸之辈罢了,皇后开个玩笑,在下也有些好笑。”

    曹皇后笑道:“她们鼓掌,不但是因为狄将军征战疆场,百战百胜,还因为狄将军俊朗沧桑,远超乎她们的想象,更是因为……”瞅瞅狄青手上的锄头,顿了下,这才盈盈笑道:“更是因为狄将军对农家事情这般熟悉,为人质朴率直,真是万中无一的好男人,怪不得常宁前几日对我提及将军之时,满是推崇。”

    狄青听曹皇后这么说,微有脸红。听曹皇后提及到常宁公主,心中一动,隐约想到些什么。

    这时御花园外一声唱喏道:“圣上驾到。”就听脚步声起,赵祯金冠龙袍,已到了御花园内。

    众宫女忙伏地跪拜,曹皇后向狄青使个眼色,快步迎过去,敛衽为礼道:“参见圣上。”狄青落后几步,远远单膝跪地,行军中之礼道:“臣狄青……参见圣上。”

    赵祯目光从狄青身上闪过,神色中像是微有意外,摆手道:“不必多礼,都起来吧。”众宫女起身,垂手肃立,不敢再放肆。狄青见赵祯神色威严肃穆,喜怒不行于色,心中暗想,“赵祯也变了,变的难以捉摸了。”

    等皇后、狄青起身后,赵祯笑道:“皇后,你找朕前来御花园,有何事情呢?”

    曹皇后一指园圃,笑盈盈道:“圣上,你看看,这些谷物如今都长的很好,当初还有你的一份功劳呢。”

    赵祯乐呵呵道:“是呀,初春的时候,你一定要拉朕来种地,我也出了分力,不过更多都是皇后你的功劳了。你说让宫中节衣缩食,多补西北征战所用,朕觉得很有道理。”

    狄青听了,心中微暖,暗想这个曹皇后身在深宫,竟还能牵挂西北战士,实在让人感激。

    赵祯话题一转,望向狄青道:“皇后,可你找狄青来,有什么事呢?”

    曹皇后道:“我找狄青来,其实……是想询问舍弟一事。”

    狄青心头一震,才想起来曾经见过曹佾,而曹佾就是曹皇后之弟。赵祯皱了下眉头道:“国舅还没有下落吗?”

    曹皇后笑容敛去,隐有担忧之意,蹙眉道:“圣上,舍弟已很久没有消息传回来了。他和那些侍卫,好像凭空失踪了一样!”

    狄青一惊,忙问,“皇后,国舅失踪了?”他和曹佾曾有约定,对曹佾这人也是颇有好感,知道曹佾有事,很是关切。

    这时早有人在花园摆下了座位,赵祯和曹皇后相携落座,招呼狄青道:“狄青,你也坐吧。”

    狄青犹豫片刻,不想违背赵祯的吩咐,终于坐了下来。

    众人见了,心中都想,“传言中,圣上对狄青如兄弟般,今日一见,果然不假。要知道就算两府中人到了宫中,有些人都没有赐座的礼遇。”

    曹皇后愁容不展,望着狄青道:“狄将军,舍弟的事情,想必你也知道些。当初高平寨外,你算是最后见到他的人。自那天后,舍弟只传过一次消息回来。那时候他已过横山,到了夏境内。自此以后,他就再没有消息传回来。他带了几十个侍卫,也没有一人回转,我只怕他有事了,这才找你过来问问。”

    狄青吃惊道:“我和国舅自从高平寨一别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他带着几十个侍卫,就算遇到夏军,也不应该没有一人回转呀。”见曹皇后忧心忡忡,狄青安慰道:“说不定……国舅自有打算,皇后不必太过忧心。”

    曹皇后眼中盈泪,悲伤道:“都已过去两年了,还是音信全无,只怕……我就怕他已出事,那帮侍卫怕担责,这才不敢回转告诉我们。舍弟素来命苦,难道说……他真的……”本想说难道曹佾死也不能再见家人一面,甚至尸骨都不能回乡?蓦地悲恸上涌,伏案啜泣起来。

    赵祯忙起身到了曹皇后身边,轻拍曹皇后的背心,安慰道:“皇后莫要哭了,如今都是猜测,国舅不见得有事了。”

    狄青见曹皇后抽泣不止,很是伤心,说道:“皇后,臣在边陲时,手下有一部消息很是灵通。若臣回转边陲,定会让他们全力查寻国舅的下落,给皇后个交代!”

    赵祯闻言,忙道:“是呀,狄青建议不错。”突然想起了什么,道:“不过嘛……狄青,你把谁能做事告诉兵部就好,朕会下旨,让兵部处理此事就好。”

    狄青心头一沉,赵祯这么讲,莫非就是不想让他狄青再回西北吗?可他依旧神色不变,说道:“臣出宫后,马上去办。”

    曹皇后抬起头来,双眸泪痕未干,感激道:“多谢狄将军用心了。不过……你回转京城,是有要事吧?耽误你做事,我总是心有不安。”

    狄青忍不住向赵祯望去,见赵祯正巧望来,沉声道:“臣奉旨回京,月余来一直请见圣上,随时准备再赴西北。不过这段日子圣上好像身子不适,一直没有见臣。还不知道圣上召臣回转,有何吩咐呢?”

    赵祯干咳几声道:“狄青,你在西北,朕其实很挂念你。当初传言说你死在平远寨,朕几乎落泪……”说话间,神色满是感慨。

    狄青见赵祯真情流露,回忆往事,感谢道:“烦劳圣上牵挂,臣愧不敢当。”

    赵祯摆摆手道:“狄青,朕一直拿你当兄弟,可你好像对朕倒有些疏远了。朕当年派你到西北,累及你几乎送命,每念及于此,心中难安。不过这次好了,西夏求和,西北不会再有战事,狄青,朕希望你,以后就留在京城吧。”

    狄青大急,想起八王爷所言,知道这时再请赴西北,肯定惹赵祯不悦。但他无法不说,起身施礼道:“圣上,臣认为,夏国元昊野心勃勃,此次议和,绝无诚心。想当年元昊之父德明也曾奉表求和,但还不是被元昊撕毁协议?西北边防绝不能松懈,误了进取夏国的大好机会。”

    赵祯脸色倏然阴沉,冷冷道:“狄青,你可知道,我前几日方接到一封密信。你想知道内容是什么吗?”

    狄青暗自心惊,摇头道:“臣不知。”

    赵祯从袖中取出一封奏折,放在桌面上道:“前几日,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葛怀敏有密报,说手下曹英曾听有人在酒楼卖唱,大肆宣扬你的功劳,收买民心!”

    狄青凛然,知道收买民心一事可大可小。听赵祯口气森然,更是不安。

    赵祯又道:“其实早在去年,就有人密告说你桀骜不驯,私自募兵,以下犯上,对韩琦等朝廷重臣公然不敬。狄青,这些罪名,你让我如此处置?”

    御花园内春风带寒,有乌云卷了天日,整个园子都暗了下来。

    所有人见赵祯动怒,均是为狄青担忧。狄青昂起头来,只是说了五个字,“臣问心无愧!”

    赵祯脸上怒意一闪,曹皇后见了,一旁忙岔开话题道:“圣上,听说最近广西侬智高亲来京城,求圣上出兵攻打交趾,不知圣上如何定夺的?”

    曹皇后只想转移视线,不想赵祯仍不肯错开话题,冷冷道:“侬智高父子自恃地处偏远,以功自矜,当初不听朕的旨意,如今有难才想求朕,那已经晚了!”

    狄青虽在西北,但也知道侬智高的事情。

    侬智高为广源州人,是广西的蛮夷首领。宋初时,侬氏家族和宋廷交好,得宋廷支持,在广西颇有威信,数十年来,侬氏家族到了侬智高之父侬全福之时,已成广西豪强,势力颇雄。

    侬全福当年对宋廷毕恭毕敬,但盘踞广西多年,又因广源州地产黄金,侬全福依仗地利,开发金矿,富强一时。侬全福势力益大,对宋廷慢慢骄奢起来,刘太后当权时,竟自封为“昭圣皇帝”。但宋朝先有契丹胁迫,后有李家父子为祸,一时间管不了侬家父子,任由侬家坐大,但宋廷和侬氏由此交恶。

    宋廷虽无力出兵,但侬全福自封为王,惹怒了南方的交趾。

    本来侬氏在广西,夹在大宋和交趾之间,一直对大宋和交趾双向称臣,进贡财物,可侬全福称王后,对宋、对交趾一样的傲慢。

    交趾王恼怒,对侬全福兴兵,几年前擒住了侬全福。侬智高虽多方营救,但交趾王还是斩了侬全福。侬全福之子侬智高大怒,数次对交趾用兵,但少有作为,如今又向宋廷求助,只想借宋朝之兵以报父仇。

    赵祯谈及此事时,明说侬智高,却是暗自警告狄青莫学侬智高自恃身在边陲,矜功自大!

    狄青经多年霜雨,如何听不出赵祯的言下之意,一时间心中茫然失落。

    赵祯见狄青不语,只以为他服软,心中暗喜,放缓了口气道:“狄青,其实朕是信你的。但只有朕信你,百官不信,朕也不好一意孤行。这次西夏遣使臣没藏讹庞来议和,看起来其意甚诚,宋夏交兵多年,百姓受苦厌倦,议和一事,本是顺应行事,你若喜欢的话,我可让你商谈议和谈一事了。”

    狄青知道赵祯是给他台阶下,意思就是,把议和的功劳白送给狄青。可一想到如烟往事,想到郭遵、王珪、武英等人,一咬牙道:“圣上,臣仍不赞同和夏国议和。”

    赵祯心中恼怒,一拍桌案,站起道:“狄青,你说什么?”

    狄青心中无愧,并无畏惧,说道:“圣上,请容臣说完。”见赵祯面沉似水,也不表达心意,狄青道:“圣上,臣征战西北,也曾亲自刺杀元昊,见过元昊。元昊此人素有野心,一直以想要尽取关中,一统天下,绝不满足眼下的成果。眼下元昊求和,依臣之见,原因有三……”

    赵祯冷冰冰道:“有哪三个原因呢?”

    狄青留意到赵祯的不悦,还坚持道:“第一个原因就是元昊以退为进,眼下宋军西北众人已众志成城,难有可趁之机。他当然知道大宋更戍法弊端,是以等大宋这批将领离去后,再等机会出战。”狄青知道这么说,无疑是在质疑祖宗家法,但早已横心,又道:“第二个原因就是,连年征战,边陲榷场不开,宋军渐强,夏军已得不偿失,又不能打通关中一线,这才暂缓攻势,以议和来调整策略,只要时机一到,肯定就是他们之时。而第三个原因就是,臣已得到消息,契丹不知为何,和元昊交恶,已有移兵西进的架势,元昊只怕双向受敌,难以支撑,这才想要议和。圣上,对付元昊狼子野心,只有穷追猛打,全力剿灭一途,不能等其修养生息,再次壮大。臣已说服吐蕃赞普,他已应允出兵。就算契丹并不出兵,只要吐蕃对夏国用兵,我朝再出兵进攻,就算不能歼灭夏国,最少也能尽取横山一脉,横山蜿蜒千里,地势扼要,不亚于幽云十六州,只要能取横山,我朝进攻退守,西北可去祸患。”

    见赵祯还是不语,狄青自荐道:“圣上,臣处嫌疑之地,但问心无愧,请命再战西北……”

    赵祯脸色陡然一沉,喝道:“够了。狄青,如今百姓日苦,满朝文武同意议和,你竟敢抨击祖宗家法,独唱反调?难道真的认为文武百官,均不如你一个狄青?你说了解元昊此人,是不是就在讽刺朕和百官有眼无珠,不辨是非?”

    狄青不想长篇言辞只为论战,赵祯竟听出反调,不由错愕,强自道:“圣上你听我解释……”

    “不用多说了,退下!”赵祯声音中满是森然。

    狄青还待再说,突见曹皇后向他使个眼色,又见赵祯怒气正冲,心中叹息,施礼道:“臣告退。”他转身出了御花园,心中满是惆怅,暗想赵祯不解边陲之苦,不知元昊之心,决意议和,那他狄青该如何是好?

    赵祯见狄青离去,还是怒气不息,重重再拍桌案,恨恨道:“朕若不是念及和狄青的交情,今日只凭他辱祖宗家法一事,就要治他的罪过!”

    曹皇后一旁站起,亲自为赵祯满了杯茶,低声道:“其实几年前,官家不就说过,祖宗家法也不尽然,更戍法弊端重重,这点官家早就知道的。官家曾有意变法,不就是要针对以前传下的缺点?狄青说出了圣上的心思,那很好呀,为何狄青谈及此事,官家这么大的反应呢?”

    赵祯鼻孔直冒冷气,道:“朕说可以,他说就不行!这些日子,已有不少臣子说狄青的是非,更有人说狄青升迁过快,自矜军功,若不限制,只怕会有反意。”

    曹皇后见赵祯如此气恼,“噗哧”一笑道:“官家,没有人比你更了解狄青,你肯定知道他不会反的,是不是?这些年来,你一直对往事念念不忘……”说到这里的时候,曹皇后脸色有些异样,但很快柔和如常,“我今日见到狄青,见他面相,看其行事,又见满园春色,他却视而不见,依我看来,狄青分明是个专情、质朴而又随和的汉子。这种人,虽有雄心毅力,但没有野心傲气,不会反的。”

    “他若不反,为何念念不忘前往西北?他若没有反义,为何有人会说他是非?”

    “想古人有言,‘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狄将军不经科举,从行伍之身得今日之荣耀,难免有人看不顺眼。再说这多半也和官家最近要变法有关……”曹皇后说的不急不缓。

    赵祯皱起眉头,反问道:“狄青就是狄青,和变法一事何关?”

    曹皇后秀眸凝望赵祯,和缓道:“其实官家很多事情都知道。官家有魄力要变法,就不再想用吕相。想吕相虽稳,但已至极位,缺乏变法的决心。官家想用范仲淹,有人不满,但知道范仲淹为人公正,天下有名,为国之心,朝野皆知。若是诋毁范仲淹,只怕很多人都不信。他们动不了范仲淹,但知道狄青和范公在西北,相得益彰,交情非浅。若能从狄青下手,诋毁成行,只怕范仲淹也难脱干系。官家,狄青此人绝无反心,他若没有反心,方才所言,就算激烈些,也不过是为了大宋百姓,为了官家的江山,并非对官家不敬。官家对他知之甚深,其实这些话,我本多说了。既然如此,官家难道真的忍心让如此忠臣心冷,毁于朝廷的权势争斗之中吗?”

    赵祯沉思良久,长叹一口气,说道:“我只气他总是逆我心思行事罢了。对了,皇后,朕想变法除我朝弊病,已召回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回京,但变法事大,前段日子,范仲淹上书《条陈十事》,建议变法主要包括,‘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十个方面,朕观其内容针砭时弊,很是中肯,但最近外乱未平,各地流民总是闹事,朕只怕冒然变法,引天下动荡。不知皇后可有什么看法吗?”曹皇后出身将门世家,见识颇精,赵祯倒多和她商议朝政。

    曹皇后微微一笑,说道:“前段日子,我倒听说个有趣的考题,不知道圣上可否想听?”

    赵祯终于放松了表情,忍不住笑道:“你什么时候也关注科举一事了?”

    曹皇后摇头娇笑道:“和科举无关,妾身想考考官家。”二人坐谈,天虽不冷,但旁边早有人在红泥小火炉上煮水沏茶,随时为天子、皇后斟上热茶,曹皇后示意宫人将铜壶拿下,那火炉炭火烧的正旺。

    曹皇后随手拣起一段枯枝,递在炉火上点燃。赵祯不明所以,但饶有兴趣的观看。

    那枯枝燃着,曹皇后并不将枯枝投入炉火中,反倒拿到手上道:“官家,这枯枝如此燃尽,就成木炭。妾身想考官家一下,如何能让枯枝燃尽后,还能得完整的木炭在手呢?”

    赵祯接过枯枝,笑道:“这应该容易。”他本以为简单,拿枯枝在手只等火燃尽,不想那火逼到尾端,赵祯手指不停后退,终于退无可退,眼看火要烧到手上,慌忙丢了枯枝。

    枯枝落地,摔成数截。赵祯脸一红,道:“这事不可能做到的。”

    曹皇后嫣然一笑道:“也不见得不可能了。”说罢左手又拿了根枯枝,放在火中点燃。赵祯满是不信,盯着曹皇后。见那火儿渐渐的稍到了曹皇后的手指,忙道:“快丢了枯枝。”

    不想曹皇后陡然右手伸出,捏在适才燃过的木炭之上。

    赵祯一惊,心道那木炭虽没有火,但还很热,皇后何至于此?才待制止,枯枝已燃毕,曹皇后轻蹙蛾眉,拿着那节完整的木炭道:“官家,妾身做到了。”这才抛了木炭。

    赵祯见曹皇后右手两指已被炙得发红,心中痛惜,忙道:“皇后,不过是个考题,何必如此认真呢?快传御医来。”

    曹皇后忍住疼痛,还能笑道:“官家,这虽是个考题,但是个关乎大宋江山的考题。眼下大宋江山就像这枯枝,内忧外患就像这火儿,官家要守完整的江山,就不能一再退让,只能忍痛一搏,方能得竟全功。自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变法变法,改旧迎新,阵疼当然难免,若因为这痛儿不敢变革,终于难守江山!”

    赵祯长叹一声,望着地上的木炭,良久才道:“不想皇后竟有这般决心劝朕……朕若再瞻前顾后,真的问心有愧了。”望着皇后的那手指,赵祯目光闪动,突然问道:“但我想,这考题并非皇后想出来的吧?就像今日朕见狄青,也是皇后安排的吧?”

    早有御医赶到,为曹皇后处理烧伤之处。

    曹皇后见赵祯这般询问,笑答道:“我就说官家绝顶聪明,很多事情瞒不过你了。前几日常宁在街上见到狄将军屡次请见圣上,颇为愁苦,这才私下和妾身说及此事。妾身召狄青入宫,一是要询问舍弟一事,更多是为官家的天下。狄青有勇有谋,实乃继曹将军之后难得的良将,只盼圣上能从大局着想,莫要责怪于他。至于那考题嘛,是范仲淹对妾身所言,妾身不过将范仲淹的意思转达而已。”

    赵祯见曹皇后如此,心下感动,暗想朕为堂堂男儿,难道还不如个女儿家?皇后苦谏如此,朕若再犹豫不决,真的羞愧无地。

    一念及此,赵祯已打定了主意,对阎士良下旨道:“召见范仲淹。”
此页面为中文简体版,其他版本: HK 繁体 | TW 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