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令人收拾起衣物,陪着真宗说了一些朝中之事。过了一会儿,见周怀政捧进一幅卷轴来,刘娥见这卷轴极大,好奇地问:官家,这是什么东西?
真宗忽然想起来,笑道:哦,这是王钦若献上的封禅图,朕正打算与你一起来看看。
刘娥眼波一转:王大学士之才,臣妾早有所闻,今日正好见识。
真宗令周怀政打开图轴,这图轴极大,辅开了在长廊上足有数丈长。数名宫人拉着图轴,真宗带着刘娥一边看,一边将方才御书房中王钦若所说的设想一一说给刘娥,两人从这一头慢慢地看到另一头去,足足看了近半个时辰,还未看完。
王钦若这卷图轴将封禅的整个想法设计全都详细地列了出来,竟然是工程浩大,而且自筹备、兴建、设祭、主持等等,设了大量的官职。王钦若精通史书,满腹文才,每一项皆引经据典,内涵极深。这一番图轴显见用了许多心血,绝非一朝一夕能做出来的。
刘娥越看脸色越是凝重,原以为王钦若只是自恃才高不服在寇准之下,如今看来,他的野心原不止此。
真宗看她脸色有异,问道:小娥,你有什么想法?
刘娥挥手令周怀政等人收起图轴退下,看了真宗一眼,大胆道:这次封禅,大破常规,举动浩大无比,依臣妾看来,倒像是重组一次内阁。
真宗沉默片刻,忽然笑了起来:真不愧是朕的小娥。
刘娥微一思索,不由心惊:官家不满意王相了?
真宗摇头:不,朕还是要倚重王旦的,这朝中上下,他也确实是无人可以取代。只是
刘娥问道:只是什么?
真宗冷笑道:只是自寇准外放之后,王旦不知为何像是转了性子,处处拗着性子,竟然将寇准的脾气学了十足,内阁之中针泼不进。朕本提议让王钦若接替寇准的位置,不想王旦一口拒绝,倒像是虚位以待寇准回来似的。
刘娥点了点头:若是让王钦若插入,来对王旦有所牵制,亦是不错。可是她犹豫了一下,道:王钦若显然是要君,古往今来有多少臣子,巧立名目多生事端,或修土木工程、或做祈福祭天、或借神道之言,为名义上为国为君,其实是利用这个事端,借天子国家之名,将普天下的官职钱财任意调遣,变为自己的权势,此等事不可不防啊!
真宗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小娥这番话,当真把古往今来臣子们努力施政措新的心思都说得透了。只是说得透了又如何?臣子们努力想法子以便要君挟权,为君王则亦可以利用他们这份心思,从容制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要推行一件事,也必得容易做这件事的人从中得到好处。否则的话,只怕无利之事,后续无力。水至清则无鱼,臣子们也是人,不是圣人,倘若一个人无欲无求,倒是可怕了。为君则不怕臣子们有权欲名欲利欲,知道他们的*在何处,方可为我所用。他长叹了一声:封禅之事,虽然是王钦若之议,却的确是当下应该行的事了。正如王钦若所言,一可以安定天下百姓之心,二可以镇服四夷天命所归,三则他沉吟不语。
刘娥知道他心中所思,真宗是开国以来第三个皇帝,太祖太宗有开国之功,他身为天子,自不甘心毫无建树。自登基以来,勤政不息,亲自巡查边关,亲征澶州,大开科举,大举裁官,兴修水利农田等,如今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也应该是给天下一个盛世已经到来的交待了。更何况契丹虽订盟约、夏州虽然来归,但都是暗伏野心,蠢蠢欲动,但辽夏均十分相信神道,封禅之举也是展示国力,借神道之力以镇服四夷。同时,天子的权威也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
她低头暗忖了一下,如今朝堂是铁板一块,真宗上次提出的立后之议,也被驳了回来。看起来朝中人事,也的确到了应该调整的时候了。虽然她对王钦若此举不以为意,但是既然真宗有意推行,对于她来说,亦未曾不是一件顺水推舟的好事。想到这里,转而笑道:官家说得有理,是臣妾多虑了。
真宗点了点头道:不,小娥,你一句要君之言也的确是提醒了朕,此事推行之时,朕自有控制。
景德五年正月,皇城司上奏,说是城门守卫看见左承天门南鸱尾上,有一道长约二丈的黄帛吊在那里,不知道是什么征兆,特来上报。
此时真宗在朝元殿接见群臣及外国使臣的朝贺,听说了此事,连忙派周怀政前去取来一看,这边对文武百官说:去年冬天十一月间,庚寅日夜半,朕方就寝,忽然只觉得宫室中光华灿烂,见一仙人着星冠绛衣,来对朕说:来月宜就正殿建黄箓道场一月,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说完就不见了,朕正疑惑着,因此十二月间在朝元殿建设道场一月,但是此事大是非同寻常,因怕引起疑惑,所以不曾对人明言。如今城门上见帛书,难道真有天书下降这种事不成?
王钦若当即出奏道:陛下至诚格天,应该上邀天眷。
真宗含笑点头,过了一刻,见周怀政已经回来,跪奏道:奴才去了承天门外,果然见有帛书挂在空中,约长二丈许,卷成一卷封住,奴才远远看着,那封口像是隐隐有字。
真宗故意道:这莫非天书不成?
此时知情的大臣们忙着上前添油加醋地道贺,不知情的大臣们瞠目结舌,不知如何是好,只得乱哄哄地随大流跪下朝贺。
真宗道:若真是上天赐下帛书,须得由朕亲自前去拜受。说着,带领群臣步行出殿,直抵朝天门前,但见左承天门南鸱尾上,有一卷黄帛正随风飘荡,摇曳空中。
真宗率群臣望空而拜,三拜之后,即命二名内侍搬来梯子,登上去恭敬地取下那卷黄帛。再奉送到道场上打开,但见那黄帛上写着文字:赵受命,兴于宋,付于眘,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真宗又向天书跪拜之后,令陈尧叟打开天书向众臣宣读,天书共有三卷,大致内容亦不过是从赵宋如何能够得国,乃一命所归,如何将传世永久云云。
那些外国使臣本就是文化不多,且敬畏天命,此时更是听得心中骇然,道怪不得大宋天子能得天下,原来是上天早就注定了。
待得天书读完,真宗仍然跪拜领受,仍用原帛裹着天书,令人封入金匮之内。下旨君臣皆要茹斋戒荤,同时派遣人到太庙告天地宗庙社稷,下旨大赦天下,即日起改元,将景德五年改为大中祥符三年,并改左承天门为承天祥符门,置天书仪卫扶持使,令宰执近臣兼任。
丞相王旦原本并不同意此事,刘娥设计,在正月里宫中设宴之时,真宗赐于王旦一杯封口了的御酒,让他带回家享用。等王旦回到家中打开那金杯时,哪里是御酒,却分是满满的一杯珍珠宝石,粒粒晶华璀灿,珠光流转。
王旦自寇准离开之后,压力倍增,数招真宗之忌。真宗要以王钦若继寇准为相,他知道王钦若插手,则将会引起整个内阁大变动,导致政局走向自己无法把握。此番王钦若搞这一套天书封禅,也是变相的架空他这个宰相,因此坚决不同意。本以为真宗若是以君王之威相逼,尚可辨抗。不料真宗却暗中赏如此恩赐,忽然间那股刚强之气顿时松了下来。君臣恩遇到此等份上,皇帝已经以此等方工向他屈尊,夫复何言,难道当真是要与皇帝做对到底吗?
再说,他在心中微弱地为自己辩护:古往今来帝王或驱骋田猎,或淫流声色,做臣子的反对抗谏,还有理可恃。当今天子崇真封道,实为天下社稷和万民祈福,并非沉迷于田猎声色之中!虽然有扰民费财之说,但是,却也有安定天下之心啊!王旦啊王旦,难道你也要闹到象寇准一样把自己弄到不可收拾吗?王旦捧着珠杯,心中已经妥协了。知道真宗心意已决,他既然领受了珍珠,只得免不得要领头做足这场戏了。
天书下降后数日,丞相王旦率文武百官诸军将校官吏藩夷僧道耆寿共二万三千二百余人,上表请真宗封禅,真宗故意推脱,直到第五次的表章上来,真宗这才下旨封禅泰山。同时下旨,封禅费用浩大,先从宫中节俭,宫中内外除命服外,不得以金银为饰。
此后这一年里,准备封禅等事宜忙得群臣不可开交。此时因为辽宋和议边境和睦,天下各州府都民生安定。且真宗自登基以来,屡派大臣们到全国各地兴修水利,兴修襄阳淳河可灌民田三千顷、河北诸渠可灌田数万顷,治理黄河长河等流域,又得了数万顷的良田,此时占城稻已经在汴京以南的各地推行。百姓们不再流离失所,且田地收成大大增加,全国上下因此也有闲心兴高采烈地迎接这一场大庆典。
普天下各州各府自开国以来,还是第一次这般热闹。举国同庆万民齐贺这场盛典,各地纷纷报上祥瑞。
五月,前去泰山准备封禅事务的王钦若上表说泰山醴泉出,锡山苍龙现。
六月,又发现天书再降醴泉。
八月,王钦若献芝草八千余本。
九月,副相赵安仁又献五色金玉丹,紫芝八千七百余本。
十月,真宗下旨出京往泰山行封禅之礼, 用玉辂载着天书,先行登途,自备卤簿仪卫,随后出发。途中历十七日,始至泰山。王钦若迎谒道旁,献上芝草三万八千余本。真宗慰劳有加。复斋戒三日,才上泰山,道经险峻,降辇步行。享祀昊天上帝,左陈天书,配以太祖、太宗,命群臣把五方帝及诸神于山下封祀坛。礼成,出金玉匮函封禅书,藏置石箧。真宗再巡视圜台,然后还幄,王旦复率从官称贺。
翌日,禅祭皇地祗于社首山,如封祀仪。真宗即御朝觐坛中的寿昌殿,受百官朝贺,上下传呼万岁,振动山谷。有诏大赦天下,文武进秩,令开封府及所过州郡,考选举人,赐天下酺三日。改乾封县为奉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