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 > 华人文学 > 《虚拟的十七岁》在线阅读 > 走进磺溪

走进磺溪

    一个人,清早五点,我想我该回家一趟,我走过了磺溪。

    在桥上,我想起哥尼斯堡普雷格尔(Pregel)河的「七桥问题」,问题设定在每座桥只许走一次,再回到起点。十八世纪的数学家欧勒(LeonhardEuler)说是不可能的。可是,没人难得倒二十一世纪的文学家,因为我可以走两次,并且不同的两次。

    耶稣是一个。四福音书各写各写的,互有详略,甚至矛盾穿帮。文学书也可以啊。有的章节,采用复式观察、双轨录音,也可以互有详略、也可以矛盾穿帮、也可以小做重复。还可以三维呢、还可以三体呢。像是三国时代的「三体石经」,同时用三种表达法。导演可能是两个,摄影可能是两组。耶稣,是一个也是两个。

    朱仑,也是两个。

    一个的她,正在看我过桥,走过磺溪。

    多么了不起的境界,我,多么了不起!我竟没有「伤逝」!我竟没有「伤逝」的感情或悲情,情人不再入怀、彩云不再,除了往事,一切都已彩云易散般的不再,现实生活中,仿佛「此情可待成追忆」,但是,又有几个人能有境界知道,其实永恒的情人长在,正在那里。

    彩云易散、好梦易醒。还以为是一连串小点,其实已是句号;还以为是现在进行式,其实已是过去分词;还以为犹在飘浮,其实已落为尘土。

    但也别忘了,散了的彩云,还是另一种彩云;醒了的梦,还是另一种好梦。彩云其实不那么少、好梦其实不那么短,让文字出现、出现,一如墓前的石碑,碑文永生了消逝和死亡。

    在我不再中年的晚年,我有缘有幸,最后用参真正「欢喜禅」的方法,参悟了这一段的人生,陪同我的,是几乎与我绝不相同的「另一极端」,有青春、有美丽、有女色、有空灵中的肉体、有奇异的爱情、有过早的死亡和凋谢……这一切一切的「另一极端」,本来都该与我错过的,这才算正常。但是,反常的却是,与我,非但没有错过,并且交错而过,是时与空的交错、是朝云与夕阳的交错、是心有灵犀的交错、是肉与喘息的交错、是生与死的交错,尤其是以生送死的交错。我风雨一生,最后,有缘有幸经过了这么多的交错,我摊开「标点符号表」,除了问号以外,我踌躇还用那一个。

    朱仑是我的模特儿,但我看她如画、听她如音乐。

    当我看画面的时候,我在「凝目」的瞬间,又以「游目」把静态动态下去,画面对我是活的、是持续的、是延伸的、是多角度的,动态全靠以画面为「阿基米德式『支点』」传神下去,是开展,不是补足。真正了不起的鉴赏是诠释,演奏者诠释作曲家,坐台下的「知音」又诠释演奏者,站在画家作品、雕塑家作品、摄影家作品面前也一样,你能以它们为「支点」,诠释出更多的、更多角的、多彩的,诠释出原创者未知的,那才是极致。罗丹说他的萧伯纳塑像比萧伯纳本人还伟大,但罗丹能否想像:一个伫立在塑像前的鉴赏家,可能是罗丹专家,会比罗丹诠释出更多的罗丹。

    朱仑自己是画、是音乐,但靠我来诠释;我描绘了朱仑,我又诠释了我的描绘,和我自己。我什么都知道,唯一的例外是:一定有另一个朱仑,她偷窥了一切。

    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以形为神」,不追求模仿自然,而追求表现自然。「形似」不如「神似」,明末清初的石涛,特别提出「不似之似似之」,要追求形外之韵,不拘于原物之形,不拘原物之形,叫做「不似之似」,以「不似之似」来近科原物,叫作「似之」。

    但我呢,朱仑在我眼前、赤裸的在我眼前,她已形神一体,这艺术品对我,已不属「形似」「神似」的问题,并且,形神都逼近了我,与我为一。我强暴了朱仑,也要强暴那另一个,但是疑真疑幻,我无法确定,是否强暴到另一个。

    唯一的确定是,这世界消逝了朱仑。

    我要谬比,比拟不伦。一六二七年,这世界消逝了「中欧野牛」(theaurochfromcentralEurope)、一七六八年,这世界消逝了「史泰勒海牛」(Steller\-sseacow)、一八六一年,这世界消逝了「毛里求斯渡渡鸟」(dodoinMauritius)……多少特种生命死在丧命年的本命年,朱仑不也是吗?二〇〇七年,这世界消逝了二十一世纪的智慧dodo,她叫朱仑。

    登山,有它特殊的两个阶段,一,要攻顶。攻顶成功以后,二,andreturn,要生还、要能回来。你的攻顶记录,要你能生还才颁给你,攻上了顶而不能生还的,记录不算。巫神医「脑前瞻工程」,看来已经攻顶成功,朱仑的尖锋表现说明了一切。问题是andreturn方面,朱仑看来太疲倦了,她不够稳定、不够恒定。可怜的朱仑,她是这一工程的先驱者、探险者,恰像那古代为暴君营造皇陵的建筑师,最后深陷死穴,捐躯在自己的手工里。

    想到朱仑,她就存在。每次精彩的谈话,都仿佛她在被附体、她在翻译、她在代言,或是双簧的前者。但是,穿插之间,又不全是,只是浑似,因为明显感受到那是一种卡位、一种争胜、一种竞秀、一种抢功、一种新原人因抵制、排斥,而转形出的共存与和声。是一种成功的融合?也不全是,困惑的神情,显出了一切。朱仑活在困惑里,或者说,她死在困惑里。巫神医的工程没有成功,没有美丽的成功,却有美丽的失败,我帮他收尾了美丽的失败,但朱仑例外,她的床,叫得真好。

    巫神医安排我跑第四棒,却发现真正跑第四棒的,是朱仑。她跑到古希腊马拉松式死亡,她用死亡证实了「脑前瞻工程」是可以前瞻的,人类将在科学怪人们的矛盾里、千万人头的斗争里出人头地,伟大又可怜的朱仑,她以身为证又以死为证,证实了人类自己的一线生机,人类与万物合一,但不要与机器合一。在朱仑的天路历程中,她闪入左道,与我合一。在「脑前瞻工程」的挣扎下,她赤裸挣扎在我的赤裸下,她渴望那样呈现自己,又无中生有、又似有还无,她为我呈现了神秘面相,取悦大师是她最大的喜悦,十七岁的美丽灵魂与肉体,是大师最爱。

    在一片现实的世界里、在一片灰色的环境里,十七岁的人好像一定得宿命了、无奈了、心如死灰也面如死灰了,其实不然。一种人生观成了救赎,人不是扁舟,人是浮萍,人无须到达彼岸、也无须回头是岸,可以做一片「一念之转」的浮萍,不必立地成什么,而是飘在天空、飘在水上、飘在顶礼的男人胸前,拼出自己的名字。

    由于朱仑,我终于看到了十七岁是十七岁、看到了不是十七岁本身的十七岁、看到了我要看到的十七岁。山水仍是外观的法相,但实质已经山重、已经水复,山水也许不知道,但我知道。我知道,所以她存在;她存在,所以她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我讨厌玄虚的语言,但我看来也用上一些,我用玄虚来做实证,玄虚就不复玄虚。十七岁对我,不复是一个数字,而是死亡与赤裸,外加我的诠释。我是一个完工者,我完整感到我的成功,即使你在偷窥。

    亲爱的朱仑,我不说永别,我要捕捉另一个你,偷窥的你,把你强暴。
此页面为中文简体版,其他版本: HK 繁体 | TW 繁体